“天崩开局”的年轻人也能逆袭人生 !

B站影视 2025-01-14 11:17 3

摘要:这是一个对年轻人来说难度飙升的当下,学历下沉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2024年,全国高考人数达1342万,但位于“金字塔顶尖”的985院校,平均录取率仅占1.6%。大多数年轻人将在二三本院校及大专职校,接受一生中最重要,可能也是最后的系统教育,然后褪去学生身份的保

本文转自 | 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这是一个对年轻人来说难度飙升的当下,学历下沉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2024年,全国高考人数达1342万,但位于“金字塔顶尖”的985院校,平均录取率仅占1.6%。大多数年轻人将在二三本院校及大专职校,接受一生中最重要,可能也是最后的系统教育,然后褪去学生身份的保护,求存于一个更加不确定的的竞争环境。

后者可能更加残酷,就业市场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学历歧视并不罕见,第一学历受到最多的审视。有的公司会按照第一学历直接划分工资,第二学历再好,本科是二本,工资谈薪直接降一千。而这还算幸运的,海量的简历被一刀切拦在门外,不会被费心多看一眼。

这可以理解,从“天崩开局”到“人生逆袭”,为什么会成为当代年轻人最喜闻乐见的故事。但“逆袭”不应该只是一个都市传说。这既有赖于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一个更加包容的职场环境。

下文中这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没有出色的学历:二本、三本,甚至职高毕业。他们经历了“天崩开局”,在迷茫、困惑和挣扎中,无数次追问“学历究竟意味着什么”,但依靠个人拼搏,最终完成了属于自己的“逆袭”。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并不相同,但归根结底,所谓“天崩开局”,其实就是每个平凡人的起点,而“人生逆袭”,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莉莉

22岁,二本毕业,

现为中厂运营岗,月入2w

逆袭关键词:屡败屡战

我的劣势很明显,文科,民办二本,无经验,一周内我海投几十家小公司,无偿线上实习……

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挫折来自高考滑铁卢。我毕业于衡水中学,成绩一直在中上游水平。直到2020年高考,由于生病发挥失常,只考了500多分。分数不高,我就琢磨填报志愿,打开招聘软件,搜索文科类岗位一页页研究,发现设计师或做动画都很赚钱,应届生有的能上3w。我打听到吉林一所二本院校的动画专业很强,许多人毕业能进大厂,就选了广告学,计划同时修动画的双学位。

但进入大学的体验完全超出我的预料,老师讲课和授课内容都很“水”,只讲课本内容,几乎没有实践,讲课ppt还是十多年前的制作,甚至我对广告的理解还是从《广告人的自白》这种书获得,它比老师讲的好。

那段时间我非常迷茫,广告学院没有做项目和学习的机会。我选修过动画专业的课,但需要投入学习的门槛过高;也花过几千去报班,学ps等软件,最后发现跟网络上的免费教学没有区别。身边所有人都在玩,就像温水煮青蛙,我在大一时就很恐惧自己要废了,之后会找不到工作。

从大三开始,家里开始给我介绍对象,每次回家最固定的日程是相亲,和不认识的人谈婚论嫁,爸妈都觉得我这么年轻,会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如果老了没人要,就嫁不出去了。我家富足又传统,认为女的不应该出来打拼,当时填报志愿也没人管,所以哪怕我当时考上那么垃圾的学校他们都很高兴,等我毕业就回家结婚。

我曾和家里提起想去实习,我爸言笑晏晏,说他们有资源,可以介绍我去工作,等到大三时我再去问,他就板着脸,“不准去,回家结婚。”

直到我爸打电话喊我回家结婚之前,我仍然抱着侥幸心态,相信家里会支持我的选择。之前还能欺骗自己,那一刻就明白家里人不会无底线地支持我,当时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恐慌,如果答应他,人生就要被牵着走,现在是父母,未来是老公。

离毕业只有一年多,我必须要下定决心。最后我决定转投运营,原因也简单,好入手,门槛相对较低,能去大厂,还可能有绩效撑起工资。我的劣势很明显,文科,民办二本,无经验,但总要有第一步。

一周内我海投几十家小公司,无偿线上实习,一边学技能,一边帮他们做项目,写策划案画ppt,给电商的上架产品做设计图,最后都组成我的第一份简历。

大三暑假,我开始正式投递大中厂的运营岗实习,也投一些听起来“小众”的岗位。投递过程十分痛苦,即便有一些小公司项目做背书,但竞争太强,很多岗位卡实习卡学历,简历直接被刷是常有的事。即使凑巧进了面试,答不上几句话就被拒绝。

©视觉中国

那一整个月,我每天给自己打气,白天睁眼打开不同招聘软件查看信息,下午面试,结束后改简历,去网络学习专业话术。我连着被拒绝过几十次,一面就挂,但咬咬牙还是继续,毕竟都面了这么多,打击也习惯了。

在屡败屡战中,我终于迎来了第一份实习,在中厂做运营,绩效和gmv(商品交易总额)直接挂钩。于我而言高业绩压力是动力,最晚一次到凌晨三点我还在开会,但第二天早上十点仍然准时坐在工位开始工作。我很适应这种节奏,在内部kpi也排名靠前,所以在衡水读书真挺好的,工作再累都比不了上学累。

翻过了第一道坎,我后来的两份运营实习都很顺利,几乎没有空窗期。我也见过同期实习生无法背负业绩而离职。我第二份实习就在一个“不卷”的项目组做运营,他们无需承担业绩,只看数据,在我离开的两个月后,整个项目组都被砍。

现在我已经顺利通过转正小半年,在北京租下一个loft小公寓,养了几只猫,真正地开始独居生活。我现在依靠绩效,每月稳定能拿1w+,再加上简历和面试辅导的副业,有时月收入能到2w。

虽然我爸有时仍给我打电话,说“白养我了,养这么大面都见不着。”但我已经体验过自我决定的生活,不可能再回去结婚,度过他们安排的一生。我现在的leader是女强人类型,拿最高的工资实现最高的绩效,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张文涵

26岁,三本毕业,

现为民办高校教师

逆袭关键词: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

“你本科哪儿的?”我会压低声音,告诉对方,“就在xxx的x学院。”大多人分不清,误以为我来自前面那所考不上的学校。

我渴望申博,一个特别好的第三学历是不是能彻底改变我的第一学历呢?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愿意提及那个长长的名字,xxx的x学院。虽然前缀是一所211,但是下设的独立三本院校。即使我已经考上广州大学研究生,去年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一所民办本科做教师,我仍然会害怕别人提问,“你本科哪儿的?”我会压低声音,告诉对方,“就在xxx的x学院。”大多人分不清,误以为我来自前面那所考不上的学校,我就会暗暗松口气,人都要自尊对吧?

学历就是敲门砖,我永远要比别人多“证明”一点点,联系教授的推荐信要耗费更大的努力,进高校要有更多的文章,更亮眼的成绩,考研面试时考官围绕我的第一学历调查提问,所有都是为了证明——第一学历不好,但我确实有能力。

这种对学历的追求和看重非常普遍,我记得硕士阶段的导师常常提起一位教授朋友,第一学历是山东大学,但第二和第三学历都是北京大学,即使都是985,他从来闭口不谈自己的第一学历。特别神奇不是吗?即使这样他也觉得不够好。

在18岁以前,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进入一所三本院校。

我成绩很好,初中一直是前几名,中考时以第一名进入高中重点班,后来又由于外貌嗓音优越,被老师看中走艺考。但顺利之下潜伏隐患,我是“听话”的乖孩子,即使受到欺负也不知如何应对,只能茫然地看着同学抽烟喝酒乱玩。我不敢告诉家人这些伤害,他们也没注意。

©视觉中国

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好好读书,父母从小吵到大,家里的碗经常碎一地,我爸不喜欢女孩,我妈就对我要求严格,希望我成才。我理解她,但她们只在乎分数,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也没有人关心我是谁。对读书的反叛成为我唯一的对抗。

艺考时我生了场大病,成绩出来后,不太好,但我没有很强烈的感受,我妈会张罗志愿,究竟是去学护士、教师的专科还是勉勉强强读个三本?我妈四处打听,最终把我送入湖师大下设的独立院校树达学院。最后的学位是独立三本。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过上怎样的生活,但我也不知道去哪儿寻找答案。我和身边同学一起“摆烂”地度过本科时光,直到舍友拉着我一起考研,我顺水推舟地答应报名。我去找我妈商量报一个考研班时,她很严肃,“这是我最后一次相信你做的决定。”

我答应了,但内心没有太大波动,原本计划报名湖南大学,是一所本地985,我打心底觉得考不上,我一个三本拿什么和别人去拼?没两天,我恰好收到表姐的消息,她在广州打拼,喊我去看看,我突然感觉到一种指引,我想要什么?我要去广州。我要离开湖南,离开家,忘掉这里的不开心,去大城市、去外面看一看。

我迅速检索在广州的院校和传媒方向的专业,运气很好,广州大学的广播电视专硕曾经停招,考试的那一年是重新招生的第二年,报名人数很少,竞争压力没那么大。

我没有犹豫,选择广大后再没有改过院校,考研班的作息和强度并不比高考差,暑假还有一个月的集训,但所有人都起早贪黑,前一晚就抢占第二天上课的前排座位。我有一种强烈的热情和满足,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这是属于我自己的决定,现在的努力是为了自己的目标。

我如愿以偿,研究生三年也是重新养育自己的三年。入学第一次跟导师合写论文之后,导师连连夸赞,“你很有天赋的!”我当时就感觉无法控制地流下泪来。你知道吗?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得到非常大的认可,纯粹的认可,没有什么附加条件。

此后三年,我几乎拿遍学校所有奖学金,绩点始终在第一名,发表过多篇论文,临毕业最后一年,导师建议我,“去考虑做大学老师吧。”

我顺利入职,很满意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做大学老师就在我的舒适圈,时间更自由,办公环境更简单,只需要完成课程教学即可,每年还有漫长的寒暑假。但我也有更远的计划,如果有第三学历覆盖本科,也许在学术道路会更顺。我在准备申请博士,如果今年不成功,明年继续,我总会进一步深造。

罗拉

24岁,职高毕业,

在马来西亚重读本科

逆袭关键词:超越舒适区

老板慢悠悠地托起咖啡杯,视线甚至没有聚焦,也不说话,全程神游。但我调整心态很快,就这个职高学历,必须要生存。

我很早就意识到,一切都得靠自己。

我来自湖南,爸妈很早离婚,我跟着我妈,但他们都对我不管不顾。中考时我正常发挥,同学告诉我高中录取名单有我的名字,但家里没人愿意出钱让我继续读书。

我当然反抗过,求着我妈,“我想去读艺术,学室内设计。”我从小喜欢阅读和绘画,幻想能和《绿山墙的安妮》一样通过努力改变人生。我妈当时吓坏了,立刻打电话找亲戚来做思想工作,无非那几句,“设计赚不到钱,女孩学护士或老师才是最稳定的。”

表舅舅立刻拍板,拉着我去一所职高卫校报名,我看着自己的名字一步步录入系统,非常茫然,还有说不清的恐惧,怎么会这样?我还有个小5岁的弟弟,后来我读完职高,我妈说“怎么都要把弟弟供到高中”,弟弟成绩不好又报了体育课外班,企图能走体育高考。直到离开县城,真正接触外部世界,我才意识到这叫“重男轻女”,中心思想是“女孩为什么要出湖南省去别的城市打工赚钱?为什么不能在这个县城,做稳定的工作,赶紧结婚生子?”

职高一共5年,环境并不好,前几个学期,我一直想退学重读高中,但我家肯定不会同意。我没有钱。我试过在这里上进,当班干部、进舞蹈部、做志愿者,班里卫生很糟糕,我就当班长去督促打扫卫生。当时排班正好轮到一个宿舍,她们不愿意,在整个班级群滚动置顶辱骂我,每个词都很脏,班主任没有干预,这是当头一棒,我突然清醒了,我没有办法改变其他人,我在这个环境得不到想要的“互利共赢”。

最幸运的是,我遇到一位很好的英语老师。老师很有理想,希望在职高办一个医学英语班,培养学生去国外当护士。开班时间是挤出来的,老师每天晚上八点讲课,早上六点找教室听写,我从来没有缺勤过。后来我要按要求去医院实习,老师给我三本英语教材,让我找时间自学和做题,每天下班后参与线上答疑,一直持续8个月。刚开班时,教室满满坐了100来个学生,等到我毕业时,教室里只有5个学生。

对我而言,职高就像一个成长加速器,驱动我意识到要把人生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想要什么就去尝试和争取。没有什么应该阻挡我的脚步。

职高毕业时,隔壁班班主任,也是舞蹈部的负责老师来送别,我们彼此紧紧拥抱,老师祝福我,“你要成为一束光,照亮自己和他人。”

当时校园里只有几家企业招聘,我也想的很简单,我知晓自己决不可能做护士,钱少事多还要熬夜。其他无论什么工作,能去大城市就行。一家在杭州的自闭症儿童护养机构给了我offer,我通知家里就收好行李,18岁时独自出发,第一次走出县城。

机构工作并不困难,但工资太低,涨幅很慢,我等不了那么久。那段时间我频繁地在boss直聘上找工作,看见许多培训机构招英语老师,工资翻倍,有的只要求过6级,我恰好有这个证书,试着投递简历后,居然真收到面试,我就心更痒了,我要换工作。

但毕竟经验和学历都不足,求职体验并不好。我去面试过一家小英语机构,老板抛出一个问题,我很认真地回答,对方慢悠悠地托起咖啡杯,视线甚至没有聚焦,也不说话,全程神游走完整个流程。但我调整心态很快,就这个职高学历,必须要生存。

没多久,我正式入职成为一名英语老师。

我很拼,每天都几乎排满课,入职一年后,已经能拿到一万左右的月薪,老板甚至有提拔我做主管的倾向。但我感觉公司的营收已经不妙,就跳槽去另一家企业做“外教猎头”,寻找合适的外教并介绍他们去国际学校或机构,赚钱也更多。

又工作一年后,我体会到一种由内而外的疲惫,如果继续工作,无非是在小公司从一份换到另一份,如果想去大公司,学历第一轮肯定被筛掉,我被卡了太久,很不舒服,也许我该换路了。

其实我很早就在内心埋下对大学的渴望,职高时苦于没路径,工作后知道可以攒钱留学,我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我最终选定马来西亚的一所私立大学读计算机,两年工作攒下的钱刚够支付第一年学费。不过很幸运,当时疫情我无法出国,天天在家上网课,就捡起英语老师的经验,网上教英语。为了多赚点钱,我常常一周上四十多节课,有时周末从早到晚九小时,讲到最后脑子嗡嗡作响,再说不出一句话,就这么用一年攒了十几万,第二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有了。

21岁的我,第一次出国,兜兜转转送自己去读了大学。

刚到马来西亚,在市中心逛超市碰到两个分别来自日本和加拿大的女孩,我在闲聊中提到自己的背景,“以前在中国读职高,学护士,现在在这里学计算机。”

©视觉中国

对方的反应特别夸张,“做护士?学计算机?”我也很惊讶,“我这个经历有这么厉害吗?”我受到鼓舞立刻去录了第一期视频,分享一路的经历,反响数据都很高,涨了四千粉丝,还有很多遇到相似困境的女孩给我留言,提出她们的困惑和好奇。

我觉得,就为了这些关注者,也要继续做下去,分享就是共赢,我可以得到关注和金钱,她们也许能从我的经验中得到一点启发。

大二结束时,学校要求实习,我选择线上项目。为了赚第三年的学费,我要回国去做家庭教师,每天陪小孩学英语,做六休一,放假的那天我就订个酒店拍视频。过得很忙,但我一直有种紧迫感,也许是生存焦虑,如果明天我账户没钱,房租怎么办?信用卡怎么办?钱要从哪里来?我需要为我想要的生活买单,我还想去更远的地方,做更多的事情。

我很享受在马来西亚读大学的三年,第一次感受国际化的魅力,身边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那里的平均薪资并不高,但所有人都很松弛,学校的保安大叔下班就拿着拳击手套去打拳击。学校教授也劝我们毕业后尝试打工度假,去放松地看看世界。

今年夏天,我正式毕业,换了工签,留在马来西亚学骑马和网球。我报名了明年在美国3个月的义工,去做营地辅导,带小孩参加各项户外活动。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过回家,也不会再追求一份安稳的工作,它的本质是你把安全感寄托在一个别人给你的系统上,等待它用漫长的年限给你回报。

我只愿意把安全感放在提升自己和赚到的金钱上,我计划未来学习更多的技能,比如各种运动,也打算准备雅思考试,成为更好的独立英语老师,然后边玩边工作,我想的很清楚,我对成功没有什么追求,但对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执念。

张洛

25岁,二本毕业,

已在大厂工作三年

逆袭关键词:勇气

我很清楚学校档次不够,专业与市场、运营都不沾边,怎么看都是三无简历。但我想要为自己争取:“你们先给我发个作业,如果做得好,你们再考虑通不通过怎么样?”

2017年,复兴号横空出世,6月底在京沪高铁正式运营。我当时刚高考完,看到新闻后一腔热血,幻想未来能为高铁事业添砖加瓦,兴冲冲地填报听起来沾边的车辆工程。不过也还有一个原因,分不够,录不上计算机。最后我进入四川某二本大学读车辆工程。

“建设高铁”的理想很快幻灭,进入大学和师兄师姐交流后,我发现参与研究需要高层次学术,必须深造,最后读出来也是万里挑一,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是进中小车企或车间打螺丝,类似产业工人。

出于对专业前途的无奈,虽然我大一还是按部就班地学习,参加社团,学生会,每天看起来很忙,但其实自己知道,是在逃避,内心很荒芜,没有目标,只是为忙而忙。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本专业走不通,我就琢磨换方向,给自己另谋出路。对于学校课程,我只完成最基础的要求,保证最后能通过就行。如果没有考研考博,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用,学校里老师仍然用着和现实脱轨的教材,教十几年前的知识,大学学的反而用不上。

当时2018年,自媒体已有爆火之势,我的想法很简单,能不能在风口上也分一杯羹?

©视觉中国

在决定做自媒体后,我迅速上网自学PS、PR、AE等系列软件,每个掌握六七分的熟练度,就切换下一个。那段时间我学习速度非常快,每天都在研究做视频、写文案、把握节奏,还尝试制作过小内容,但我已经无法满足。刚好当时国漫元年,我灵光乍现,自己架设一套世界观出了一期内容,将很多历史神话融入畅想,第一期居然爆了两百多万播放,正向反馈促使我不断更新这个系列,每天除却上课,我晚上都会抽出三个多小时,陆续更新后面的内容,系列反响很好,也能接到不少商单赚钱。记得有一期内容发出后,直接上了热搜,还被电影公司邀请共创内容,成就感太强烈。制作账号粉丝累积到55w时,我几乎隔一会儿就要点开,看着几千的增速涨粉,守着它破60w,这是一个非常自豪的时刻。

但一年多以后,我感觉自己陷入瓶颈期,选题、流量和商单都是问题,投入的回报达不到预期,逐渐丧失创作欲。那段时间又恰好疫情,我每天都窝在家里,缺乏和人的沟通,找不到视频灵感,我意识到,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无法靠自媒体活一辈子。

其实我也犹豫过转专业,学校里唯一和新媒体挂钩的只有广播电视专业。我拿着自己满意的作品,去找过院系领导,但他们根本不懂。领导告诉我,内容做的还不错,但要按规矩流程走,必须要降级、修完哪些课拿到学分。很明显,多花一年不值得,我的学历和专业本就不好,不如积累经验和技能更有用。

当时我已经大三,辅导员也不断催促大家去实习,我恰好认识一个在腾讯工作的学姐,我就鼓起勇气在朋友圈留言,“我够资格进腾讯吗?”没想到她直接而坚定,“你一定可以。”

我无法按捺心动,虽然我的专业和互联网八竿子打不着,但至少尝试一下吧?

我准备好简历,瞄准内容、运营和市场岗位,没多久后拿到某部门市场部的面试。我很清楚简历不占优势,学校档次不够,专业与市场、运营都不沾边,怎么看都是三无简历。后来面试官反复犹豫,觉得我经验不足,更倾向市场专业的候选人。但我想要为自己争取:“你们先给我发个作业,如果做得好,你们再考虑通不通过怎么样?”

对方布置了一个市场推广项目,三天为期,我全心投入创作,忐忑地交上作业。当天晚上,我被拉入一个群聊,市场组组长告诉我,“作品很好,什么时候能入职?”

我几乎兴奋地跳起来。在当时,腾讯实习有蓝牌(正式)和绿牌(外包)及暑期的区分,我本觉得能拿到绿牌就谢天谢地,但没想到腾讯直接给我蓝牌提前批,走校招通道。我当时赶紧答应,这是完全超出预期的结果。

实习三个月后开始实习答辩,决定你是否可以在腾讯转正,我还记得当时和我一起答辩的女生是复旦新传本硕,做的内容也可圈可点,当时幸福二选一,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我感觉自己胜算渺茫。但最后是我们都转正了。我很开心,这也证明了我的能力是符合腾讯的需求的,不过后面因为各种原因我没有接当时的offer,我想去远方看看。偶然想起曾合作过的腾讯HR团队,在HR内部也有做内容方向的岗位,对方也曾和我表达意向,最后重新再走校招流程,通过面试后,成为一名正式员工。

现在我已经在腾讯做HR近3年,主管b站的“腾讯招聘”账号,它是腾讯对年轻人展示的一张新名片。我认为团队账号不应当只在一年一度的招聘季活跃,我希望记录和分享工作、生活,更加接地气,贴近观众。

我曾经制作过一期《鹅子的故事》,以第三人称讲述“普通”的自己来到腾讯的故事,评论区反响很热烈,当时很多学生群体普遍认知是鹅厂只招985掐尖的,双非及以下直接被刷,但我不就是身边最真实的案例吗?只要敢投敢想,就有可能。

回望过去的种种曲折,我并不后悔这些尝试,也许重来一次我还是会莽撞地选车辆专业,大胆地进入自媒体,可能有时较为顺畅的路,反倒可能误入歧途。有时候并不那么顺畅的路,反而会走对路。

来源:创意民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