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窑喽!”1月初,在浙江省瑞安市陶山镇陶山龙窑内,厚重的窑门缓缓开启。历经半个月窑烧和冷却后,近万件精美瓷器被陆续捧出、陈列开来,其中一批特别的陶书作品吸引了在场市民、游客……这是瑞安市第二届瓯窑沐火季的高光时刻,也是浙江省文化馆省文化特派员践行“赋艺于窑,
“开窑喽!”1月初,在浙江省瑞安市陶山镇陶山龙窑内,厚重的窑门缓缓开启。历经半个月窑烧和冷却后,近万件精美瓷器被陆续捧出、陈列开来,其中一批特别的陶书作品吸引了在场市民、游客……这是瑞安市第二届瓯窑沐火季的高光时刻,也是浙江省文化馆省文化特派员践行“赋艺于窑,文化塑乡”的一个生动缩影。
文化特派员制度是浙江践行“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实践探索。自2024年5月浙江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以来,浙江省文化馆积极落实相关工作,选派本级单位文化工作者深入乡镇(街道),宣讲党的理论,开展文艺活动,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共促文旅融合发展。
从杭州搭乘高铁出发,到瑞安高铁站转乘近1个小时的车,再走一段山路,才辗转到陶山镇丰南村,像这样来回至少8小时的路程,是浙江省文化馆视觉艺术部主任、省文化特派员陈政这半年多来逐渐习惯的路线。
2024年5月14日,带着“一个人,带动一个团,助力一个村”的使命,陈政首次来到陶山镇报到。作为一名群文工作者,除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外,陈政开始琢磨如何进一步提升陶山瓯窑的文化内涵与品牌影响力。经过一系列的考察走访和准备,一个“赋艺于窑,文化塑乡”的工作计划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清晰。
用书法赋美和美乡村,是浙江省文化馆的重要文化品牌,也是陈政引入优质文化资源的一次探索。
“丰南村山明水秀、隐逸宁静,瓯窑陶瓷古朴自然、精巧新颖,青中泛黄的釉色与温润如玉的质感,恰是上佳的创作源泉……”一个多月前,在陈政策划组织下,来自全省的8位书法家走进丰南村,开启书法与陶艺的刚柔并济之旅。他们在一件件陶器素坯上书写诗词名句,创作了一首首水与火之歌。
“书法与陶器的碰撞,是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是艺术与文化的交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永嘉县文化馆专职书法干部陈海珍有感于陶山的隐世之美,书写下陶弘景的诗句“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浙江省文化馆研究馆员陈经表示,这次艺术碰撞恰到好处地展现了瓯窑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瓯窑是瓯越文明源远流长的实证,也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陶山镇积极挖掘瓯窑深厚文化内涵,打响瑞安瓯窑文化品牌。“瓯窑沐火季是陶山镇的重要传统节庆,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让陶山进一步走出去,也让更多的人走进来。”陶山镇党委书记陈伟锋表示。
第二届瓯窑沐火季期间,近30名来自温州高校的学生作为文旅体验官,纷纷制作出个性化而又吸引观众的短视频,并通过自媒体平台分享给广大网友,为瓯窑沐火季的宣推和瓯窑古镇的打造添砖加瓦。一部讲述驻村艺术家的纪录片《守艺陶山》也在第二届瓯窑沐火季期间登上各视频媒体,受到高度关注。
“‘瓯’是温州的古称,瓯窑是温州的瓷器。我们学院老师制作的这件瓯窑,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夺得千峰翠色来’的优美。”在瓯窑古镇的汉臣陶艺工作室内,一名学生正一边拍摄一边配音,为瓯窑做推介。
“对于视觉设计专业的我来说,文旅体验官短视频的创作,不仅是一种游玩体验,更是一个实践专业学习成果的机会。”来自温州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学生韩雨萱说。
由陈政策划推出的“瓯窑文旅体验官微视频计划”,正让千年古镇的文化传播更加年轻化、潮流化。
浙江省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阮静表示,2024年是文化特派员陈政实践文化塑乡的一年,也是文化馆系统无数个文化特派员实践文化赋能乡村的一年。浙江省文化馆将努力铺平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乡村文化品牌,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本报记者 周传人)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