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沭阳县档案馆珍藏的李一氓题字谈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6-02 10:35 5

摘要:李一氓同志既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家,也是久负盛誉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书法寓笔力于丰腴之中,现气势于雍容之外,独具风格,体现着一位老革命者豪迈的气概和旷达的情怀。

李一氓同志既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家,也是久负盛誉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书法寓笔力于丰腴之中,现气势于雍容之外,独具风格,体现着一位老革命者豪迈的气概和旷达的情怀。

对于“淮海区”他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说:“我曾经在这个土地上生活和活动了六年,喝了这个地方的水,吃过这个地方的粮食。我也和这个地方的广大农民群众共过命运。”在这里他留下了许多墨宝。

80年代沭阳影剧院建成后,县委、县政府于1978年特请他挥毫题字,并且于1983年又请他补写了落款并加盖印章。这件墨迹现保存于沭阳县档案馆,成了珍贵的文物。

李一氓题字

老区的人民仰其人,重其书,同时还希望对李老的书法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于李老的书法渊源,或谓学颜真卿,或谓师何绍基,或谓取法北朝碑版。我们通过有关资料与其作品相互参照,可以知道他少年时代曾以颜字《多宝塔》与何字《黄庭内景经》作为临写范本,“日必几页,正经楷书”。由此奠定了他书法的基础,更由此影响了他在风格上的审美取向。

1946年他编过一个颜真卿碑帖的统计表,详述每一碑帖原在何处、为何时所书等等。可见他对颜字所下的功夫之深,也可见他对理论研究的高度重视。

他中年时代的作品,从结构和笔意看,取法较广,旁及隶、草,兼学明、清。晚年的作品,他自己的风格特征更为鲜明。 既能写凝重的题榜大字,如“古吴轩”“淮海影剧院”,也能写“浑圆、工整”的小字,如在明人黄晋良墨迹上的跋语(见《杜甫草堂墨迹选》);既能写纯正的何字,如在《孙膑兵法》一书后的题诗,也能写颇有钱南园笔意的行书,如为《刻竹小言》的题诗;既能写常见的厚重端庄的行楷,也能写逸笔草草的小行书,如为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所题七律(见《击楫集》)。这种现象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大名家都非“一副笔墨”。

李老小真书和小行书的造诣,似乎还未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他的书法注重处理雄浑与灵动的关系,注重区别平实与奇异的关系。他批评包世臣之书“臃滞之极”(见《存在集》续编),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另外,他作书常用“异体别构”并非为了矜奇炫博,而是为了能有古雅之意。

他的书法雄浑之中饶有书卷之气。有些人认为只有秀丽的书法才有书卷气,这是一大误解。"书卷气"并不为某一种书风所独专。

他一生勤勉,不废临池。血与火的年代里,在淮海区留下的墨宝今犹可见。如椽大笔,成了战斗的武器。十年浩劫中他曾身陷囹圄,监外就医期间“每天写十来张拳头大的字”。以此遣兴,以此抒怀,以此寄意。“书,心画也”,李老以自己的翰墨对此作出了诠释。

李老富收藏,精鉴赏,名迹法书,经眼甚多。阿英日记中就留下了他收藏何子贞法书的记载。李老学识渊博,为《齐燕铭印谱》《邓拓书法选》《郑板桥判牍》等作品所写的序言,可以看出他在书法史、书法鉴赏方面的独到见解 。

他题写的“沭阳影剧院”和《沭阳民政志》,是晚期书法中的经意之作。两幅题字虽大小悬殊,但均具寻丈之势。榜书大字之“大”,并非字形尺幅大小之谓,此为一证。

何方同志为他的书法选集撰写过很好的序言,但所谈主要是作为政治家的李老的事迹与贡献。人们希望在对其书法艺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有专业性更强的专题文章问世。

来源:大娃谈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