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手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也日益严重:家人团聚吃饭各自低头玩手机、父母与孩子互动常被手机打断、面对面交流变得稀缺且能力在退化……对此,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已向1月13日开幕的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
□ 陈广江
智能手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也日益严重:家人团聚吃饭各自低头玩手机、父母与孩子互动常被手机打断、面对面交流变得稀缺且能力在退化……对此,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已向1月13日开幕的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建议,倡导大家从年夜饭开始放下手机,体会久违的“家人围坐烟火可亲”。(1月13日澎湃新闻)
如何摆脱手机依赖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危害,社会早有共识;摆脱手机依赖的办法、途径,有关专家也开出了不少针对性“药方”。道理人人都明白,但在行动上,我们总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这背后的缘由,值得剖析。
从心理层面而言,手机为人们打造了一方虚拟的舒适区。在现实世界里,人际交往复杂微妙,需直面他人目光、情绪与种种反应,这无疑带来压力。而手机屏幕后的网络世界,人们能轻松隐匿真实身份,在社交软件、游戏、短视频中寻得即时满足与虚幻成就感。朋友圈的点赞、评论如同廉价却诱人的多巴胺制造机,让人们沉醉于被关注的虚荣;游戏里的升级通关则给予掌控一切的错觉。长此以往,心理上对这种轻松愉悦产生强烈依赖,一旦放下手机面对真实社交或独处时的寂静,便觉空虚无聊,焦虑如影随形,致使摆脱手机的尝试举步维艰。
社会环境更是一股强大的助推力,将人们推向手机依赖的深渊且难以回头。如今,生活节奏快如闪电,压力重若泰山,人们在忙碌奔波中仅余碎片化时间。手机恰能完美填充这些间隙,公交上、午休时、排队中,随时随地提供消遣娱乐,成为缓解压力、消磨时光的“救命稻草”。工作场景中,线上沟通协作成为常态,手机化身办公必备工具,信息轰炸不停,人们被迫时刻紧盯屏幕,生怕错过重要事务,工作与生活界限愈发模糊,进一步加深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技术的“阴谋”亦不容忽视。手机厂商与软件开发者深谙人性弱点,精心设计的应用程序用尽各种手段吸引用户。智能推送算法如精准的“心理捕手”,根据用户偏好源源不断投喂内容,让人深陷信息漩涡;游戏的成瘾机制巧妙操控着玩家的胜负欲与好奇心,促使用户不断投入时间精力;社交平台的无限下拉刷新功能,似无底洞般消耗着人们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偷走大量时光,而人们往往在技术编织的迷网中浑然不觉,沦为被操控的对象。
反观自身,意志薄弱是难以摆脱手机依赖的关键内因。在手机的诱惑面前,自律常如风中残烛,轻易熄灭。人们虽知晓过度沉迷手机危害重重,却总是在拿起手机的瞬间忘却这些警示,一次次放纵自己沉浸其中。计划中的阅读、运动、陪伴家人时间,常被手机悄然霸占,事后只剩懊悔,却难以在下次抵御手机的召唤,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说到底,摆脱手机依赖还是要靠自制力、行动力。无论是卸载非必要的应用、减少接触手机时间,还是调整生活方式、培养其他兴趣爱好,抑或像葛继宏教授建议的那样,从年夜饭开始放下手机、回归真情,都是值得尝试的突破方式。只要努力用行动去改变,摆脱手机依赖或许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