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影石大杀四方的时间不多了

B站影视 2025-01-13 18:21 3

摘要:如果因忌惮失败而放弃开始、放弃挑战,那才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悲哀。”作者 | 余快编辑 | 王亚峰“影石跟大疆打太难了,在绝对的弹药面前,战术都是浮云。”“GoPro的今天就是影石的明天。”“如果影石只是做‘GoPro’,大疆不会动它,但它如果想做‘大疆,大疆肯定

如果因忌惮失败而放弃开始、放弃挑战,那才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悲哀。”作者 | 余快编辑 | 王亚峰“影石跟大疆打太难了,在绝对的弹药面前,战术都是浮云。”“GoPro的今天就是影石的明天。”“如果影石只是做‘GoPro’,大疆不会动它,但它如果想做‘大疆,大疆肯定会搞它。”圈内街谈巷议背后,是影石近年将目标对准了无人机,大疆(下称DJI)也在全景相机领域蓄势待发。全景相机、运动相机、无人机,暗战多年,影石和DJI向对方的领地入侵得越来越深,双方都在为下一次的交锋做准备。但似乎没多少人看好这个想分食DJI无人机蛋糕的新星,往日战场上,前赴后继者的残骸历历在目,至今无一人能撼动DJI地位分毫。这次擂台上的影石创始人&CEO刘靖康,江湖人称JK(下称JK),可能是90后中最幸运的创业者之一。大四创业,在那个创业空前友好的时期,他只用了40分钟就拿到了IDG资本100万美金的天使轮融资。JK既不热衷冲浪、跳伞,也不爱好滑雪,甚至对摄影也 “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却在极限运动领域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爆品相机,还仅用三年就成为了全景相机领域的全球第一。2024年,影石大本营增长空间放缓、拳头产品召回、无人机项目受创、A股上市折戟,危机四伏,腹背受敌。从无言默契、相敬如宾,到浓情蜜意合作,再到互侵领地、反目成仇,这次影石要面对的是曾经的伙伴,也是比以往战场都更为强大的敌人——DJI。海上翻涌着红血与黑浪,影石将迎来它诞生以来最艰难的一战。这一次,命运的天平会偏向JK吗?(本文更多未发布内幕,可添加微信 Yukuaikuaier了解01

平台踏空,局势失衡

GoPro的无人机曾因产品问题大面积召回,直接斩断了其无人机之路。JK明白像GoPro这样的行业头部公司,研发时一定做了大量测试,但「大量」不代表「全部」。他一直谨记前者之鉴,将GoPro无人机放在桌上几年,就为了提醒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如今,JK害怕的事还是发生了。只是他看到了GoPro无人机失败的硬件工程内因,但不知道他是否意识到其失败的外因——DJI。与其他热闹的科技赛道相比,DJI与影石之间竞逐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各产品线皆成了双方明争暗斗的前沿阵地,彼此都憋着一股劲儿,互不相让,局势已剑拔弩张。DJI果断进攻、抢占先机,步步紧逼之下,影石乱了阵脚,陷入被动。“首款双芯运动相机”,原本是影石市场独一份的利器,结果成了刺向自己的尖刀。9月开始,运动相机品牌们2024年的新品悉数登场。GoPro打头阵发布了GoPro 13,延续以往的定价区间,DJI瞅准时机,在影石新品发布前一个月抢先发布了Action Pro 5,性能暴涨一倍,且不涨价。紧接着,DJI在影石新品发布前一周,将上一代产品Action 4大降价处理。此举意在拦截市场,抢先拿下犹豫的新人,让其短期内不会考虑第二台,也扩大消费群体,培养人群使用习惯。DJI 这场闪击战和价格战双重杀招一出,压力给到了影石。10月22日,影石Ace Pro 2上阵,本以为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孰料还未正式 “交火”,影石哑炮了,第一批上市的Ace Pro 2出现明显产品缺陷——大规模镜头起雾。有声音称起雾是由温差导致,但有用户在28度天气晴朗下,依然出现起雾+大光圈。这对于一款主打高清拍摄的运动相机而言,无疑是致命硬伤。年度新品+明星产品,双重buff下让这次事故如一记重拳打在影石身上。影石的反应迅速且到位,第一时间将Ace Pro 2全网下架,并提供了无条件退换和补偿解决方案。从各大社交平台的用户反馈来看,用户拥有退货或等待新机的选择,新机还能以首次购买的折扣价入手,若新机仍有起雾问题,依旧可申请退货。影石的售后非常有诚意,最大程度保证用户体验和减少用户损失。只是此次事故范围涉及面大,完全属于召回级别,影石实际采取的行动也等同于召回,但影石既没有启动正式召回程序,也没有公开回应,处理得极为含蓄。即便影石尽可能低调处理,新批次产品也已经上线,但这次“召回”事件远没有结束。影石需要回答,这款产品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缺陷?影石Ace Pro 2双芯系统核心卖点,正是这次事故的罪魁祸首。Ace Pro 2内置两颗芯片,分别是安霸芯片和 5nm AI芯片,是市面上首款采用AI双芯的运动相机。其中,安霸负责图像降噪,AI芯片负责图像处理、性能提升和系统运行。在影像领域,安霸芯片以其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而闻名,能够支持高分辨率和高帧率的视频录制,是行车记录仪、运动相机、无人机领域的核心芯片供应商。2024年以前,GoPro、DJI、影石的智能影像设备均采用安霸方案,原本安霸可以继续在影像领域制霸一方,直到出现新的技术转折点。多年内卷下,通用芯片们在影像上的能力已经与安霸等垂直芯片不相上下,不仅影像能力不差且还有wife等多合一功能,而且通用芯片具备丰富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和生态系统,运动相机能够更好地与其他设备和服务进行集成,通用芯片逐渐将触角延伸到了各大垂直领域。另一变量是AI,影像需求和功能也越来越多,夜间增强、通讯、处理风格的计算,这些都需要AI,AI加持下,运动相机也越来越像小手机。最初DJI是安霸和自研两个团队并行,不过自研项目一直进展不佳,而安霸专注在视觉领域,且原来的视频主控芯片一直没有大更新。这时,具备视觉、AI、Wifi多合一的通用芯片出现了,后者也在寻找新的细分领域。DJI将数个平台并行运行测试,结果是某通用芯片综合表现更优,即使价格更高,DJI毫不犹疑转道。DJI Action 5 Pro运动相机搭载的就是一款未公布型号的4nm工艺通用芯片。这款芯片具备低功耗和高算力,以及4小时长续航。DJI可以迅速切换平台,但影石不能。影石所有影像产品均使用安霸芯片,与通用芯片有丰富的第三方生态不同,安霸只提供芯片,不提供第三方生态,生态构建需企业自己开发,生态系统规模相对较小,影石此前所有产品和技术积累均基于安霸,切换平台并非简单的决定,因此在平台切换决策上极为谨慎,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对于市场的AI需求,影石采取了两颗芯片的方案,一颗安霸、一颗AI芯片,最新的影石Ace Pro 2便是如此,但这也引发了新的问题。首先是成本飙升,双芯片带来了模型编码与封装成本的激增,开发成本也水涨船高,且成本难以被分摊。不仅如此,因芯片制程不够,导致两颗芯片叠加后,相机耗电量显著增加,体积也更为庞大,这也解释了为何用户反馈影石产品一代比一代重。再看此次召回事件的“元凶”——发热。导致镜头起雾的确是温差,但并非外部环境的温差,而是芯片发热引起的机身与环境的温差。两颗芯片同时运行,发热严重,使得机身内外温差大,导致镜头起雾。当然,在影像性能上,得益于两颗芯片的助力,影石的确更胜一筹,但相较于画质提升,普通消费者对散热问题的感受更为直观。智能影像设备市场专家友臻指出,专业消费者往往更看重8K画质,入门级消费者可能对4K与8K的差异不太敏感,却对散热问题极为在意。DJI虽然在影像上稍逊于影石,但凭借更好的散热、便捷性以及续航能力,成功吸引了入门级用户。影石此次召回后着重处理散热问题,增加了金属散热部件,但治标不治本。如果说芯片方案是先天内因,那未经充分测试与验证就上市无疑是后天失误。对于一款定位于全球化市场,且脱胎于极限运动的产品而言,在各类复杂环境下进行全面测试,本应是产品制造商的基本要求。曾经的影石,对待产品可谓精益求精,即便在一款产品投入数年心血,临近发布的冲刺时刻,一旦发现与业界竞品相比缺乏独特之处,都会毅然决然放弃发布,重新投入研发。这样一家对产品优势如此执着追求的企业,为何在Ace Pro 2上市前,既未能察觉如此明显的短板,又没有及时解决问题呢?说到底,还是影石被DJI步步紧逼后乱了阵脚、失了定力。通用AI芯片的出现,让DJI具备了后发优势,得以弯道超车。友臻表示:“影石在影像相机领域深耕长达9年,投入了海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假如DJI也用安霸平台,也得砸那么多钱,这段差距其实很难追,如果没有芯片和AI的技术变量,DJI恐怕也会落后,是芯片把优势拉平的。”在影石忙于召回问题产品之际,DJI则虎视眈眈,其DJI Action Pro 5的备货量高达100万台。趁着市场出现短暂空档,DJI意图全力将线下渠道填满,大有让其他产品在渠道中难觅立足之地的架势。友臻还提到:“影石将50万台产品压货至渠道应不成问题,其自身具备一定的渠道优势,只是目前关键在于DJI的这批压货是否能够成功冲击影石的渠道体系。”此外,影石当下更胜一筹的影像能力,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攻陷的堡垒。前DJI技术总监子峥告诉雷峰网,在产品力上,DJI内部认为影石没有技术,核心靠的是供应链。DJI的策略是,DJI的产品力永远要影石高1.5倍。“运动相机其实没有太高的壁垒,只要DJI内部不出bug,产品力1.5倍是没问题的,就看DJI在营销上还是否会犯错误。”单看运动影像领域,DJI如果想超越影石,可能只是时间和态度的问题。雪上加霜的是,DJI即将进军全景相机领域。雷峰网消息,DJI全景相机投入约500人,DJI已于10月顺利拿下全景相机的FCC证书。FCC认证是电子产品进军美国市场的一道关键门槛,且产品通常在量产前夕才会送审,这也意味着DJI的全景相机已然处于量产前夜。DJI Action Pro 5于2024年7月通过FCC审核,9月正式发布。依此推断,DJI首款全景相机将在今年第一季度发布。不久的将来,影石和DJI将全线交战。02

从盟友到敌军,从默契到嫌隙

早期,汪老板与JK之间曾有过井水不犯河水的微妙默契。汪老板考虑涉足运动影像设备时,调研过影像设备和影石。在DJI看来,当时影石的产品表现差强人意,全景分辨率很低。“1080P,本来做成120°的FOV时画质就已经很模糊了,做360°的更差。”原DJI技术总监韩松给出了调研结果,包括影石在内整个行业,画质普遍都达不到DJI对影像的要求。另外,DJI认为全景相机赛道太过狭窄,每年仅一两亿营收,产品也难以做好。不管是全景领域,还是其中的企业,在当时都未入DJI的法眼,而影石也一门心思专注于全景相机领域的深耕细作。双方对这种互不竞争的状态心照不宣,在相当长的周期内,他们在产品层面的确没有产生任何竞争,甚至还有过合作。“事实证明,是DJI误判了”,韩松说道。DJI原本看不上影像设备,越做越大,不足为惧的影石,越做越好,而影石也招兵买马,准备进入无人机领域,加上其他系列变数,让当初的默契消失。先看影石。某种角度,影石进入无人机市场其实是必然。最核心的原因是市场增长焦虑。在全景相机领域,即使影石2023年的市占率高达67.2%,稳坐全景相机第一宝座六年,但其在该领域的营收也仅为31.4亿元。换言之,全景相机的市场并不大。另一核心营收业务运动相机,也逐渐抵达行业天花板。过去两年,影石保持了超70%的高增长,这些增长大部分来自蚕食GoPro的市场份额,如今,GoPro的市场几乎被影石和DJI瓜分,增长放缓是必然。数字已经说明了这一点,2024年上半年,影石运动相机出货量首次超越了GoPro,成为了运动相机品类的全球第一。但与此同时,影石的收入增长在2024年上半年出现放缓迹象,增长率降至29.74%。这几年随着业务增长,影石的员工规模也翻倍递增,影石不算工厂人员就已拥有约 2400 名员工,如此庞大的人力规模,每月光是工资支出就高达至少大几千万。一旦核心业务受阻就容易资金链断裂,持续增长,是影石现阶段的核心命题。这也引出了影石业务的第二个问题:产品线单一,场景使用低频。影石最核心群体是极限运动爱好者,这一群体相对小众。而且,捕捉影像是相机终身的使命,要想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影像体系,就需要多设备协同。运动相机与无人机其实相辅相成,前者带来沉浸感爆棚的第一视角,后者带来俯瞰众生的上帝视角。运动相机起源于极限运动,以运动相机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摩托车和滑雪为例,在这些场景中,想要获取极致体验,最终形态都离不开无人机航拍。现在看来,反观DJI,六大系列产品,从入门级到专业级,从消费级到工业级,无人机、运动相机、口袋相机、户外电源,仅是云台,DJI就有五款,从产品单机到配件,再到解决方案,影像、增稳、图传、监看、跟焦、控制等产品生态,覆盖了空中与地面的拍摄应用。也就是说,DJI既有产品矩阵,也有高频使用场景。“DJI的份额在生态属性,设备越来越多,风格也越多,有个专业术语叫经验的不可迁移性,经验已经沉淀到设备商了。”韩松说道。影石的增长点在哪里?答案是扩展产品品类和用户圈层,这也是其当初从全景相机切入运动相机赛道的核心因素。影石的确一直在扩展品类和破圈,打造生态——比如拇指相机、手机云台、视频会议摄像头、执法记录仪等等,以及无人机。而且,影石在2019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5.88亿元、 8.5亿元,大疆近300亿的无人机市场,即使只是分得如30亿的汤水,对当时的影石也是极具吸引力的超大蛋糕:不仅能突破营收瓶颈,极大拓展业务版图,还能向影像生态的目标前进一大步。不过,进攻无人机是为了影石的「现在」,更为了影石的「未来」。影石做无人机,还有一个核心原因,是为了提高科技含量,以便融资和上市。毕竟「相机品牌」和「大疆同行」相比,显然后者具备更大的市场空间、想象力,也更有魅力。期间,一个小插曲也将影石向无人机推了一把。DJI和影石曾有过合作,2015年,DJI的Matrice600无人机,搭载了由DJI和影石共同研发的电影级云台摄影装备Ronin-MX。后来,影石又推出了可以安装在DJI Mavic Air 2或Air 2S无人机上的360度相机——Insta360 Sphere,这款全景相机,可以让无人机在画面中完全隐形。Insta360 Sphere的定位是无人机的外挂配件,但因配件经常损坏,导致相机也损坏,据说不少消费者的无人机损坏了,也找影石维修。“本来是卖配件的,主产品也让你维修”,这让影石觉得委屈也不合理,成为影石做无人机的因素之一。让影石下定决心做无人机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是DJI打破此前的默契。2019年5月,DJI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发布了首款运动相机DJI Osmo Action。其实DJI进军运动相机领域的导火索源于与GoPro的爱恨情仇。DJI与GoPro曾合作了几代产品,都取得空前胜利,2015年,双方计划再次合作,DJI提供工程和技术支持,GoPro提供渠道和市场营销,但这次合作出现了巨大的分歧,GoPro认为其品牌影响力更大,在前几次巨大成功中发挥更大作用,要求分得产品利润的2/3,DJI坚持一人一半,僵持不下后分道扬镳。友谊的小船翻车后,GoPro进入无人机道路,DJI则开始研发摄像系统,鏖战几年,DJI Mavic Pro将GoPro的无人机产品Karma打得溃不成军,直接断送了GoPro无人机之路。2018年,GoPro宣布退出无人机市场,DJI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于2019年正式踏入运动相机领域。影石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威胁,你攻我堡垒,那我也要搅你老巢。在犹豫多时后,影石毅然在2020年正式开始无人机研发,进入DJI的腹地。那时候起,影石开始大量从DJI挖人做无人机。2021年,影石和云鲸的DJI人才争夺最为激烈。当时是AI视觉四小龙最火的一年,汽车的智能驾驶大幅投入,优秀的视觉人才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数量有限,双方为了抢夺DJI等人才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前云鲸高管赵雯表示,那几年挖DJI最多的人是影石和云鲸,影石高层中有大量DJI系,整体比例不止10%,无人机以及各个部门leader(JK-2)基本来自DJI。影石进攻无人机本就触动了 DJI 的敏感神经,令其心生不悦,大批量挖人的方式更是火上浇油,由此诞生了DJI和影石之间人才流动的诸多“非常规操作”。对于DJI关键人才,影石给钱,给股权,给自由。其中影石无人机核心高管钦州的故事较为典型,钦州是曾在DJI担任Mavic Air 2产品经理的核心人物,所负责的Mavic Air 2成为了经典之作,但DJI在无人机的决策上往往是汪老板拍板,DJI内部的决策机制让他感到受限。钦州与上层老齐之间的矛盾,更是成为了他离开DJI的一个重要导火索。据说,钦州离开DJI时带着愤怒,想要干出一些让老齐感到不爽的场景。DJI Mavic项目组是以项目为单位,其中的人深度参与到了产品整个生命流程,经验更全面和扎实,后续的产品系列则是以职能部门为基础。影石为吸引Mavic项目组人才可谓是煞费苦心。对于钦州,影石不仅承诺给予更高的工资,还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股份和研发权限。影石还将目光投向了大疆的其他人才,如DJI云台负责人,只因他也曾是Mavic项目组中的一员。因影石上报IPO太早,后续股权激励无法直接动用公司股份,这些人才的股份都来自一个新成立的公司,但也因此有更多的股份用于员工激励。这些操作让DJI大为光火,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和关键技术泄漏,设置了隐形人才隔绝墙。DJI设立了一份神秘的 “黑名单”,诸多公司的人员被列入拒招范畴,其中影石赫然在列,DJI既不接纳影石的人踏入DJI门槛,也极力阻拦内部人才流向影石。在业务上几乎没有交集的商汤也曾深陷这份名单的漩涡。彼时,数位商汤候选人一路过关斩将完成面试,满心期待能入职DJI,却被高层压住,只因DJI高层“感觉是间谍”。有趣的是,DJI此前也曾从商汤挖掘过不少人才,彼时的吸纳是看中商汤在人工智能视觉领域的深厚造诣,但当黑名单祭出后,形势急转直下,哪怕商汤有诸多能人,DJI也不为所动。不管是DJI高调进入运动相机,还是影石大量从DJI挖人进攻无人机,那份并不牢靠的默契都不复存在了。之后,一场一箭双雕的价格战,又一次加剧战场局势倾斜。03

一石二鸟,来自DJI的「地狱时刻」

DJI的秉性,是即便对手与其实力悬殊,它也从不放松警惕,一旦有人想染指其领地分毫,DJI都会立马架起迫击炮,并毫不犹豫发射。DJI有着自己独特的战术,它偏爱后发制人,总是等待对手推出新品,市场热度刚起、备货充足、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场之际,紧跟其后发布产品,进行压价竞争。这一记重拳下去,不少硬件公司被打得晕头转向,前期的备货积压在仓库,销售计划落空,资金链受阻,在强势冲击下难以翻身。零零无限正是前车之鉴。在其2023年手掌无人机哈浮X1取得初步成功后,2024年9月DJI出其不意发布与哈浮X1完全对标的DJI Neo,DJI使出其诞生以来前所未有的定价策略,售价仅1299元。这几乎给了零零无限致命一击。“第一零零无限的BOM比DJI高很多,没法大幅度降价,不愿意牺牲性能,就卖不动,第二现金流用来备货了,第三处于融资的关键节点,但销量不及预期,没人敢投,可能被拖死。”某北京投资机构合伙人楚泽解释。零零无限蛰伏六七年做出来的小无人机,还未大展身手被DJI一招扼住咽喉。(零零无限与DJI更多故事,可添加微信 Yukuaikuaier了解)回到影石,DJI的非常规定价同样打得影石措手不及。JK曾提及,影石某款产品即将上市,却惊觉相较市场竞品优势寥寥时,尽管公司已然砸下高达三千万的重金,JK依然选择推倒重来,JK曾感慨地把这段艰难抉择形容为“地狱时刻”。如果投入从“三千万”变成“几亿”,又或者,触发这个艰难时刻的缘由不再是影石内部源于对技术、对产品的极致追求,而是外部的行业巨震呢?当对手是DJI时,也许JK将迎来更多的「地狱时刻」。影石为了叩开无人机行业的大门,已经投入了近3年,每年斥资约2亿。原本市场对无人机的价格认知在2000 - 3000元区间,DJI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抢先发布售价1299元的无人机,这价格直逼影石的成本价。DJI有雄厚的资金与规模优势,有底气玩这场低价竞争的游戏,但创业公司没有。若影石还按原计划推出两三千元的产品,既没有意义,也不符合影石的一贯风格。影石什么风格?前文提到的临发布被放弃的产品是云台,韩松告诉雷峰网,其实影石内部做了几代云台,每次他们快发布的时候发现跟竞品没有竞争力,接着做第二款,几代产品都因此被砍。产品立项时的定义是先进的,但产品的发展速度远超他们想象,在JK看来,一旦产品缺乏竞争力,就只能陷入价格厮杀,后续需要投入更多在营销和品牌塑造,也不利于品牌形象,所以宁愿一切归零,重新开始。JK也曾坦言,如果一个企业两代没有出现革命性的产品,就会沦为平庸的品牌。可以看出JK是一个不满足于平庸,对技术和产品有极高追求,高度重视品牌价值,具有及时止损、壮士断腕的魄力和长远战略眼光的人。前DJI高管子峥透露,此前影石的无人机保守估计将于2025年年底发布,届时如果DJI发动新一轮奇袭,影石可能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命运。其实DJI作为这场战役的胜者也并非泰然自若。接近DJI高层人士汝哲向雷峰网透露,在无人机奇袭胜利前后,汪老板状态完全不一样。上半年,他整个人被焦虑笼罩,如果影石的无人机上市成功,它便会手握全景相机、运动相机、无人机三大产品线,这对DJI而言将是横空出世的敌人。与此同时,零零无限的二次成功,也让DJI如芒在背,深感威胁。双重压力之下,DJI出现了不少 “过激” 的应激反应。一是反应速度。DJI能在2024年9月发布产品,相当于对方尚未证明其潜力有多大时,DJI内部就敏锐察觉,并迅速投入。二是定价。当创业公司定价2199、2299元时,DJI如果想抢夺市场,完全可以定价1799-1999元,这已然极具冲击力,要知道,原来DJI的产品定价规则基本是基于成本3-5倍定价,可这次为了掌控局势,它竟直接抛出前所未有的1299元低价,这般大胆激进的策略,瞬间打破市场原有格局,让竞争对手压力陡增。某头部硬件厂商技术总监榕宁团队将DJI Neo拆机后发现单裸机硬件成本就达700元,意味着该产品的毛利率极低。“这个产品线压根没想着赚钱,目的很明确,凡是想上来打的,我先拿出一款,把路拦死。”榕宁总结。三大量配货。DJI Neo配货100万。DJI的打法堪称凌厉,从时机把控、价格制定到渠道布局全方位围剿。说白了,不管是已经初尝成功滋味的初创企业,还是正跃跃欲试准备入局的新生力量,DJI都毫不手软,压根就没打算给它们留下一丝一毫的机会。04

上市风波的A、B面:

错付的4年、「年轻」的代价

“JK就不应该报科创板。”汝哲直接了当地说。从2020年10月其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开始,影石已经在A股徘徊了4年之久。影石折戟科创板的A面,是敏感股东入股。2021年7月第一次上会时,曾被A股上市委员会“暂缓审议”,在经历了四次问询和两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以及一系列整改后,公司于2021年9月二次上会并最终成功过审,并于2022年1月提交注册,距离敲钟上市之差临门一脚。敏感股东陈斌,是证监会系统的离职人员。通过股权层层穿透后发现,影石的股东中,厦门富凯、深圳麦高、汇智同裕、德朴投资背后股东均指向陈斌、王蓉、辜少群三人,其中陈斌、王蓉两人是夫妻关系。但在此前的问询材料中,影石并未披露陈斌的持股情况。汝哲:“本来影石已经过会关牌了,但老股东穿透的时候发现了陈斌,直接叫停。”从那时起,影石的IPO陷入僵局,后续虽然JK方调整了股权架构,但依然未能改变结果。对此,2024年8月份JK在朋友圈中作出了解释,澄清了IPO质疑。他指出“《规定》是在IPO申报半年后才出的,在《规定》出后一两个月内已给监管提交了专项核查报告。”JK还强调,敏感股东非审核岗,入股时出价最高,无利益输送,非隐瞒入股,一年半前已清理,并承诺若存在不符合事实的情况,将自愿辞职以示负责。影石IPO四年难产的B面,是没能参透A股的“潜规则”。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这场上市之路旷日持久,长达四年的拉锯战,让年轻气盛的JK忍无可忍,在朋友圈喊话,“我不求批文,仅求公道定性”意指遇到了不公道对待,字里行间写满了不甘、委屈和不满。JK在朋友圈中还表示,影石的业绩良好,IPO申报4年期间成长4倍,从2017年只有行业龙头GoPro的1/40,到2024年上半年反超......2022年现场检查后,无收到监管劝退。既然财报数据漂亮,股权问题经过了整改,为什么既不劝退,也不让其上市?核心症结不在影石,而在上市规则。科创板上市标准发生改变,首先强调行业,其次是财务数据。科创板于2019年11月开市交易,2022年以前的确是以财务数据为第一核心要素,随着科创板发展和壮大,上市要求逐渐收紧,变成了以对国家具有重大贡献的行业为导向。“好比池子里养鱼,没鱼的时候放一些进来,到一定程度了就开始收缩。”某深圳本土VC合伙人王骞告诉雷峰网,之前是申请制,后来变成推荐制和邀请制。那什么样的企业才能被推荐和邀请呢?推荐制,适用于牵头过国家科技部的重大项目的企业,经过当地省一级的发改委选报,注意,必须是“牵头方”,而不是参与方。邀请制即科创板主动邀请企业。科创板的定位,用官方话术是源于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吸引和扶持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的企业。通俗解释,你可以有亏损,但你不能没有想象力。遗憾的是,似乎在科创板的定义里,影石不够有想象力。“科创板和创业板,衣食住行的基本不用想,要科技属性,净利润得有1亿,北交所是5000万净利润。影石有8亿净利润没用,赛道不对,科创板要的不是它这种东西,科创板觉得消费硬件的科技含量不够。”王骞说道。不得已的影石选择转战港股。但从A股转港股并非易事,不是简单撤回材料,不仅申报材料需要调整,且需要再次上报6-12个月的财报,理论上,半年即可,“但影石JK炮轰证监会,可能撤都不好撤”。其次,影石将面临港股的18C、基石问题。港股近年先是针对生物制药企业制定了18A制度,后右对高科技企业制定了18C制度,18C即对于已商业化公司,要求2.5亿港币收入,预期市值不低于40亿港币,对于未商业化的公司要求收入不到2.5亿港币、预期市值不低于80亿港币的企业可以上市。这已经是港股门槛大幅下调后的结果,于2024年9月1日起实施。王骞透露,港股上市最难的在于上市前找到愿意按预期市值做基石的投资者,愿意按照40亿或80亿港币给你做基石,如果找不到这个价格的基石难以证明上市市值。另外,2024年以来港股IPO市场较为低迷,募资额再创新低,将来影石港股上市预估市值相较于在 A 股上市将会大打折扣。除此之外,还有人才流失隐患。在股改期间,企业无法推行股权激励措施,只能依赖现金激励。意味着团队成员有被外部高薪挖走的风险,人心不稳,同时影石也需要投入更多现金,以维持团队稳定。05

一场力量悬殊、命中注定的对决

影石和DJI,在争夺同一群消费者,是天然的竞争对手,命中注定要有一场对决。基因上,这两家公司DNA其实一致,都是价值创新导向,专注用户需求,价值创造用户。目标群体上,有高度重叠的客户群。不仅都基于全球化定位,在极限运动、旅游视频和无人机航拍领域,两者的产品有高度相似的使用场景。中国所有的市场竞争第一要义都是「粮草」,大战在即,影石最紧迫的问题是,钱够吗?雷峰网独家获悉,DJI明年或将拿出30亿投入运动影像领域。理论上,DJI年收入400亿,年利润100亿,DJI每年都能拿出30亿投入战场。创业公司显然没有这般财力。影石也知道弹药不够,在撤回A股后,立马寻求新一轮融资。不少许多投资人看来,影石是一个优质项目。4年间营收涨了4倍,利润涨了10倍,财务数据表现优异。但也有投资人不认同。至2023年,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64.3亿元增长到2023年364.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4.3%。快速增长后,市场空间几乎被三大品牌商挖掘,即使影石最后能夺魁,全球市场也才不足400亿,对于注重未来空间的二级市场,天花板不高。“你再涨能涨到什么程度?所以给你PE就不高。”王骞认为,GoPro已进入颓势,如果形成DJI和影石双寡头,整个市场的利润率也不会很高。市场上限之外,竞争格局是重要因素。香港某VC合伙人顾昊考察过影石,最后放弃的原因之一是影石没有找到有效对抗DJI的路径。在顾昊看来,影石之所以能活到今天是因为全景对于此前的DJI不是重要的赛道,运动相机就跟DJI竞争激烈。“影石的核心问题是想明白DJI怎么做,如果没确定DJI的意图你根本不敢投,影石遇到的问题跟当年的极飞无人机一样,DJI真的要搞你根本招架不住。”(想了解极飞与DJI更多故事,可添加微信 Yukuaikuaier)但依然有资本选择相信。雷峰网获悉,影石已成功牵手腾讯,获得腾讯投资。此前,影石寻求约21亿美元(150亿元)的IPO估值,此次向腾讯上报的估值约20亿美元,经过多番博弈与协商,最终估值被削减至100 - 120亿元,以此估算募资金额不到15亿元,以约七折的价格成交。“影石这次募资到的钱不多,招股书上剩下的股份不多了,不足30%,融资不到10%,也就是七八亿的钱。”友臻推测。腾讯会帮影石扳回一城吗?友臻认为答案可能并不乐观。“腾讯影响不了影石太多,腾讯也投了快手,难道就打赢了抖音吗?”楚泽则认为腾讯投影石核心还是投不进DJI。腾讯投资影石的逻辑是纯财务,策略是每个赛道的头部都投资一家,而且影石也不贵,16倍PE,腾讯的目的应该寄希望于影石上市了能退出。影石2023年营收约40亿,产品平均售价约2000+元,以此估算年出货量约100万台。雷峰网获悉,首批Insta360 Ace Pro 2销售大概10万-20万台,基础套机售价2698元,即使全部召回,产品数量相当于全年的十分之一,单从财务数据看,召回对其伤害不大。影石2023年营收40亿,利润8亿,近两年的利润约15亿。影石此次融资金额约7-15亿,加上这两年的15亿利润,大约有22-30亿的资金用于价格战。影石的20多亿资金,可以打一年,但如果DJI将战线拉长到三年、五年呢?对手的强大是其一,对手的态度是其二,尤其是当对手是DJI。“影石的利润是由DJI决定的,不是他自己决定的。”榕宁表示,零零无限的无人机之战已经表明,DJI愿意放下脸面去打。汝哲指出了影石有两点策略失误,当影石选择进入无人机市场时,不应该从DJI批量挖人,即使进入,应切记韬光养晦,不能让DJI感受到威胁。扫地机器人领域,曾上演过一场因挖人触犯对方逆鳞,从而引发的惊心动魄的反击战。追觅创立伊始,挖走了科沃斯十几人的Vslam团队。科沃斯的中层领导察觉后,赶忙向老钱总请求给予10个名额,打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向挖角追觅。彼时,老钱总念及追觅只是初创小公司,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谁料,追觅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愈发变本加厉,大张旗鼓地继续挖人,业务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蹿升。老钱总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决定不再隐忍,开启反击。他不惜血本,每个被挖人员都安排1对1的私家侦探,这些侦探足足跟拍两三个月,只为搜集确凿证据,随后逐个起诉。据说,这场反击战前后竟雇佣了100个私家侦探,耗费的人力、财力可见一斑,其决心和手段令人咋舌。(雷峰网后续将推出扫地机器人江湖系列,感兴趣可添加Yukuaikuaier微信)“打成熟的、巨无霸型的企业,千万不要让他感到你有威胁,你摸摸他,挠一下他都行,千万别拿个棒子,尽量不打会让一个企业all in的战争。”汝哲表示。而且,DJI的狼性文化为业界熟知,其在市场竞争中攻势凌厉,不按章法出牌。当大多数企业被资本的意志左右时,DJI却在与投资方的博弈中牢牢占据主动,甚至定义权。想当初,投资机构投资DJI,DJI抛出的合作条件极为奇葩。汪老板直言:“你们可以投资我,但不要过问我的业务。除了入选名单的人再加一倍的钱给我,无息贷款,我5年后还给你们。”王骞补充道:“准确来说DJI不叫投资,叫借款,投DJI多少钱同时要配多少钱的借款给DJI,DJI说如果他不上市,就把投的那部分回购回去,最后几亿多的投资全部变成借款。”他不禁感慨,“这已经不是普通投资逻辑。”当然,即便规则如此霸道,那些投资机构也因大疆项目赚得钵满盆盈,足见大疆在商业领域的超强吸金与盈利能力。在业内不少人看来,影石将面临一场赢面不大、异常艰巨的战争。如果真如他们所言,影石这场仗还有打的必要吗?「一把梭哈,要么生要么死」,这也许是影石的选择。在接触过JK的人印象中,他不是一个天赋型产品经理,而是扎实的调研型,方法论是科学地寻找缺口然后填补。JK曾在接受某财经媒体采访时表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对标。「对标」,并取长补短。比如他研究安克和DJI的组织架构,不是简单组织架构本身,而是研究透该架构是诞生的原因、背景以及解决的问题。他将问题拆分成不同维度,并足够细化并形成量化指标。比如渠道覆盖度、品牌认知度、调研口径……JK的确是这么做的。影石在直面DJI这一强劲对手时,思路清晰且行动果敢。围绕“用户为何买DJI不买影石”这一关键命题,JK投入大量精力深入调研,抽丝剥茧般剖析双方的优势与短板,最终锁定三个核心要素:品牌调性、价格以及售后服务。品牌调性非一朝一夕之功,影石短期内确实难以望其项背,唯有慢慢积累。再看价格方面,DJI有规模优势、供应链话语权,以及自研芯片带来的成本优势,让身为创业公司的影石在BOM上也难以与之抗衡。售后服务与用户体验,便成了影石弯道超车的突破口。DJI的产品和供应链实力强大,但品牌和市场的能力是短板,JK精准锚定这一突破口,取其长、补己短,冲着DJI这短板打,营销和用户运营一流。DJI和影石深度用户徐岸直言:“insta360比DJI更有人情味,对用户创作者很支持,关注你创作的内容,关注东西能不能帮到你,服务很好。一个正常的公司,应该有跟外部沟通的渠道,DJI就是不想交流。”徐岸表示,影石在单品上其实比DJI做得好。影石是产品先行,再对目标人群做精细化运营,公司有活力和创新,产品有趣,营销和用户运营做得到位,逐渐积累口碑,这也是为何其在GoPro份额侵蚀战中能成为最大获益者。其次是差异化竞争。正如YouTube也涉足短视频,但与TikTok风格截然不同,DJI在长视频的地位难以撼动,但其短视频的优势并不明显。媒介的变革成为影石逆袭的东风。市场进入短视频时代,户外运动兴起,双重推力下,全民记录生活成为一种潮流,市场需要更丰富的视角和更有趣的拍摄手法。既然长视频短期难以弯道超车,那就在短视频破局。影石它将目光精准对标行业标杆剪映,二者不存在正面的短兵相接,对于剪映的诸多长处,影石巧妙借鉴,化为己用。相较DJI而言,影石在短视频领域如鱼得水,它所产出的短视频,风格独树一帜,逻辑别具一格,时长往往控制在30秒左右,与大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人机领域,DJI的无人机侧重专业拍摄,求稳,影石的无人机求新,致力于挖掘更多新颖独特的玩法。影石无人机锚定的核心客户群,是那群热情满满的行业爱好者。鉴于此,它在遥控操作的便捷性、飞行动作的复杂性等方面并未刻意苛求,而是另辟蹊径,允许使用者先尽情拍摄,再剪辑,通过创意剪辑让作品大放异彩。再者是破圈。对于用户群重合,影石一直寻求出圈,跳出运动圈层,大胆进军会议视频、执法记录仪等全新领域,全力拓展不同的细分赛道。目前为止,两家各有千秋。未来,智能影像市场将发展成焦灼的拉锯战,演变为DJI影石双子星格局。而GoPro,作为传统巨头,在新兴力量的夹击下,有可能成为这场竞争的牺牲品。06

攻守之间,影石泅渡

命运通过选择,一次次地让你去验证你是谁。对于影石,DJI犹如庞然大物,但曾经的理光、GoPro难道不也是巨兽吗?影石的来时路,不是一个复制黏贴的故事,2015年,影石进入全景相机领域,闯进了一个近乎是无人区的赛道。当时全景相机在国内外都是小众的新兴产品,相关技术都不成熟,何况影石还是从软件到硬件的转型,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从只做图像处理和手机直播的软件,转向硬件赛道时,单单全景相机的样机就花费了团队大半年。当年年底,终于搞出一个可以被称之为Demo的东西。JK和团队带着这个demo坐高铁去上海见投资人,demo在高铁上损坏,他们直接掏出螺丝刀等工具,在高铁餐车里维修。最早的一款全景产品发布后,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打开市场。“JK原来没学DJI,他的方法论是科学地找缺口然后填补,最早期做全景,第一代还做过ToB,全景相机出来时不知道去哪里卖,不知道卖给谁,慢慢摸索出来的。”徐岸表示。全景领域,影石不是入场最早的,也不是资金最充裕的,人才也不是最顶尖的,但凭借一股子劲儿,把十几年的老牌公司轰得灰头土脸,在摄像界掀起滔天巨浪,成为了这个赛道上的金字塔尖。这一次,面对强悍的DJI,依然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决斗场上,观赛的人目光如炬、指点江山,有人隔岸观火,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担忧,有人惋惜,少有人坚定地相信影石,也许,除了JK自己。宽阔的冰面上,冬季总有凿冰冬泳的人。只有真实的对手才能体会冰面厚如山岩,下水刺骨冰寒,也只有亲历者,才会正视自己的脆弱,仰慕自己的强大。影石迄今近十年的往事,不算跌宕但足够迷人,消费电子的世界里,永远在发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故事。如果因忌惮失败,而放弃开始,放弃挑战,那才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悲哀。摸摸剑柄,依旧温热,影石不能认输,影石不会认输。注:文中韩松、友臻、楚泽、赵雯、榕宁、子峥、汝哲、王骞、顾昊、朱沐、徐岸、钦州、老齐均为化名。

//

来源:雷峰网leiphon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