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骨科置之死地而后生?

B站影视 2025-01-13 11:19 2

摘要:自2021年至今,骨科已经历7轮大的集采,从最初人工关节、脊柱到创伤,再到骨科“最后一块拼图”运动医学集采的落地,国采效应慢慢渗透百亿级骨科市场。在持续洗牌的过程中,2024年一个既定事实是,外企传统骨科耗材在中国市场优势消散:

自2021年至今,骨科已经历7轮大的集采,从最初人工关节、脊柱到创伤,再到骨科“最后一块拼图”运动医学集采的落地,国采效应慢慢渗透百亿级骨科市场。
在持续洗牌的过程中,2024年一个既定事实是,外企传统骨科耗材在中国市场优势消散:

人工关节:外资从70%,降至集采后21%,正天医疗占比16%,爱康医疗为15%,威高骨科为9%,春立医疗为8%。脊柱:外资从59%,降至集采后20%。美敦力、强生分别让出16%、14%市场,国产威高骨科抢占16%市场份额,三友医疗抢占7%份额,其余被大博医疗、春立医疗瓜分。创伤:外资从28%,降至9%。在接下来联盟续标中,强生仅占0.7%,捷迈邦美与史赛克报量仅有0.1%,外资基本已经撤离。运动医学:集采2024年5月开始执行,外企从80%,降至集采后50%。施乐辉占比最高为19%,强生第二,占比15%,Arthrex排名第三,占比12%。


旧的结构被打破,寻求新的增量是当务之急。对于头部而言 —— 如何迈出下一步,至关重要

01、骨科正在经历什么?

整个2024年,骨科并不平静。

传统骨科耗材市场丢失,以及存量市场净利润的大幅下滑,外资企业正在采取新的应对策略。

转型

一定是其中一种,也是在传统规模下滑不可避免之际寻求新的业务增量。

2024年,一众顶级骨科巨头率先开启新一轮的

分拆

重组、并购

,为中国区提振业绩。

捷迈邦美 —— 重组全球计划,降本增效

受全球供应链风险的影响,2024年Q1捷迈邦美净利润1.72亿,同比变动-25.88%。其先提出“全球重组计划”,意在压缩运营成本,扭转颓势:

分拆:先是拆分出zimvie,2024年4月,zimvie完全退出脊柱赛道;2024年12月,CPT髋关节系统等部分产线撤出市场。


中国区:集采将供应链问题“放大”,为了降本增效,2024年捷迈邦美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供应链战略,包括:对销售和运营模式的调整和改革,进一步优化产品线等。
一套“组合拳”下来,至少从数据来看迎来了转机:捷迈邦美从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净利润开始回增,Q2净利润达到2.43亿美元,同比+15.78%。
在寻找新的市场增量上,捷迈邦美一直将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作为重点关注领域,2024年也不例外。
2024年3月,捷迈邦美研发的ROSA Shoulder肩部系统被FDA批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肩部置换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并且其在2024年其唯一的一笔并购就是收购一家AI驱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导航系统的医疗技术公司。
施乐辉 —— 重点“整顿”中国区,补强骨科优势
受限于业绩增长的危机,施乐辉2024年重点“整顿”中国区,补强骨科优势。

中国区:先是推出为期3年的“中国业务战略增长计划”,2024年9月更换中国区“掌舵人”,进行大刀阔斧改革,12月,施乐辉重组中国运动医学和骨科事业部,随后又传出骨科业务分拆出售的消息。
在业务重点上,面对脊柱、人工关节、创伤颓势,施乐辉先是将医学调整为公司最大的业务部门,无奈2024年运动医学集采落地,施乐辉又将中国区业务重点转向耳鼻喉科领域。
频繁调整下,施乐辉骨科业务也迎来增长,上半年实现了11.48亿的营收,同比+4.17%。2024年Q3,施乐辉销售额14亿美元,同比+4%,不过相比于预期(6%)还是有所差距。
另外,在新产品与技术开发上,施乐辉选择继续巩固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优势。

2024年2月,针对旗下CORI 手术机器人,推出全新的影像导航(image-agnostic)的机器人辅助手术解决方案。
随后10月,施乐辉宣布与JointVue合作,目的是将OrthoSonic超声设备、 3D 手术规划技术与公司CORI手术机器人结合,提供术前规划与个性化治疗。
强生 —— 骨科重组,优化组织+品牌
强生自2023年,创伤医学、脊柱两部门增速放缓,骨科整体业务走入业绩增长疲软的困境。
为了扭转骨科颓势,强生提出重组DePuy Synthes骨科业务 —— 为期两年,剥离骨科“利润较低的市场和产品线”,并在2024年提出加速推进重组。
中国区:2024年强生主要还是针对组织与品牌优化,4月率先更换中国区掌舵人,随后进行品牌焕新,骨科领域以全新面貌应对市场。
在骨科新技术开发上,2024年强生进行了2起合作,均是手术机器人赛道:

2024年3月,DePuy Synthes宣布与NVIDIA合作拓展AI在手术机器人拓展应用。2024年8月,DePuy Synthes宣布与eCential Robotics 合作开发的专有手术机器人、独立导航平台。


尽管2024年强生进行多项举措,目前来看,并没有见到预期的成效。最新Q3季度报表(文末附图片),强生骨科四大部门营收增速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脊柱业务更是出现6%的负增长。
史赛克 —— 买买买!一口气7轮并购
相比之下,史赛克全球增长基本符合预期。2023年,史赛克骨科全年营收87亿美元,同比+11.1%,其高销量增长,抵消了0.8%的价格下降。2024年,史赛克依旧保持高位增长,上半年营收49.49亿元,同比+7.7%。

业绩向好,史赛克在2024年一口气进行了7轮并购,3起涉及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如2024年8月,收购AI辅助虚拟护理公司Care.ai,提高AI在骨科细分领域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领域,史赛克最早进入,技术也最为成熟,而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一直是史赛克骨科业务的最大驱动力。截至2024年初,Mako已经在全球已经实现超100万例手术。
中国区: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机器人在骨科业务的应用,2024年10月,史赛克在中国推出Mako关节机器人全髋关节置换(THA)4.0,其全髋、全膝与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式均已在中国全面落地。

美敦力 —— 创新+合作!首款“中国质造”落地
整个2024年,美敦力都在专注于产品开发,获批多款创新产品:

3月,美敦力旗下OsteoCool 2.0 骨肿瘤消融系统获FDA许可,用于治疗疼痛性骨转移和良性骨肿瘤。5月,美敦力旗下 Infuse™ 骨移植产品获得美国 FDA 突破性设备称号,用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 (TLIF) 手术。


此外,为了巩固脊柱领域的优势美敦力选择通过合作将最新科技集成到现有脊柱产品,协同增量。

2024年9月,美敦力选择与西门子合作,将其Multitom Rax X 射线成像系统创新集成到现有脊柱手术生态系统中。
中国区:美敦力重点在手术机器人领域,2024年5月,美敦力在中国推出全维升级的Mazor X™️鹰领脊柱外科机器人,10月,首款“中国质造”的脊柱手术机器人上市。
从骨科顶级巨头2204年的举措可以看出,在寻找未来增量上,每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有的执着于创新、内研驱动;有的直接大刀阔斧改革,重组、拆分;有的则是借助外力,合作+并购。
无论何种方式,骨科巨头都有一个共同点:2024年,智能手术机器人是外资争相布局的热点赛道。

全球顶级骨科巨头手术机器人技术特点与产品进展

02、寻找“新的出路”

集采之下,外资退出的市场被国产瓜分,头部骨科国产化大幅提高,一众细分赛道“光脚企业”都夺得市场:

人工关节:国产占比从30%增长到69%;脊柱:国产占比从41%增长到80%;创伤:国产占比从72%增长到91%;运动医学:国产占比从20%增长到50%。

骨科耗材市场朝着国产集中,国产朝着头部集中,但头部却出现两极分化。

或许是源于其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线,渠道覆盖面相对比较窄,未能消化集采效应。国产骨科头部春立医疗、三友医疗,连续多年增收不增利。

春立医疗关节产品占比超90%,产品线单一,2021年进入集采,关节类假体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增长82%及63%,营收从2021年11.08亿元,到2023年的12.09亿元,增长9%,但净利润却从3.22亿元降到2.78亿元,下滑14%。

这已经是公司连续2年增收不增利,2024年前三季度,春立医疗,净利润再次下滑66.14%。

三友医疗脊柱产品占比达到77%,脊柱抢占了6%的市场份额,销量一路上涨,但是净利润却一路下滑,到2024年前三季度只有857万,同期下降87%。

相较之下,多产线布局的威高骨科大博医疗,3年下来集采出清,规模效应和销售渠道的优势开始逐渐弥补部分单价的下降,两家头部在2024年开始有平稳落地的迹象。

从具体财报数据来看,:

威高骨科,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0.83亿,同比+0.07%;净利润1.64亿元,同比+34.66%;2024年Q3净利润7116万元,同比暴涨594.2%。大博医疗,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5.29亿,同比+35.88%,净利润2.4亿,同比+145.48%。2024Q3营收5.65亿,同比增长50%;净利润0.89亿,同比增长827%。

虽然头部两极分化,但市场传来消息:2024年人工关节续约,在此前降幅基础上,整体价格进一步下探6%,利润进一步压缩。

短期和长期成长空间再次被压制,国内各大骨科巨头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

拓展新的产品线,无疑是国产龙头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2024年,威高骨科重点转向是在术式补充方面及神经外科、数智化骨科、骨科康复领域;大博医疗是拓展神经外科、微创外科及齿科等领域;春立医疗针对关节手术机器人、PRP、口腔等新管线的产品研发,以及3D打印技术的探索;三友医疗着重生物材料表面改性、3D打印、 运动节段假体以及代智能手术机器人。

另外,部分企业也将出海作为集采后的第二增长曲线:

大博医疗连续多年出口额在国内骨科行业排名前列,2023年公司实现海外收入2.16亿元,同比+174.13%,占整体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14%左右。三友医疗依托收购法国子公司Implanet,采取高举高打、直销推广的模式,直面欧美高端市场临床客户,公司Clip和双头钉等均为独家创新产品,竞争力较强。威高骨科管理层大换血,引入前强生高管陈敏总,跨国巨头履历、全球化发展经验,助力威高骨科持续开拓国际市场。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放在如今的骨科领域最为贴切。

2025,骨科巨头史赛克360亿收购,强势开局。

骨科的竞争也将空前激烈,或许真正做到置之死地而后生,企业才能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

附:骨科巨头 2024年Q3收入情况

▲骨科巨头 2024年Q3收入情况

来源:MedTrend医趋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