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ZICC Instagram账号发布的一段视频引发了海外网友的广泛关注。视频中,来自中国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认真学习切菜、和面、包花卷、烙馍、炒菜及手工制作等生活技能,展现出既可爱又极具自理能力的状态。该视频迅速走红全球,浏览量突破千万,评论区收获了大量点赞
摘 要 / Abstract
近日,ZICC Instagram账号发布的一段视频引发了海外网友的广泛关注。视频中,来自中国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认真学习切菜、和面、包花卷、烙馍、炒菜及手工制作等生活技能,展现出既可爱又极具自理能力的状态。该视频迅速走红全球,浏览量突破千万,评论区收获了大量点赞与转发。许多海外网友纷纷留言称“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甚至有不少人私信表示希望把孩子送来中国幼儿园,称赞中国幼儿园的“生活教育”理念既前卫又实用。
A recent video on ZICC’s overseas Instagram account, @InZhejiang, gained wide attention. It shows Chinese kindergarteners learning life skills like cutting vegetables, making steamed twisted bun, cooking, and crafting. Their cute and independent efforts quickly went viral, with over millions of views and likes. Many overseas viewers called it true education, and some even expressed interest in enrolling their children, praising China's practical and advanced life skills education.
切菜、和面、包花卷、烙饼、磨豆浆、炒菜……在初夏的阳光下,江苏省徐州市徐海路幼儿园的小院里,一群穿着围裙、戴着厨师帽的孩子,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灶台边升腾起的烟火气,混合着孩子们的欢笑声,构成了一幅别样的童年画卷。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这座“厨房重地”竟然设在一所幼儿园?更让人惊讶的是,做饭的“大厨”居然是一群年仅三到六岁的萌娃。
这门充满真实感、治愈力与烟火气的“野生”劳动课,在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旗下海外账号InZhejiang在Instagram平台发布后,迅速走红,受到国外网友关注与喜爱。被网友们调侃为“幼儿职业技术学院”。评论区热闹非凡:“听着,我们美国需要这样的幼儿园”“那个一边做菜一边清理的孩子太棒了”“谁愿意在尼日利亚也搞一个这样的,这大概是我唯一愿意把我孩子送去的学校”“我妈现在恨不得把我换成幼儿园的小朋友,真的不夸张”……
在网上走红后,这家幼儿园如今怎样了?老师们又是如何继续把一堂劳动课上得生动而安全?面对孩子们热火朝天的“厨房日常”,大人们关于安全的顾虑如何回应?而那股始于一棵山楂树下的教育热潮,又为何能持续“圈粉”无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了徐州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小院,探寻一场由孩子、四季与双手共同酿造的教育“奇迹”。
烟火里的成长课,从一棵山楂树开始
故事还得从那棵山楂树说起。
前年秋天,幼儿园组织“山楂红了”主题活动,孩子们在院子里捡了满满一篮子山楂。但因为担心不干净,这些果子最终只能带进教室当作画画的道具。看着孩子们有些失望的眼神,老师们陷入了思考。
“为什么秋天采来的果子不能享用?”园长张乾回忆,那天她和老师们讨论后,干脆请来老师傅,搭起灶台,教孩子们自己生火、熬糖,做起了冰糖葫芦。
“给孩子两口大锅,他们还我们一场奇迹。”从那之后,劳动教育像被点燃了一样,迅速延伸:炒菜、磨豆浆、拓印扎染、种花养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劳动也就此成为他们最爱的“课程”。
小小厨房,大大世界
如今的小院早已不是最初那个简单的灶台。
院子里不仅有灶台和小厨房,还有果园、水系、沙池、木工房、扎染屋,甚至还新增了一个中药馆。孔雀、兔子、松鼠、鸭子……这些动物成了孩子们的“室友”,也是他们学习照料别人、培养同理心的重要伙伴。
“我们的生活劳动课,是跟着四季走的,也围绕节气和民俗文化开展。”张乾说,孩子们做粽子、打年糕、包饺子,每一项内容都不是“安排”,而是自然发生。
而这些课程的灵感,很多都来自孩子。
最初,孩子提出“为什么不能在户外做冰糖葫芦”;后来又说,“园长妈妈你能不能垒一个能做饭的地方”;再后来,有了“要有屋顶的厨房”……孩子的话句句朴实,却直指教育的本真。
“其实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就喜欢在外面玩。”张乾笑着说,孩子在自然中、在柴火灶边的专注与投入,是在教室里难以看到的。
安全第一,快乐童年也要有底气
面对网友的点赞,也有不少人表达担忧:这么小的孩子做饭,不怕出事吗?
“安全我们当然放在第一位。”张乾很坦率地说。幼儿园使用的是塑料刀具,炒菜的炉灶也设置了保护措施,孩子操作时必须戴上手套、面罩,灶台高度也是专为儿童设计。每次劳动课前,老师都要详细排查安全隐患,并手把手教孩子规范操作。
“我当然担心他们受伤,但我更害怕他们错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张乾语气坚定地说。她来自当地的大黄庄街道张庄村,小时候经常做好饭、洗好衣服等父母干完农活。那段“不富裕”但快乐的童年记忆,成为她今天教育理念的底色。
“其实生活中处处是教育,我们也在跟着孩子学习”
记者采访时看到,有些孩子正在认真地做木工,小心翼翼地锯木头、打磨边角,虽然工具简单,但动作却有模有样;有的孩子刚做完饭,兴奋地大喊“开饭了”;还有孩子专注地扎染、晾晒,即使身边玩水的伙伴们热闹喧哗,也丝毫不受影响,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
“炒过盐豆”“炒过鸡蛋”“包过花卷”“烙过馍”……孩子们像模像样地分享自己的“厨艺履历”,仿佛真正的“小厨神”。
更有意思的是,原本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i孩”,在劳动课上变身“大厨”,一边炒菜一边清理台面,如今变得阳光自信。“不少家长跟我说,孩子在这里不光学会了做饭,更学会了沟通、合作、自主思考。”张乾说。
还有家长感慨:“不敢相信我女儿会烙馍!”“回家抢着做家务,手机都不爱玩了。”“孩子回家话多了,还主动讲自己在园里干了什么。”
知识写在书本上,也藏在柴火、饭香和孩子的笑声中
2022年,劳动课被纳入义务教育独立课程。两年来,全国多地逐步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化”,并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徐州市目前已有500多所中小学设立劳动实践区,开足开齐劳动课。徐海路幼儿园的这套“自然融合+生活实践”的劳动教育模式,成为样板。
知识不仅写在书本上,更藏在柴火的烟熏、饭香的温暖与孩子们欢笑声中。教育的真谛,从不是填满每个孩子的脑袋,而是点亮他们心中那盏属于自己的明灯。张乾始终坚信,唯有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土地、感受四季的轮转,在劳动中浸润成长,才能在他们心里种下热爱生活的种子。在这个不大的小院里,回荡着孩子们的笑声和生活的烟火气,也孕育着他们无限的可能。
记者:许智田
Reporter: Xu Zhitian
编辑:潘宁
Editor: Pan Ning
审核:颜一颀
Supervisor: Yan Yiqi
Click the card below to follow us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