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积累:素材+运用角度+精彩语段

B站影视 2025-01-13 09:05 2

摘要:宗庆后1945年出生,1978年当工人,1987年创办娃哈哈,1991年收购杭州罐头食品厂,2009年取得和达能商战的胜利,2010年第一次问鼎胡润百富榜内地榜首,2013年娃哈哈的销售额达到最高峰的783亿元。

01

宗庆后:企业家精神在于折腾

与时代同行

宗庆后1945年出生,1978年当工人,1987年创办娃哈哈,1991年收购杭州罐头食品厂,2009年取得和达能商战的胜利,2010年第一次问鼎胡润百富榜内地榜首,2013年娃哈哈的销售额达到最高峰的783亿元。

回顾宗庆后命运齿轮上的这些转折点,分别和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下海创业潮、中国加入世贸、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历史大事件,有着很高的重叠度,宗庆后的生平,就是一部以个体视角写就的当代民营企业发展编年史。

正如宗庆后自己所说:“我是一个普通人,从底层崛起的凡人。幸运的是,我生于一个大时代;更幸运的是,我获得了一个机会,缔造了一家公司,并且因之而成为‘中国首富’,得到了价值的实现与认同。”宗庆后确实成长于时代之中,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适用主题时代与个人、有为与可为、平台与人才

困难总会过去

在宗庆后看来,“个人最伟大的成就,应该是为社会创造了什么”。

三年全球新冠疫情,各种不确定性对企业家而言,无疑增加了企业长续经营的难度。“太难,躺平了”,对于部分企业家的心态,宗庆后说,“难过难过,难是难了点,但总会过去的。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作为企业家,我们都不能躺平。既然做了企业家,就没有躺平的权力,因为你不是一个人,你的背后少则几个、几十个,多则几百上千上万个员工和员工的家庭,还有客户、还有上下游。而奋斗也许是唯一出路”。

适用主题奋斗、奉献、躺平、克服困难

简朴的作风

宗庆后白手起家,靠蹬三轮车送文具、卖冰棍开始创业;敢于冒险,面对挑战不服输不认输;企业做大之后,也依然身临第一线,并在高龄之际称自己“不会退休”。从少年到白头,宗庆后一直奋斗在一线、勤奋,行事稳健,作风朴素。在宗庆后的办公室,摆放着一堆布鞋、几个拉杆箱和一张简易床。一年之中,他有200多天处于出差状态,随时准备换上布鞋、提起拉杆箱上路,回来后就在简易床上休息。这些年来,这种高频度的出差节奏从未改变,他靠走遍神州建立了一个企业王国。在媒体的一则公开报道中,宗庆后“批阅报告从不过夜。即便出差、生病的时候也不例外。他习惯看纸质版,所以每次出差,随行人员都会带上一个小打印机,A4纸和墨盒若干”。

他也曾在高铁二等座、飞机经济舱被人偶遇,甚至娃哈哈内部人士证实他“戒烟后一年的生活花费不到5万元”。

适用主题实干、简朴、物质与精神、奋斗

专注主业,小步快跑

宗庆后在2018年接受专访时总结其经营哲学为“专注主业,小步快跑”。所谓“小步”,是指在决策上要小心谨慎,小步扩张,发现不对立刻撤退止损。“快跑”是指机会一旦出现,就迅速行动,把握机遇,不能犹豫。

也就是在2018年当年,娃哈哈终于迎来营收四年连续下跌之后的首次增长,实现营收总计468.9亿元。“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数据显示,此后的2019年-2020年,娃哈哈的营收分别为464亿元、440亿元。

适用主题小心谨慎、及时止损、机遇与行动、机遇与准备、行动

勇于抓住机遇

“1987年的五一劳动节,天气有些闷热,42岁的我骑着自行车出了家门,准备干一件冒险的事——靠借来的14万元,去接手一家连年亏损的校办企业。”宗庆后本人曾定义为“冒险”的这件事,就是娃哈哈的开始。

1987年,宗庆后就在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上班,单位共有三名员工,另外两人均是退休女教师。经销部连年亏损,文教局决定将其承包给个人。到承包时,账上只剩下4万元存款,贷款则高达14万元。而文教局要求承包人当年上交4万元利润,同时每年返还1万元“政府投资”(即存款),4年还清。

文教局找了几名承包候选人,并组织了一次招标会,不过会上没人吭声,个个唯恐避之不及。“我干吧,不过当年创利4万元好像少了点,我可以保证上交10万元。”宗庆后发言了。

这个表态让主管领导大喜过望,但其他人却满腹狐疑:宗庆后真能吹牛!

宗庆后觉得自己不是在吹牛。他从1978年进入校办企业,干过操作工,当过供销员,开过“厂中厂”,还到外地成功签过单,讨过债。最近几年他主要跑学校,每天蹬三轮送货,跟客户很熟,对市场敏感。他觉得,这个承包人只有他干得了

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也就是娃哈哈的前身。

适用主题机遇与准备、迎难而上、冒险精神

精 业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手握一瓶娃哈哈矿泉水,向宗庆后问了三个问题:瓶口有几圈螺纹?瓶身有几道棱?瓶盖有几个齿?“四圈螺纹,八道棱,十八个齿。”宗庆后不假思索地回答,经主持人当场验证全部答对,现场观众掌声雷动。对产品细致入微的把握与几十年来宗庆后一直跑在市场的第一线密切相关。

适用主题敬业与精业、实干

拥抱时代,适应变化

2020年,娃哈哈设立电商公司。宗庆后在央视《对话》栏目中高调地宣布,娃哈哈要做电商平台。也是在这一年,宗庆后第一次进入了直播间,试吃娃哈哈的新品,并为娃哈哈即将推出的中老年保健品电商平台宣传造势。

适用主题创新精神、顺应时代

02

李政道:永远让大脑保持开放

一、个人成长类

1.学习与坚持:李政道先生战火纷飞的年代坚持求学、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博士学位的故事,完美诠释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坚定的学习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梦想。

2.兴趣与特长:李政道先生并非一开始就立志成为物理学家,而是在接触物理学后,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在名师的引导下,最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的经历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勇敢地去尝试和探索,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将个人价值最大化地发挥。

3.战胜自我:李政道先生从小体弱多病,又经历战乱,但在逆境中他没有放弃,而是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他的经历启迪我们,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挫折和挑战时,唯有不认输、不服输,勇于挑战自我,才能战胜困境,最终实现梦想。

二、社会生活类

1.爱国情怀:李政道先生虽身处海外,却始终心系祖国,他为中国科技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国教育事业倾注心血,他的事迹生动诠释了爱国情怀。他捐赠诺奖奖章、手稿和旧居给祖国,更体现出拳拳赤子之心。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不只是挂在嘴边,更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

2.责任与担当:面对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匮乏的困境,李政道先生毅然承担起培养中国下一代科学家的重任。他积极奔走,克服阻力,推动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改变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心怀责任,勇于担当,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贡献。

3.平凡与伟大:CUSPEA计划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留学项目,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李政道先生事迹中的这一细节,正是对“平凡铸就伟大”的最好诠释。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生活中的每一件平凡小事,即使微小的努力和坚持,也可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价值,推动历史的进程。

三、精神品质类

1.坚韧不拔:从战乱年代刻苦求学到攀登科学高峰,再到为祖国科教事业鞠躬尽瘁,李政道先生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份宝贵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学习的。

2.勤奋努力:李政道先生一生致力于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在求学期间,他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获得诺奖之后,他依然坚持研究工作,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他用自身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功,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其他主题

李政道先生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还能够与“梦想”“奉献”“创新”等主题产生关联,他立志科研,并将之作为终身追求的梦想,他不计回报地奉献于祖国的科教事业,他打破传统的宇称守恒定律,是勇于创新的典范。

金句

一、关于科学探索:

1.“在科学领域,如同日常生活一样,没有什么是完全确定的。随着知识的增长,我们会接触到以往的理论无法解释的新现象,那我们就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理论体系的基础,然后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适用主题:创新、探索、挑战自我

2.“我们以有限的人类智慧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奥秘,是一个永不终止的过程。”——适用主题:求知、探索、坚持

3.“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适用主题:淡泊名利、追求真理、脚踏实地

二、关于人才培养:

1.“这主要是由于教育的停顿,使祖国整整一代年轻人没有受到系统的高等教育。缺少了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年轻一代,中国是根本不可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适用主题:教育、人才、爱国

2.“在美国正规的招生计划之外,每年从一个特殊的外国招收近百名物理研究生,在美国历史上也是没有的。”——适用主题:创新、突破、爱国

三、关于人生哲理:

1.“当一个人很困难的时候,你问一个人活着有什么意思,你为什么活?某种程度上,是物理给了少年时的李政道希望,他看了牛顿的著作,发现自然界居然有定理、有规律。死亡跟生是很近的,总要有一个道理你觉得要活下去,什么道理呢?”——适用主题:生命的意义、战胜困境、理想信念

2.“整个中华民族就是一个人,是世界最大的人,是历史上最大的人,也是将来最大的一个人。”——适用主题:爱国、民族精神、团结

3.“因为我们有发扬炎黄文化的祖先,因为四百年前望远镜的发明,也因为爱因斯坦在我们小小的地球上生活过,我们这个黄土蓝水的地球,就比宇宙其他部分有特色,有智慧,有人的道德。”——适用主题:文化自信、人类文明、责任担当

03菲利普·津巴多:别让别人决定你是谁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的前主席,菲利普·津巴多。津巴多一度是全世界在世的心理学家里,辈分最高、成就最大、对心理学贡献最多的人,获得过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希尔加德普通心理学终身成就奖。这也是心理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

津巴多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也是心理学历史上最重要的实验之一。实验过程大概是,找24个学生,然后把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改造成监狱的样子。这24个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看守,另一组扮演囚犯。本来这些身份都是假的,按照通常的设想,这顶多算是高配版的过家家,没人会当真。

但没成想,实验开始一段时间之后,扮演囚犯的人越来越沮丧,而扮演看守的人,居然有往虐待狂发展的倾向。没错,一个人的行为和心态,并不是完全由自己说了算的,所处情境对行为的塑造,比我们想象中更深刻。外部环境,也许会让人背弃很多他曾经的价值观。

但是,这或许并不是津巴多最想留下的东西,他曾经说过,我不希望我的墓碑上写着,他是那座斯坦福监狱的主管。相反,我更喜欢人们这样写,他把人们从害羞的牢笼、无知的牢笼、自我膨胀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他做得兴致勃勃,同时也激励年轻人成为日常英雄。

没错,对津巴多来说,他最想告诉人们的是,环境确实可以影响你,但这并不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主动塑造环境,来塑造自己。想法无法改变想法,环境才能改变想法。

津巴多的一生,留下了两句极其重要的叮嘱。第一句是,不要低估环境对你的影响,它有时可以决定你是谁。第二句是,更不要低估你自己对自己的影响,别让别人决定你是谁。

04

叶嘉莹:诗,可以使人心不死

素材1 · 割不断的无尽乡愁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跟着家里的长辈吟诵诗词。十多岁她就开始写诗填词,大学后师从著名作家顾随。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面对北平的沦陷,叶嘉莹写下了悲痛的诗句:“尽夜狂风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听。”17岁时,她失去了母亲。24岁时,她结婚南下到台湾,又经历白色恐怖和政治迫害,她的先生还被捕入狱。她说,在离开北京后很长一段时间,她辗转台湾、美国、加拿大,都像在天地间飞扬的蓬草,漫无根蒂。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与加拿大建交后,叶嘉莹马上申请了回国探亲。1974年,在离家二十多年后,叶嘉莹终于回到北京,写下长诗《祖国行》,其中有一段写道: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素材2 · 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者

1966年,叶嘉莹以台湾大学交换教授的身份赴美国讲学,去了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最后辗转到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书。加拿大的课程需要用英语讲授,“想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诗词,就需要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看待、评论和讲述中国古典诗词。”叶嘉莹每日须花大量精力查生词备课至深夜。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差异,无法完全复刻和传达诗词的神韵与精妙,让她有一番“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的滋味,终不如在祖国教书那样挥洒自得。在英文逐渐熟练以后,叶嘉莹旁听了一些西方文学理论的课程,研读了大量西方文学理论的书籍。她大胆尝试将所学西方文学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之中,用以诠释主观、抽象的传统诗话,收到良好效果。通过多年的思索与探究,叶嘉莹对中国诗词特殊的美学品质的形成与演进,已经做出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化和系统化说明,在北美的汉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叶嘉莹的教学研究活动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之间架起了桥梁,她也成为中西文化的“摆渡人”,如辛勤的艄公,以一方讲台为舟,将一批批学子送到了知识的彼岸。世界权威汉学的马汉茂、施吉瑞都是她门下的学生。在哥大教学的第二年,她被聘为终身教授,这在当时的北美是没有过的先例,“这是我一生不幸中一次幸运的际遇”。1991年叶嘉莹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成为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201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成为文史馆唯一的外籍馆员。2016年,她荣获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被公认为是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

素材3 · 从“小家”走向“大家”

“但使生机斫未尽,红蕖还向月中开”她人生中最大的苦痛之一,是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夺走了她的大女儿和女婿。1976年,长女和女婿因车祸同时罹难,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她的朋友刘秉松回忆,“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她,听朋友说,她女儿女婿意外离世,她那么心痛,但参加完葬礼,回来还照常去工作,见到同事朋友学生,最多眼圈一红。她的丧女之痛,似乎都用学问和诗词抚平了。”叶嘉莹先生曾在书中写道:母亲去世的时候,我在北平沦陷区,家国的苦难让我体会到生命的无常。父亲去世后,我再也没有一个长辈的家人了。谁想到我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之后,我的女儿也遭遇不幸……经过这一次大的悲痛和苦难之后,我知道了把一切建立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我终极的追求、理想。我要从“小我”的家中走出来,那时我就想:“我要回国教书,我要把我的余热都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我要把古代诗人的心魂、理想传达给下一代。

素材4 · 未应磨染是初心

“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众多身份中,她最珍视的是教师角色1978年,听闻中国恢复高考,已在加拿大教书多年的叶嘉莹申请回国,她说:“我愿意自费回国教书,我自己出旅费,不接受国家一分钱,自己不要任何报酬。”于是她被批准到北京大学教书,不久后又就接到南开大学的来信。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堂下座无虚席。她写下了“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句子。每年3月,温哥华的大学停课放假了,她就飞回国内讲学,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2014年,因年老不再适合越洋,决定正式回国,定居南开。“我天生就是一个教书的。”叶嘉莹说。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她在讲台后站了整整70年。浮和沉,名与利,都不是她追求的东西。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年轻人开一扇门,将美好的吟诵传承下去。叶嘉莹先生曾在书中写道:

国家要建设,国内有很多人才,我是个不成材的散木,但是我怀念我的故乡,怀念我的祖国。

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好的办法报国,我只能把我所体会的、我所传承的中国诗歌中的美好的品格和修养传给下一代。

素材5 · 奉献与报国

叶嘉莹说,“结婚不是我的选择,去台湾也不是我的选择,去美国也不是选择,留在加拿大温哥华不是我选的,这是命运。只有回国来教书,是我唯一的、我一生一世的自己的选择。”40年来,叶嘉莹不仅在南开大学教课,还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巡回讲学,举行古典诗词专题讲演数百场。在演讲中,叶嘉莹不断用诗词来表达报国之情:“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在中国古诗中,常用雁排成人字来表达对人的思念,而这种思念不应是小我的、私人的那一点感情,而应该是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更博大的情谊。”几十年过去了,叶嘉莹完成了她的返乡之旅,透过文字将爱诗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中国古典诗词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花时随酒远,雨后背窗休。”李商隐的诗《灯》是叶嘉莹喜爱的一首诗。九十余载,“未应磨染是初心”,叶嘉莹自己是一盏灯,心头的一点火焰依然长明;她又是传灯者,从漂泊到归来,诲人不倦,望一灯燃百千灯,传承中国古典诗词命脉。千年传灯,日月成诗。诗词的点点灯火,终会如日月星辰,明终不尽。

05

No.1 “遗憾”成就传奇人生

马识途的人生屡屡发生变化。最早的时候,老师教育他们要工业救国,因此马识途立志当工程师,后来投身革命,没当成工程师,此为人生路上头一遗憾。在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时,马识途决心在中国文化方面做一些研究。不过,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就以革命为事业,不得不暂时搁浅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这又成了一桩憾事。新中国成立后,马识途才在业余时间搞起文学创作。只是苦于肩上担子太多,他很难有足够多的时间琢磨作品,这也让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成为一位出色的作家,这又是一大遗憾。 马识途基本上完整地经历了20世纪,目睹了百年中国的大动荡、大转折,生活积累非常丰富,所思所感也非常多,他遗憾自己没能很好地加以提炼,没有把现实材料写成好作品。“我没有终身成就,只有终身遗憾。”评论:马识途的“遗憾”是一种谦虚,更是一种不满足,细品还有一股坚韧的不倦求索。比起他的百龄高寿,更令我们肃然起敬的是他的一股倔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No.2 革命历史剧不只是“谍战剧”

马识途认为,革命历史斗争剧应有更广阔的天地让作家驰骋;即便是“谍战剧”,也要在艺术夸张和虚构中不离原则,不违纪律,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的艺术欣赏。马识途在其代表作《夜谭十记》中表现的体例是极具民族形式的,但是也借鉴了外国文学体式。后来被导演姜文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也非常成功。“姜文拍摄的《让子弹飞》,只用了我的《夜谭十记》中的一记《盗官记》的故事作为其框架,影片内容中的主题思想、人物、结构,他都根据自己的思想、理念重新作了安排,这当然是应该的,所以姜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17年,马识途在写《夜谭十记》系列的续作《夜谭续记》时被查出了肺癌,他让子女将手稿带到病房,继续写作,出院后也坚持一边治疗一边写作。2020年7月,马识途宣布封笔。与此同时,《夜谭续记》出版。评论:《夜谭续记》的深意,不仅是马识途把记忆的闸门打开的写作,也蕴含其晚年身患重病依然笔耕不辍的韧性,我们从中看到了历史和信仰。

来源:老谢语文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