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被曝重组机器人团队,4年前缺钱缺数据

B站影视 2025-01-12 18:08 2

摘要:没错,OpenAI 也是这么想的。如果说大语言模型定义了当前的 AI 浪潮,那么下一波浪潮的主角将是机器人。AI 将从纯粹的语言理解,进化到对物理世界的深度认知。据外媒 Tech Crunch 报道,OpenAI 正在重组其机器人团队。这一消息来自 OpenA

目标是开发「通用」、「自适应」和「多功能」的机器人。 前几天的 CES 大会,黄仁勋在演讲中又双叒叕提到,机器人领域的「ChatGPT 时刻」即将到来,准备迎接机器人的腾飞吧! 没错,OpenAI 也是这么想的。 如果说大语言模型定义了当前的 AI 浪潮,那么下一波浪潮的主角将是机器人。AI 将从纯粹的语言理解,进化到对物理世界的深度认知。 据外媒 Tech Crunch 报道,OpenAI 正在重组其机器人团队。 这一消息来自 OpenAI 硬件部门的总监的社交媒体动态和最新发布的招聘信息。 去年 11 月,从 Meta 的 AR 眼镜部门跳槽到 OpenAI 来负责硬件部门的 Caitlin Kalinowski 在 X 平台透露, OpenAI 将开发配备定制传感器的机器人 此次招聘的共有三个岗位,分别是:电子感知工程师、机器人机械设计工程师、技术项目经理(TPM)。 电子感知工程师 :负责设计设计和开发机器人传感器系统,年薪 36-44 万美元。 机器人机械设计工程师 :负责设计机器人的核心机械系统,年薪 36-44 万美元。 技术项目经理 :负责统筹产品开发全流程,建立和管理机器人训练实验室,协调各技术团队,确保设计阶段顺利推进,年薪 34-44 万美元。 OpenAI 的目标是开发「通用」、「自适应」和「多功能」的机器人,能在真实世界中展现接近人类的智能。为此,硬件团队将自主开发传感器和计算组件,并由自研的 AI 模型驱动。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OpenAI 已在探索人形机器人的研发, 更已着眼未来量产的可能 ,正在招募具有「百万级量产机械系统经验」的工程师。 机器人领域正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去年获得了超 64 亿美元风投,多家公司在工业和服务领域已找到商业落地场景。特别是人形机器人领域,OpenAI 投资的 X1 和 Figure 等公司都在积极推进技术突破和量产计划。 实际上,OpenAI 重返机器人领域早有苗头。 过去两年中,OpenAI 就在机器人领域「广撒网」,其内部创业基金投资了几家人形机器人公司。例如,2023 年 3 月,OpenAI 投资了来自挪威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1X Technologies(融资 1.25 亿美元)。 2024 年 2 月 29 日,OpenAI 成功「牵手」Figure,并助其融资 7.45 亿美元。在当时 Figure 融资新闻发布会上,OpenAI 就暗示了可能重启机器人项目。 OpenAI 和 Figure 宣布合作 13 天后,就推出了 Figure 01 机器人,凭借一段 2 分 35 秒的视频刷爆全网,视频中的 Figure 01 展现出了惊人的理解、判断、行动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3 月 12 日,一家名为 Physical Intelligence 的公司在旧金山成立,目标是「为机器人构建大脑」,在公司官网的致谢中,赫然写着 OpenAI 的名字。 不过,既然 OpenAI 已经以投资等方式与其他机器人公司进行了深度合作,却仍然选择重组自己的机器人部门,自主研发机器人。这个选择不免有些耐人寻味。 2024 年 7 月,Figure 01 在宝马汽车工厂「实习」。 在去年六月《福布斯》杂志的采访中,有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不打算与这些公司竞争,而是共存,让各家机器人制造商能够整合 OpenAI 的系统。 现如今, 不知 OpenAI 在机器人领域的战略是否已经悄然转向 ? 虽然 Kalinowski 称,这是 OpenAI 首次发布机器人硬件相关职位,但这并非 OpenAI 首次涉足机器人领域。 2021 年 7 月,OpenAI 曾一度解散机器人团队转向其他方向。如今重启机器人项目,加上与传奇的前苹果产品设计师 Jony Ive 合作开发新设备、自研 AI 芯片等动作,都显示出 OpenAI 正在加速布局硬件领域。 缺钱缺数据的「弃子」 机器人研发是 OpenAI 创立之初的重要使命之一。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 Wojciech Zaremba 当时带领一支团队,专注于研发「通用机器人」。 Wojciech Zaremba 2017 年 5 月,OpenAI 推出了开源软件 Roboschool,用于在模拟环境中操控机器人。 到 2018 年,他们的机械手已经很灵活了,玩起小木块来得心应手。 2019 年更是取得了大突破,这个能单手解魔方的机械臂引发了科技界热议。 经过堪比 13000 年经验的训练,这台五指机械手能以 20-60% 的成功率还原魔方。即便在戴手套、把手指捆绑起来等限制条件下,它依然能正常操作。别说捆着手指了,就是单手解魔方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OpenAI 的机器人团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 2020 年 10 月,OpenAI 以缺乏足够的训练数据为由,悄然解散了机器人团队。 随后,机器人团队成员被分配到其他项目:Zaremba 负责 GPT 模型开发,Welinder 主管产品和合作关系,Bob McGrew 担任研究副总裁,Lilian Weng 则成为安全系统负责人,并加入新成立的安全委员会。 更多详情,可以参见机器之心之前的报道:《 OpenAI 雄心勃勃的机器人计划失败了:强化学习没法用? 》 「事实证明, 只要我们能获取数据,就能取得巨大进展 。我们所有的无监督机器学习和强化学习系统都运行得非常好。而在机器人领域,数据的缺乏最终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在 2021 年的一次访谈中,Zaremba 承认解散团队对他来说是个艰难决定,但从公司角度看,这或许是最优选择。 OpenAI 发布的声明称:「鉴于 AI 技术和能力的迅猛发展,我们发现其他途径(如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能让研究进展更快。」 Zaremba 在访谈中还表示,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们,包括 Greg Brockman、前首席科学家 Ilya Sutskever、Elon Musk、Reid Hoffman 和 Sam Altman 都是 Scaling Law 的拥趸。他们相信, 巨大的计算能力是通向 AGI 的必经之路 ,而强大的计算机结合强化学习、预训练等技术可以实现突破性的 AI 进展。 当时 OpenAI 的 DALL-E 和 GPT-3 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更不用提后来的 ChatGPT 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DALL-E 的一张牛油果椅子,震撼了 2021 年初的 AI 圈 此外,没摆在这个决定明面上的,还有一个不那么体面的理由。 研究机器人很烧钱,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机器人行业没少经历「寒潮」:工业机器人公司 Rethink Robotics 未能成功寻找收购方后,几个月便关闭了门店。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机器人公司的 Boston Dynamics 成为了「烫手山芋」,先后被谷歌收购,然后卖给软银,最后现代同意以 11 亿美元收购控股权。连本田也暂停了耕耘十余年的 Asimo 机器人项目...... 2019 年,陷入财务困境的 OpenAI 获得了微软 10 亿美元的投资。随后,OpenAI 也推出了不少更有变现希望的项目:比如由 Microsoft Azure 支持的 GPT-3 API;授权 GPT-3 与微软的低代码平台 Power Apps 深度整合,让用户能用自然语言编程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解散机器人团队,从商业角度看,或许确实是明智之选。 然而,OpenAI 的机器人梦从未褪色,比如 Sam Altman 曾说:「我们对此很感兴趣,也有过挣扎,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重拾机器人的研究。」 现在,OpenAI 融资不断、声名显赫、人才济济,可能是时候重温机器人梦想了。

来源:晚晚的星河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