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端午节赛龙舟的历史特别长。早在南北朝时期,《荆楚岁时记》中就有相关记载,五月五日的龙舟比赛,是百姓为了纪念屈原投江的日子。大家心疼他遇难,划船去救他,后来就形成了这个习俗。
端午节赛龙舟的历史特别长。早在南北朝时期,《荆楚岁时记》中就有相关记载,五月五日的龙舟比赛,是百姓为了纪念屈原投江的日子。大家心疼他遇难,划船去救他,后来就形成了这个习俗。
到了唐朝,赛龙舟更是成了全国的热门活动。《隋唐嘉话》记录,当时从湖北襄州往南,家家户户都传,当年屈原跳江后,乡亲们划船拼命救他,后来慢慢演变成赛龙舟的游戏。
后来这种习俗流传下来,就有了赛龙舟的传统,很多人划船时还会模仿当年救人的样子。宋代诗人张耒作《和端午》诗悼念屈原说:“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有离骚在世间。”苏轼在其凭吊屈原的诗作《屈原塔》中有“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诗句,也是把屈原和竞渡联系在一起。
宋 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
除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以外,龙舟竞渡还有另外三种说法,一说源于勾践。南宋末年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越地传》说,“竞渡起于越王勾践,盖断发文身之俗,习水而好战者也。”北宋元丰年间,高承编纂的《事物纪原》也称竞渡“楚传云起于越王勾践”。二说纪念伍子胥。《荆楚岁时记》另有“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的说法,苏州、嘉兴地区端午节纪念伍子胥,有“五月五,迎伍君”的说法。三是纪念曹娥。浙江地区的龙舟竞渡以纪念孝女曹娥为核心主题。曹娥,东汉时期上虞人,她因父亲溺亡后投江寻尸的传说而闻名,其孝行在宋代被官方大为推崇:北宋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下旨修建曹娥正殿,确立其忠孝象征地位;北宋大观四年(1110),宋徽宗敕封其为“灵孝夫人”,进一步推动民间祭祀。自此,浙江的龙舟竞渡与曹娥孝道文化深度绑定。
《龙舟夺标图》
龙舟竞渡本质承载着农耕文明的双重诉求:既是对屈原忠魂的集体追思,更暗含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生存智慧。作为农耕文明孕育的独特文化符号,历经千年,依然劈波斩浪。
来源:蓝媒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