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料来源:1.本刊综合.凌志军的重生手记[J].人人健康,2023,(21):24-25.2.本刊综合.凌志军:做一个聪明的病人[J].人人健康,2022,(06):22-23.3.罗屿.凌志军:向死而生[J].小康,2022,(11):88-91.
资料来源:
1.本刊综合.凌志军的重生手记[J].人人健康,2023,(21):24-25.
2.本刊综合.凌志军:做一个聪明的病人[J].人人健康,2022,(06):22-23.
3.罗屿.凌志军:向死而生[J].小康,2022,(11):88-91.
凌志军,年仅44岁,作为《人民日报》的资深编辑,他在新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命运的捉弄让他在人生的巅峰时刻遭遇了最严峻的挑战——他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所有人都知道的是,肺癌晚期几乎等同于“死刑判决”,这意味着无法逃避的死亡。但凌志军却没有向病魔低头,而是最终奇迹般地战胜了癌症,走上了完全康复之路。
2007年,凌志军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11月15日晚上,凌志军正在熬夜写作,可他写着写着却感觉嗓子有些干涩,有时还会咳嗽几声。凌志军以为是屋里暖气太足,空气有些干燥,于是起身接了一杯温水后,便继续投入到了写作中。
第二天早上,凌志军正准备叫妻子晓东一起出门散步,可他刚开口,却感觉喉腔仿佛被某种异物卡住,上不来下不去的,让他十分难受。凌志军连忙想起身倒水,可他刚起来又感觉前胸传来一阵强烈的压迫感,随即竟是咳了好一会儿,咳得他面红耳赤,好半天才缓过来。
看着面色难看的凌志军,晓东有些担忧:“是不是最近熬夜着凉了?等会出门买盒感冒药吧?”凌志军点点头,两人简单吃了个早饭就一起去公园散步了。可刚走到公园,气温却是急转直下,天空中下起了鹅毛大雪,就连空气好像也瞬间变得湿冷。
凌志军深吸了好几口冷空气后,就感觉胸腔传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他刚想开口叫上晓东回家,可刚一说话,喉咙便传来一种刺痛感,紧接着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等到凌志军低头看向雪地时,血红的痰迹让他顿时愣住了。他的心脏猛地一跳,瞬间意识到不对劲,夫妻俩连忙赶去了最近的医院。
到医院后,经过一系列的肺功能、支气管镜、肺部CT等检查,CT显示凌志军的右肺上叶可见一大小约3.5*3.0 cm的不规则形态肿块,边缘模糊不清,肿块内可见多个低密度区域,且双肺门区域可见多个不同大小的淋巴结肿大,最大约1.5 cm。从检查结果来看,医生高度怀疑为肺癌晚期,已经出现了淋巴转移。
更雪上加霜的是,经过进一步的全身检查,医生发现凌志军的癌细胞已经出现了多处转移。头部CT可见他的颅内有两处病灶,怀疑是脑瘤。而增强CT可见肝脏散发不规则的低密度结节,最大约2.5*2.0 cm,分布在肝右叶及肝左叶,很可能是肝转移瘤。
从所有检查结果来看,凌志军无疑已经处于肺癌晚期。而按照常规医学理论,肺癌晚期的医治效果通常较差,甚至大部分患者在几个月或一年之内便会因病情加深而离世。面对这样的诊断结果,凌志军和晓东都感到如遭雷击、难以接受。
医生明确告知他,肺部的病灶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术中会有一定的危险。但是,脑部的转移性瘤是无法手术切除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化疗,来延长生命时间。在医生的安排下,凌志军顺利完成了手术医治,可面对即将开始的化疗时,他犹豫了。
原来自从确诊肺癌后,凌志军就查阅了不少资料,他了解到在癌症的医治手段中,化疗虽然能有效杀死癌细胞,但也会损伤正常细胞。而且长期化疗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带来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损害,甚至带来二次癌症。尽管医生表示化疗可能是他唯一的选择,但凌志军最终还是拒绝了。
虽然凌志军拒绝了化疗,但并不代表他放弃了生命。出院之后的他并不死心,辗转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试图寻找更多的医治方案。但现实是,每一次的就诊都像是当头一棒,几乎所有的专家都是一个说辞:3个月,最多还有3个月。
面对死神的逼近,凌志军几乎丧失了信心,四处寻医的无奈与痛苦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然而就在最黑暗的时刻,他的一些美国朋友告诉他,在美国,癌症已经不再是一个无法战胜的死刑判决,而是被视为一种可以长期控制和管理的慢性病。
朋友们的这番话让凌志军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开始大量查阅资料,这才发现近年来美国的癌症好转率在不断提高,甚至有了81%的好转率,而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渐下降。这些数据让他意识到,或许癌症并不是无法战胜的敌人。经过三天的深思熟虑,凌志军最终决定选择纯自然的方式抗癌。
2012年12月3日,凌志军回到医院复查,而复查结果却令所有人震惊!结果显示他的癌胚抗原在正常范围内。而全身CT显示:他的肺部和肝脏的肿瘤没有复发,而且手术切除后的肺叶竟然在慢慢恢复!更令人惊讶的是,凌志军的颅内病灶几乎全部消失了!
看着手里的检查结果,凌志军夫妻两热泪盈眶,心中的激动溢于言表。晓东更是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次报告单,喃喃自语道:“真...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们终于战胜了癌症!”她的声音越来越高昂,整个诊室都充满了喜悦的氛围。
而这个检查结果对于所有的医护人员来说,也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主治医生手捧着报告单,声音颤抖着说道:“我...我从医二十年,第一次碰到这样不靠药物,纯靠自然手段就能抗癌成功的案例!更何况还是晚期肺癌!这简直是医学奇迹!”
回想过去的五年,凌志军经历的并非简单的疾病医治过程,而是一次又一次心灵与肉体的挑战。他走过了千千万万个中国癌症患者同样走过的血路,体会到了抗癌的艰辛与无奈。
凌志军将人生比作长跑,而癌症就是那颗突然出现在赛道上的绊脚石。当还在拼命追赶人生的终点时,却忽然被这颗石头绊倒,令人瞬间从高处跌入深渊。于是,凌志军决定停下脚步,回头拉起那些被绊倒的人,他将自己这五年来的抗癌经历写成了手记,手记中写道:
“其实抗癌靠的不是腰包而是脑子。只有做一个聪明的患者才能提高抗癌的成功率。而我之所以能够成功抗癌,只不过是在生活中坚持做了3件小事。这3件小事看起来简单,但却是我成功抗癌、重获新生的关键...”
一、保持积极的心态
抗癌之路,最难的部分往往不是医治本身,而是面对癌症时带来的心理压力。许多患者在面对癌症时容易陷入焦虑、恐慌,进而干扰医治效果。而凌志军则深知,积极的心态才是战胜癌症的第一步。
刚得知自己肺癌晚期的消息时,凌志军也曾经历过短暂的沮丧和恐惧,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种消极的情绪只会拖慢康复的步伐。他决定不再过度关注病情的严峻,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上。他深知,面对癌症,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不仅无法好转癌症,还会让身体的免疫系统变得脆弱,反而增加了病情的负担。
于是,他学会了调整自己的情绪,通过冥想、深呼吸和适当的休息来保持内心的平静。凌志军还主动参与一些抗癌患者的社群,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听取他人的故事,不仅增强了对医治的信心,也让他保持了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凌志军从饮食做起,摒弃了加工食品和高脂肪、高糖的食物,转而选择富含抗氧化物和维生素的食材,如绿叶蔬菜、全谷物、坚果、鱼类等。通过这些天然的食物,他给自己的身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增强了抵抗力。此外,他还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减少了癌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源。凌志军还逐渐改变了作息时间,确保每天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运动方面,凌志军坚持每周三次的适度锻炼,活动量保持在散步、瑜伽等轻柔运动的程度。通过规律的运动,他不仅保持了身体的活力,也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医治过程中的身体不适。适当的运动能够帮助身体分泌内啡肽,减轻压力,增强免疫力。凌志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体力和免疫力,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癌症医治的过程。
三、积极与医生沟通,制定个性化医治方案
凌志军始终认为,抗癌不仅仅是依赖医治方法,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医治方案。他从不盲目跟随大众化的医治路径,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与专家的沟通,了解癌症的最新医治动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医治方式。
在确诊后,凌志军不仅听取了国内医生的建议,还主动寻求了国外的专家意见。他通过互联网和电话,和世界各地的专家进行了沟通,了解了癌症医治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针对肺癌的新型靶向疗法和免疫医治。通过不断的了解和学习,他能够根据医生的建议,对自己的医治方案做出适时的调整,保证了医治效果的最大化。
凌志军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的反馈,适时调整医治方式。他不盲目依赖药物,而是综合考虑手术、药物和其他医治手段,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实施这些医治。每次复查结果出来后,凌志军都会与医生共同探讨,及时做出调整。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使得他能够在医治过程中始终保持信心,逐步克服了病魔。
总而言之,凌志军的抗癌经历,不仅仅是一次医学上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理、生活方式和智慧上的考验。他的成功,离不开保持积极的心态、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与医生的密切配合。这三件事看似简单,但却是抗癌成功的关键所在。
凌志军的故事,不仅给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所有人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念——抗癌不只靠医治,更需要用智慧、耐心和毅力去战胜病魔。
来源:严医生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