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它一共结出了9串果子,每一串上面都是稀稀拉拉,而且结出的葡萄非常小,每一个就只有豌豆粒那么大。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0年秋季的一天,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一阵激动的欢呼点燃。
原来当地的工作人员发现保护区的葡萄树结出了果子!
这次它一共结出了9串果子,每一串上面都是稀稀拉拉,而且结出的葡萄非常小,每一个就只有豌豆粒那么大。
这样的葡萄果子看起来自然是不尽如人意的,但是科研人员却非常兴奋,因为之前109国道旁的植株都没有结出过果子。
而且这种葡萄树在野外只有2棵,都长在北京的门头沟百花山,而且因为长势不是很好,所以才多年不开花不结果。
为了能让这个物种很好地存活下来,科研人员对它进行了人工繁殖,后面还将繁殖出的小苗子移栽进了松山保护区。
没想到,2020年的时候他们就能收获一批果子,这在之前可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葡萄成熟之后,科研人员小心翼翼地采摘了一些,为后续的人工繁殖采集了材料。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葡萄树如此珍贵呢?
«——【·珍贵的2棵野生树·】——»
这种葡萄叫做百花山葡萄,属于北京市的特有生物,1984年的时候人们首次发现了它们的存在。
那个时候百花山葡萄的数量还不是这么少,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这种葡萄的数量越来越少,最后就剩下了2棵。
后来这2棵百花山葡萄就受到了精心的保护。
百花山葡萄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叶片,普通山葡萄叶片叶裂较浅,多呈宽卵形,而百花山葡萄的叶片叶裂更深,通常呈现出独特的鸟足状。
它的每片叶子由五枚小叶组成,中央小叶最长可达15厘米,边缘深裂几乎至中脉,尖锐的裂片如同鸟儿张开的爪子,形态独特而优美。
这种特殊的叶片形态,不仅是它区别于其他葡萄品种的重要标志,更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
在果实方面,百花山葡萄的果实颗粒小巧,成熟时呈紫黑色,大小如豌豆。它们紧密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串串饱满的果穗。
与常见的食用葡萄相比,百花山葡萄的果实显得更为精致,虽然在口感和甜度上可能不及人工培育的葡萄品种,但却有着独特的自然韵味。
其果实的表皮较为厚实,能够更好地抵御外界的侵害,保护内部的种子。
从植株整体来看,百花山葡萄的藤蔓较为纤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它们善于攀爬,常常依附在周围的树木或岩石上生长,借助其他物体的支撑向上延伸,寻找更多的阳光和生长空间。
藤蔓上还长有细小的卷须,这些卷须能够紧紧地缠绕住支撑物,使植株更加稳固,在风雨中也能屹立不倒。
百花山葡萄对生长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它们主要生长在北京门头沟百花山海拔较高的区域,那里气候条件复杂,环境较为恶劣。
通常在海拔1000-1300米的阴坡或半阴坡地带,能够找到它们的身影。
这里光照时间相对较短,昼夜温差较大,白天阳光照射时温度较高,而夜晚气温则会迅速下降,昼夜温差可达 20℃左右。
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百花山葡萄进化出了独特的生活习性来适应环境。
在水分需求方面,由于生长区域的土壤保水能力有限,且夏季降雨较为集中,冬季又较为干燥,所以百花山葡萄的根系非常发达,能够深入土壤深处,寻找水源。
其根系可以延伸至3米深的岩缝中,并且能够分泌有机酸,溶解花岗岩,获取生长所需的矿物质和养分,尤其是钙元素。
这种特殊的根系结构和功能,使它们能够在贫瘠的土壤和缺水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在生长周期上,每年春季气温回暖,百花山葡萄的藤蔓开始萌发新芽。
5月左右,圆锥花序慢慢舒展,然而,百花山葡萄是严格的雌雄异株植物,这意味着必须有雄株和雌株同时存在,并且在合适的时间开花授粉,才能实现繁殖。
雄花和雌花的花期较为短暂,且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如果开花期间没有遇到大范围的恶劣天气,还是有可能完成授粉过程的。
经过授粉后,雌花开始结果,从米粒大小的青果到成熟的紫黑色浆果,需要大约80来天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果实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日均温度需达到18℃以上,夜间10℃左右的温差有利于果实中花青素的积累,使果实呈现出诱人的色泽。
百花山葡萄之所以珍贵,首先在于其数量的极度稀少,目前,野外仅发现两棵植株,这在整个植物界都是极为罕见的。
它们的存在,对于研究植物的进化和演变过程具有很高的价值。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百花山葡萄是北京特有的野生植物,也是北京市唯一的一种国家1级保护植物,所以它自然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在生态系统中,百花山葡萄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虽然植株数量少,但它们与周围的生物形成了复杂而微妙的生态关系。
其果实成熟后,会吸引紫啸鸫、红腹蓝矶鸫等鸟类前来取食,这些鸟类在食用果实的同时,会将种子传播到其他地方,促进了百花山葡萄的繁衍和扩散。
但是百花山葡萄结果却十分困难,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首先,雌雄异株的特性是其繁殖的一大障碍,现存的两棵野生植株,一雄一雌,且相距12公里,这远远超出了蜂类等常见传粉昆虫的有效传粉距离。
在自然状态下,能够帮助百花山葡萄传粉的昆虫种类稀少,2018 年的昆虫调查显示,访问雄花的熊蜂仅有3种,并且这些昆虫携带的花粉量严重不足。
这就使得自然状态下百花山葡萄的授粉成功率极低,限制了其繁殖能力。
百花山葡萄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顽强与脆弱、人类的责任与担当的故事。
2020年的9串果实,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需要继续携手努力,为百花山葡萄以及更多濒危物种创造生存和繁衍的空间,守护好我们共同的自然家园。
参考: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珍稀濒危植物纷纷现身,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启动,北京“独苗”正添丁加口》2020-11-1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外仅存两株!百花山葡萄增补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21-10-11
来源:牧子说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