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6日,位于山东半岛北部的“雪窝”烟台迎来2025年首场冷流降雪,中国东部冷流雪观测试验(ECHOES)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开启第7次冷流雪观测。
1月6日,位于山东半岛北部的“雪窝”烟台迎来2025年首场冷流降雪,中国东部冷流雪观测试验(ECHOES)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开启第7次冷流雪观测。
2024年12月7日,工作人员在空中国王350人工影响天气飞机中进行观测系统数据分析和实时指挥作业。摄影:王烁
自2024年11月试验启动以来,团队综合利用卫星和地基加密测量手段获取了多维度、精细化的冷流雪观测资料,并基于空中国王350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开展冷流雪穿云观测,实现空—天—地协同观测,这是我国首次开展针对冷流降雪的飞机低空探测。
通过试验,团队从原位测量、雷达遥感和探空分析的角度讨论了最新的观测事实。团队发现,与北美、日本等地区较深厚的对流性冷流降雪不同,试验观测到的冷流雪具有典型的浅对流特征,且降雪粒子中频繁出现霰粒子、霰粒子与大雪花共存的现象。
空中国王350人工影响天气飞机舷窗视角下,冷流云具有显著的浅对流特征。 摄影:张佃国
在此之前,中国东部冷流雪观测试验进展研讨会于1月4日在山东烟台召开,参会专家、学者围绕试验以来的观测成果开展交流和复盘,并探讨下一步研究计划。团队通过多次观测冷流降雪过程,完整捕捉到多波段雷达、测雪仪、二维雨滴谱等多源垂直观测资料,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
本着“边观测、边研究”的原则,研究院、高校的科研人员和省市一线预报员在研讨会上总结前期成果,并发现冷流降雪的一些新观测事实——利用三频段雷达等观测资料揭示了冷流降雪过程的微物理特征;结合过去多年对冷流降雪的研究成果,发现云雷达清晰地展现了冷流降雪云的“播撒反馈(Seeder-feeder)”现象,降雪过程会出现霰粒子和大雪花长时间共存;对降雪个例复盘,基于探空和雷达等挖掘新预报着眼点。
据悉,试验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山东省气象局联合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等20余家单位参与,试验将持续5个月,目标是聚焦冷流雪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利用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综合观测手段,开展致灾冷流暴雪多尺度作用机理研究,厘清我国东部冬季致灾暴雪的多尺度作用机理,提高冬季降水的业务预报能力。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郑怡 张瑜洁 杨成芳 张艺博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