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Bobbi Brown将橘子面霜通过定向触达小红书“化妆卡粉人群”,使其逆袭成为品牌TOP级别销量的大单品;松达爽身露精准锁定了小红书“500万胖宝家长”撕开传统市场缺口,实现了品类突围。
小红书是当下难得的新增长来源。这个观点不论是在见实年度大调研中,还是业内(延展阅读:),多有佐证。只是,在这个平台上要怎么玩才好?
小红书CMO之恒自己的总结是:“生意的增长,来自看见具体的人”。
比如,Bobbi Brown将橘子面霜通过定向触达小红书“化妆卡粉人群”,使其逆袭成为品牌TOP级别销量的大单品;松达爽身露精准锁定了小红书“500万胖宝家长”撕开传统市场缺口,实现了品类突围。
她在上述提及的有赞发布会上,对此做了详细分享。她这样解释:
在小红书种草的核心,就在于看见具体的人,理解具体的人,并与具体的人交互。通过精准的内容和互动,企业能够在小红书上实现从种草到转化收获。
用好内容去承载好产品,就能在小红书上找到更多分发机会。
这次分享,便于业界更好地理解这个平台,并顺此做好运营的布局和安排(如当天有赞和小红书还一起推出了本地生活解决方案)。见实为此记录了此次之恒演讲实录,并略作梳理(有部分删减),以方便大家对应参考。如下,enjoy:
小红书CMO 之恒
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增长”是个大主题,我们会看见千行百业各个方面都面临了很大的压力。但在小红书,我们在所谓的不确定、碎片化中间看到了很多确定性的增长。
小红书自己走商业的过程中,也不停地在摸索,就像白鸦总讲有赞是To B服务的公司,小红书首先是To C,我们公司成立的主要原因是希望服务于用户,公司Slogan叫作“Inspire Lives”,我们希望给用户提供有用、有趣、能够对生活有启发的内容。
在这样一个社区型的平台,到底如何商业化?也就是平台如何给企业、给商业提供相应的能力?各个企业、各个商家借助这个平台可以怎么做?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回归到用户给我们的定义:种草。种草不仅是玄学,也是科学,可以非常明确地让企业的生意更进一步。
从行业第三方数据来看,过去一年,小红书Top 2000的品,在小红书各行业的投放增速都显著高于行业均值。所有老产品在小红书重点做种草,而且有效做种草的时候,会看到后续生意的结果也是非常显著的、普遍的、有确定性的增长。
到底在小红书怎么做增长?我们的核心理念叫做“生意的增长,来自看见具体的人”。即在小红书上如何看见具体的人?如何理解具体的人?怎么跟具体的人交互?
因为小红书是公域,同时有群聊也是私域,在小红书上接触用户的场域是非常丰富的。刚才白鸦总也在讲,很多用户在看小红书的时候就受到了启发,截了图、存了屏、拿着手机到线下店面里说我要这一款,我要这个色号。
那么在小红书线上营销或者线上触达消费者的路径到底怎么做?这里举两个例子,这是给我强启发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BOBBI BROWN的橘子面霜。
当时这个产品已经是个老产品了,但我们发现在小红书上很多用户讨论它,比如明星化妆师会讲它,说在画底妆之前用它,可以使女生化妆时脸上的底妆“服帖不卡粉”。我们在小红书上去洞察,用户在提到底妆时都在提什么?发现用户说:我在画底妆时有个重要问题叫做“卡粉不服帖”。
大家知道,我们做产品、做服务最重要走向市场的时候,就是产品和市场高契合度的时候。所以我们在小红书上看到了这个品有用户去讨论它,热度越来越高,也看到了用户在讨论这个品所适配的应用场景时,这个品刚好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当时这个产品已经是老产品,没有营销费用了,我们跟客户讲,把它“捞”出来,用整个营销推广,定向去找明星化妆师,因为他们认可这个产品,找到化底妆“卡粉不服帖”的用户,去定向触达和做相应的交互。通过有效种草,这个产品已经从业绩的小透明,成为Bobbi Brown十分之一销量的大单品。
案例二:松达爽身露。
「爽身露」实际上是个新品类,它想替代的品类是爽身粉,松达找到小红书之前,它自己的业务就比较难做起来,因为爽身露和爽身粉本来就是相互替代,为什么用户要从爽身粉换到爽身露?
他们找到小红书后,我们就在看爽身粉目前有什么问题和痛点?最后发现两大痛点:一是粉尘过敏的人用不了爽身粉;二是胖宝宝用爽身粉会“淹脖子”。所以我们优先选了胖宝宝场景,在小红书上找了500万的胖宝宝家长,用爽身露定向找到胖宝宝家长,这个产品跟我们合作以后,也是非常高速的成长。
无论是Bobbi Brown的橘子面霜还是松达的爽身露,在小红书上为什么能实现这样精细的具体洞察呢?小红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APP?
我相信大家过去在企业经营一定不会忽略小红书,小红书在过往几年的整体破圈是比较快的,在快速破圈的过程中,我们仍旧保持了几个特点:
一是保持了用户的年轻化,可以看到95后用户占比,占到一半;
二是保持了UGC普通用户的分享,每一篇笔记,每一个分发的机会,其实是根据每一篇笔记的优质度来分发的,并不根据每一个账号的粉丝量有多少就默认给到更大的分发。
很多企业说现在再入驻小红书来不来得及?
只要坚持UGC的分发,永远来得及。因为只要你的产品够好,你的内容够好,用你的好内容承载你的好产品,就能在小红书上找到更多分发机会。对企业来说,也是更多成长的机会。
在破圈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了UGC的时候,同时也发现搜索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后面我会给大家看更多的数据。
小红书坚持了UGC,坚持了“双列”。大家知道一个APP的双列流意味着内容消费效率的下降,小红书选择了一个「低内容消费效率」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让普通用户避免陷入“信息茧房”,大家可以在一个页面看到4、5条笔记,然后选感兴趣的那一条再点进去看。
我们发现,因为坚持了双列和UGC,用户主动产生的内容有很好的质量。因为在一页里有多篇笔记,意味着某篇笔记如果被点击、被看到,这篇内容质量就要足够好。
在小红书上,用户讲我们的内容是“15度仰角的内容”,因为它跟我相关,但比我现在的生活好一点点。比如用户把很多生活里的小窍门、小众旅游、餐饮都在小红书做分享之后,这些内容在小红书上就比较容易得到互动。
一些用户被这些优秀的内容激发了购买兴趣之后,可以在底下问“在哪儿买”“求链接”“多少钱”,然后会截图、存屏、会加关注和收藏、还会到各位企业主页再去看,然后深度浏览多篇笔记,也会回到搜索域去看,到底别人有没有去过这个店,有没有买过这个东西,到底说的好还是不好。
小红书里的双列流成了非常强的「种草场」,换句话说叫做「需求激发场」,用户在刷信息流时看到和激发了新需求。我们需求的激发量是非常大的,每天截图和存屏的数量是1.2亿次,每天明确表达的求购需求是600万。
小红书是非常少有的双场域APP,有推荐,这是种草场,同时还有非常强的“遇事不决小红书”的搜索场。我们跟踪用户的搜索路径,可以看到小红书的搜索场是非常强劲的消费决策场。
特别要和大家说,一定要是好产品、好服务再来小红书。为什么呢?因为当产品和服务质量体验不够好的时候,就会有UGC来分享,当其他用户搜索时,就会看到更多负面评价笔记。所以当产品服务和质量不够好的时候,小红书是个“劝退场”。
当产品足够好、服务足够好,我们提供的用户体验足够好时,在小红书的搜索域,可以看到用户会深度浏览多篇笔记,会左比较、右比较,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那款产品、那个服务。
比如用户想要去旅行,就会提前30天到60天开始做准备,如果像人生的大场景(结婚、生娃)就会提前更久,不同品类的产品会发现,用户提前做功课和看攻略的“提前量”是非常大的。回应一下刚才白鸦总讲的,用户消费变得更理性。我们在小红书上看到,用户搜索场域使用的频次及DAU、MAU的量都在加大。
无论是Bobbi Brown的橘子面霜还是松达爽身露,都能够做好种草的前提是看见具体的人,但小红书的用户MAU已经超过3亿了,这么大的量,企业在小红书上怎么能够找到具体的人?
刚才讲到的一种方法,是企业入驻到小红书,开自己的店和小程序,可以发笔记去测试自己的产品,通过内容去找人。同时,当我们的好内容、好产品被测试出来之后,也可以通过小红书商业化的能力,去放大好产品、好服务的覆盖。
小红书商业化能力核心围绕的推广颗粒度是好产品、好服务,内部叫SPU,就是单颗粒,我们没有把它定义成品牌。
我们对单SPU的理解,是在小红书上每天、每周、每月、每季、每年到底有多少人提到了这个产品?有多少人互动?有多少人表达正向的情绪?有多少人是负向的表达?我们把SPU聚合在一起,就是“品类”;我们把同品牌的SPU聚合在一起就是“品牌”;我们把SPU每一天的切片数据连在一起,就可以看到“趋势”;我们把品类的SPU叠在一起,就可以看到排序/竞争。这是我们基于SPU的理解。
另一方面,要看见用户,看见具体的人。当我们看清楚具体的人时,我们的产品在用户的生活场景里就会非常具体,就会生动、就会深刻、就会从触达变成触动。
在小红书上,在各行各业“万物皆可种草”,无论是消费品、生活服务、互联网的内容服务都可以做。
举两个例子:
案例一,新东方在线。
通过灵犀产品,通过小红书内容洞察产品,我们把新东方在线的英语学习人群分成三大类人群:
1)大学生人群,是留学的需求。
2)职场人群,是工作上的职场英语需求。
3)部分成年人,是旅游生活的口语需求。
同时,基于以上不同的人群做了不同的内容。比如用企业不同的账号,有的账号是企业自己的账号,有的账号是企业的老师,有的账号是达人,有的账号是新东方在线用户主动表达自己培训的体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账号去说不同的内容。
最后整体的营销效果很好,转化效率提升了、获客成本下降了、规模上升了、人群渗透率加强了。
案例二,艾尔文视觉。
我们可以看到拍婚纱摄影的企业,现在整体量级在缩小,但当需求量极缩小,供给很卷的情况下,怎么看到更精细的人群需求?我们在这个案例里,把一方数据传回来之后,又跟自己站内的用户标签结合分成四类:
1)备婚人群;
2)已经结婚的婚拍人群;
3)高奢人群,不完全是为了婚纱摄影去拍,而是日常拍摄。
4)新中产人群。
在不同人群的认知期,在考虑及决策前的不同阶段,因为用户的搜索是非常长期且连续的,我们通过用户的搜索词,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消费决策阶段,然后用不同的内容触达。最后可以看到消耗量级,获客规模及效率的显著提升。
小红书是大的公域,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公域上用户的触点其实是非常多元的:企业有自己的官方账号,以及企业的员工号,在小红书还有一类账号是KOS,就是各个门店销售人员的账号,可以跟企业有效关联上。企业通过这些账号作为生意的基础,以及可以触达小红书上年轻的、多元的、愿意为创造美好生活去付费和消费的用户。
企业有了这样的账号基建之后,可以发各种各样的内容。很多年前企业的种草是找很多KOL一起发,但我们后来发现,其实发的内容可以更多元,也可以从不同人的视角去表达不一样的内容。
同时,我们在小红书上提供了服务于不同行业(特别是生活服务类行业)的工具,我们开发了私信通的产品,使人和人之间、企业和用户之间,通过私信一对一地沟通更便利。
我们也开放了三方IM的接通,在后链路转化上,提供了企业微信、个人微信、留资卡、表单,同时现在正在推出小红书的小程序,有赞是小红书小程序重要的服务商。同时,我们也在投放能力上提供了更加智能化、非常高效的投放方式。
可以看到,企业通过在小红书线上获客、线下核销,能带来非常有量级的(提升)。像必胜客案例,总共在线上发了40万张券,同时特别有趣的是,内容平台跟传统只是流量平台玩法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个玩法在线上发券,线下获客的同时,还产生了76万篇UGC内容,有用户在小红书上主动发声,在小红书平台做更多的UGC内容分享。
今天现场有很多线上、线下全国连锁业态的商家,小红书也在提供相应的服务。
比如,在小红书的产品和玩法上,可以提供「多店联合」一起玩。
比如说有“酒鬼地图”,这是福州多个不同品牌的咖啡店一起进入“福州咖啡地图”去玩,用户看到了咖啡地图上面挂了大量的POI,看哪个地方离得近,然后进入POI,在POI界面上再去领券。通过笔记种草,部分用户被种草之后会搜索,无论是通过推荐流笔记还是搜索看到笔记,都可以在笔记内看整个活动的详情,并在笔记内下单。
除了「多店联合」,也可以去做「单店经营」,像深圳一家艺术中心剧院,在单店主页进入小程序,就可以看到相应的电影,并在小红书上预订选座,以此带来相应的交易。
小红书从内容平台开始做,后来找到种草路线,现在大量在做的事情,是能够跟千行百业的后链路(经营)挂在一起。
通过种草,我们看到在前方由于好产品、好服务、好内容精准地理解了用户,精准地跟目标用户做沟通,带来了很强的意愿。
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平台上,整体的后链路能够更流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开放自己的开放平台,也跟有赞这样优秀的服务商做相应的协同,希望能够前后端一起服务好更多商家。
今天也要特别说一句,小红书的私域、小红书的群聊是非常非常强劲的一个场域。
我接触的一个商家叫“小师姐评茶”,她在前年9月份入驻到小红书,去年的3月份月销量就能达到千万。我当时问她是“怎么做转化?”她说“主要做内容”。我说“你做群吗?”她说“做”;我说“你有几个群?”她说“有5个”,我说“你自己日常维护群吗?”她说“不,我们的群友自己维护自己的群”。
大家知道,小红书的用户非常乐意互帮互助,有用户提需求的时候,比如说“这个茶怎么样”,会有其他已经买的用户给他回答。所以群聊是非常强的、粘性和活跃度都非常好的私域。
无论是自己发笔记还是做直播,还是营销推广的商业流也好,粉丝可以做积累,也可以做激活,也可以跟企业的CRM做联动,跟整体会员做联动,把高效的私域跟整个经营链路联合在一起。
最后总结一下,小红书种草,其实就是看见具体的人,用我们的好产品,用我们的服务能够激发出来用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种草是成为用户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是解决方案。
无论是我们的社区分发,还是交易,还是商业化的力量,其实都可以支持到商家,无论在好内容触达、用户互动、后链路转化上,以及跟好伙伴们一起去服务各位,通过看到具体的人,通过看到用户,让生意的增长更进一步。
谢谢大家的时间,谢谢!
PS.
↘私域服务对接
来源:考完研就减肥的彼得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