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位是个富商,穿着锦衣华服。他对张至顺说:"师父,我每天都按时吃饭睡觉,还吃最好的补品,可身体越来越差,不知是何缘故?"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在道教养生典籍《云笈七签》中,记载着一位不为人知的养生大师张至顺。
他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养生之道,不在乎外在形式,而在乎内心修养。"
作为青城山掌门,他活到了103岁。
他留下的养生秘诀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发现: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个坏习惯,比熬夜更伤身。
话说在明朝正德年间,青城山上住着一位道士张至顺。
他不仅精通道家养生之法,还广泛涉猎儒释两家经典。这一天,有三个求道者登山拜访。
第一位是个富商,穿着锦衣华服。他对张至顺说:"师父,我每天都按时吃饭睡觉,还吃最好的补品,可身体越来越差,不知是何缘故?"
第二位是个书生,面色蜡黄。他说:"我为了科举,经常熬夜读书,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想请教养生之道。"
第三位是个农夫,看上去身强体壮。他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没做什么养生功夫,为何身体反而比他们都好?"
张至顺听完三人的话,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你们的问题,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他讲述道:"从前有个叫王守诚的官员,整日为升官发愁。他请教过很多名医,买过很多补药,都没什么效果。后来他遇到一位老道士,老道士对他说:'你的病根不在身,在心。'王守诚不解地问:'何出此言?'老道士说:'你每天想着升官,心里总是不安宁,这就是最大的伤身之源。'"
张至顺接着说:"王守诚听了这话,恍然大悟。他开始调整心态,不再整天惦记升官的事。慢慢地,他的身体就好了起来。"
富商听了这个故事,若有所思地说:"师父的意思是,我们的病因在于心境不对?"
张至顺点点头:"人心如水,波澜起伏就会损耗精气。你们想想看,富商每天担心生意,书生为科举焦虑,这不都是在耗损自己吗?倒是这位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无旁骛,反而活得健康。"
书生不服气地说:"可是不努力拼搏,怎么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张至顺起身走到院子里,指着一棵松树说:"你们看这棵松树,它不争不抢,该长多高就长多高,该开多少枝就开多少枝,活得逍遥自在。人为什么不能向它学习呢?"
"可是人跟树不一样啊!"富商说。
张至顺笑着说:"人确实跟树不一样,人有七情六欲。但正因为如此,人更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道德经》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就是最大的养生智慧。"
三个人听到这里,都陷入了沉思。张至顺看着他们说:"我刚才讲的只是表象,还有一个更深层的道理。这个最伤身的坏习惯,就藏在每个人的心里。你们想知道是......."
"这个最伤身的坏习惯就是'执着'。"张至顺语重心长地说,"人总是执着于得失,患得患失,这比熬夜更伤身。"
张至顺解释说:"《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一个人如果心里总是放不下,就会影响气血运行,损伤五脏六腑。"
他又引用《庄子》的话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心静如水,才是养生的根本。"
张至顺继续说:"人有三个层次的执着最伤身。第一是对物质的执着,整天想着赚钱发财,为富不仁。第二是对名利的执着,朝思暮想都是功名利禄,焦虑成疾。第三是对自我的执着,事事都要争强好胜,斤斤计较。"
他指出:"这些执着会引起心火上升,肝火旺盛,损伤脾胃。《道藏》中说:'心火一动,百病丛生。'"
张至顺告诉他们破解之道:"要学会放下。放下不是放弃责任,而是放下不必要的欲望和执着。《抱朴子》说:'恬淡者寿,鸷悍者夭。'就是这个道理。"
他教导三人修心养性的方法:"早晚打坐,调息凝神;遇事不急,心平气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这样才能养护元气,延年益寿。"
《黄庭经》说:"神居胸中主通理,心神意固炁不衰。"心神安定,气血自然调和。张至顺说:"熬夜伤身不假,但更伤身的是心中的不安宁。"
他还引用《太平经》的话说:"心安则身安,心静则神清。"一个人只有心安了,才能真正养好身体。
张至顺最后说:"养生不只是养身,更要养心。心不执着,万病不生;心若安宁,百病自消。这才是真正的养生大道。"
三人听完,恍然大悟。富商说:"难怪我吃再好的补品也没用,原来问题出在心上。"
书生感叹道:"我整日为功名烦恼,反而误了身体,真是得不偿失。"
农夫憨厚地笑着说:"我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每天干完活就什么都不想,倒过得自在。"
张至顺欣慰地说:"你们都明白了就好。记住,养生重在养心,心安则身安。不要被外物所困,不要被名利所惑,这才是长寿之道。"
这个养生智慧流传下来,影响了后世无数人。《道藏》中记载,张至顺活到103岁,临终前还能吟诗作画,思维清晰人们说他得道成仙了,其实他只是明白了养生的真谛:不在补品,不在作息,而在于一颗平和安宁的心。
《云笈七签》中记载了张至顺的话:"人生在世,不贪不争是药王,不怒不恼是灵丹,不忧不虑是妙诀,不执不着是真法。"这些话至今仍在指导着人们的养生实践。
来源: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