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向城里妹妹借钱,只拿到一件旧棉袄,竟藏了二十万块钱

B站影视 2025-01-10 05:00 2

摘要:寒风呼啸的腊月天,王建国坐在土炕边,望着床上发烧的儿子小明,眉头越皱越紧。炕上的煤炉冒着暖烟,却驱不散他心头的寒意。

寒风呼啸的腊月天,王建国坐在土炕边,望着床上发烧的儿子小明,眉头越皱越紧。炕上的煤炉冒着暖烟,却驱不散他心头的寒意。

"爸,我头还是好疼。"小明有气无力地说,脸色苍白得像张白纸。

王建国伸手摸了摸儿子滚烫的额头,心疼得直叹气。这孩子发烧已经持续一个星期了,镇卫生院的大夫说可能是急性白血病,建议马上转院到省城做详细检查。可这一检查下来,前前后后得准备二十万。

"咱农民真难啊!"王建国望着屋顶喃喃自语。去年家里为了翻新房子已经花光了积蓄,现在手头连五万块都拿不出来。

媳妇王丽坐在一旁抹眼泪:"要不...咱找你妹妹借点?"

提起妹妹,王建国的心里五味杂陈。李芳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小时候两人感情特别好。记得那会儿,妹妹总爱跟在他屁股后面,喊着"哥,等等我"。可自从父母车祸去世,姑妈把妹妹带到城里生活后,这一晃都十五年没见了。

"她在城里开服装店,听说生意做得挺大。"王丽小心翼翼地说,"要不你去试试?毕竟是亲妹妹。"

王建国摇摇头:"这么多年没联系,突然上门借钱,多不好意思。"

"哎呀,你这个人就是死要面子!"王丽急了,"现在是为了救咱儿子,你还顾这些虚的?"

炕上的小明又开始咳嗽,一声声扎在王建国心里。他望着墙上全家福,照片里妹妹还是十八岁的模样,笑靥如花。那时候她刚考上城里的大学,全村人都说李芳有出息,以后准能发达。

这些年,王建国也经常打听妹妹的消息。听说她大学毕业后,靠姑妈帮衬开了家服装店,后来又开了连锁店,生意越做越大。村里人去城里,偶尔能遇到她,都说李芳现在气质不一样了,完全是个城里人。

"爸...我渴了。"小明虚弱的声音把王建国拉回现实。

他赶紧端来温水,扶着儿子慢慢喝下。看着儿子苍白的小脸,王建国下定决心:"明天我就去城里找你姑姑。"

当晚,王建国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小时候,每到冬天,妹妹都要钻进他的被窝取暖。那时候家里穷,两人共用一床棉被,妹妹总说哥哥身上暖和,像个大火炉。

"芳芳,哥这次是真的走投无路了。"王建国对着漆黑的夜空轻声说,"你可不要嫌弃哥啊。"

外面寒风呼啸,雪花纷飞。王建国躺在炕上,脑海里全是儿子痛苦的样子。这么多年,他没向妹妹开口要过一分钱,就是不想给她添麻烦。可现在为了儿子,再硬的骨头也得软下来。

第二天一早,王建国换上最整齐的衣服,带上媳妇蒸的玉米面馒头,坐上了去省城的长途汽车。车窗外,田野里的积雪反射着刺眼的阳光,就像他此行未知的前路,既让人期待又充满忐忑。

02

省城的街道宽敞整洁,两旁高楼林立。王建国站在人行道上,感觉自己格格不入。路过的行人都穿着时髦,行色匆匆,没人理会这个穿着老旧棉服、踌躇不前的中年男人。

按照打听到的地址,王建国找到了妹妹的服装店。装修气派的店面上,"芳华服饰"四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透过明亮的橱窗,他看到店里的导购员正在接待顾客,每个人都穿着讲究,举止优雅。

"请问,找谁?"一个年轻导购上下打量着他,语气里带着疏离。

"我...我找李芳,"王建国搓着手,"我是她哥哥。"

导购明显愣了一下,狐疑地看着他朴素的衣着,犹豫片刻才说:"您稍等,我去通报。"

等待的时间格外难熬。王建国站在店门口,不敢往里走,生怕弄脏了店里光亮的地板。他从布包里掏出媳妇准备的玉米面馒头,包装的塑料袋已经有些起皱。十五年没见,不知道妹妹还爱不爱吃这口家乡味。

"哥?"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传来。

抬头望去,李芳站在店门口,一身职业套装,头发烫得漂亮,指甲涂着鲜艳的红色。若不是那双和年轻时一模一样的眼睛,王建国几乎认不出这就是自己的妹妹。

"芳芳..."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进来说吧。"李芳看了看左右,示意他跟着自己上楼。

办公室里,李芳坐在宽大的老板椅上,姿态优雅地端着咖啡,浑身上下散发着都市丽人的气质。王建国局促地坐在对面,手里还攥着那袋玉米面馒头。

"这是家里刚蒸的,还热乎。"他把馒头递过去,"你小时候最爱吃了。"

李芳看了一眼,没有接:"哥,这么多年不见,你突然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

直截了当的问话让王建国心里一凉。他张了张嘴,却不知从何说起。早上出门时,他在心里练习了无数遍,可真到了这一刻,千言万语都堵在喉咙里。

"是这样的..."他深吸一口气,"小明,就是你侄子,他病了..."

王建国断断续续地说着儿子的病情,说着急需的医药费,说着家里的困境。李芳一直沉默地听着,表情平静,看不出任何波动。

"所以,你是来借钱的?"等他说完,李芳放下咖啡杯,语气冷淡。

"是...是啊。"王建国低下头,"你要是不方便,我再想别的办法。"

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窗外的车流声。过了许久,李芳站起身,走到衣帽间,拿出一件有些旧的棉袄。

"这件棉袄还是去年的款式,店里也用不着了,"她把棉袄递给王建国,"你拿回去给嫂子穿吧。"

王建国愣住了:"芳芳,我是说小明需要..."

"哥,"李芳打断他的话,"这些年我在城里也不容易。店里一大摊子事,周转资金都紧张。你要是没别的事,就先回去吧。"

王建国站在原地,手里攥着那件棉袄,心里又酸又涩。他知道妹妹这是在委婉地拒绝,可他没想到,曾经那个跟在他屁股后面喊着"哥哥"的小姑娘,现在会变得这样陌生。

"那...那我先走了。"他艰难地挤出一丝笑容,"你要是得空,就回老家看看。"

李芳没有说话,只是转身整理桌上的文件。王建国深深地看了妹妹一眼,转身走出办公室。他的背影比来时更佝偻了,仿佛一下子又老了十岁。

走出服装店,寒风吹得王建国直打哆嗦。他把那件棉袄揣在怀里,感觉比清晨来时更冷了。远处高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耀眼的阳光,刺得他眼睛生疼,不知是不是要落泪了。

03

回程的长途汽车上,王建国把那件棉袄紧紧抱在怀里。这是他空手而归的唯一收获,虽然不是他想要的救命钱,但到底是妹妹给的,他得好好带回去。

车厢里暖气很足,王建国却感觉浑身发冷。闭上眼,脑海里全是妹妹冷淡的眼神。那双眼睛让他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那时候妹妹刚考上大学,也是用这样的眼神看着他说:"哥,我要去城里读书了。"

"停车!师傅停车!"一个急刹车,王建国从回忆中惊醒。他这才发现自己坐过了站,慌忙下车。

寒风呼啸的夜色中,王建国在路边等下一班回村的面包车。他把棉袄展开看了看,是件深蓝色的羽绒服,款式虽然过时,但料子很好。忽然,他的手指触到了内衬的一处不自然的凸起。

"这是..."王建国下意识地摸了摸,感觉里面像是夹了什么东西。他小心翼翼地沿着缝线摸索,发现内衬有一道若隐若现的暗线。

颤抖着手拆开一小截缝线,一叠崭新的红色钞票映入眼帘。王建国的心跳突然加快,他环顾四周,确定没人注意这边,才继续往下检查。

整整二十万!一捆捆百元大钞整齐地夹在棉袄的内衬里。王建国蹲在路边,双腿发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不是妹妹故意放的?"这个想法刚一冒出来,就像火苗一样在他心里燃烧起来。回想李芳给棉袄时的表情,那种刻意的冷淡,是不是在掩饰什么?

寒风中,往事如潮水般涌来。他想起小时候,每次过年,妈妈买了糖果,妹妹总会偷偷藏起一半,趁他干活累了的时候拿出来给他。那时候她总说:"哥,这是我专门给你留的。"声音又脆又甜,像春天的山杏花。

"可她为什么要这样?"王建国摩挲着钞票,心里五味杂陈。如果是故意放的,为什么不直接给他?是怕他拉不下面子收下这么多钱?还是...还是在考验他?

夜更深了,寒风割在脸上生疼。王建国却顾不上冷,蹲在路边,一遍遍抚摸着那件棉袄。他忽然明白了什么,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这些年,他以为妹妹早就忘了他这个农村哥哥。其实她什么都记得,记得他的性格,记得他的自尊,更记得他们之间那份说不出口的亲情。

手机响了,是媳妇打来的:"建国,你到哪了?"

"马上就到家。"王建国擦了擦眼泪,声音哽咽,"丽子,咱有救了。"

"啥意思?妹妹借钱了?"

"嗯,她给了咱一件宝贝疙瘩。"王建国说着,小心地把棉袄抱在怀里,生怕弄丢了似的。

远处,一轮明月从乌云中钻出来,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月光下,王建国的背影不再佝偻,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他知道,等回到家,还得好好想想怎么跟妹妹说这件事。

毕竟,这二十万来得太特别。特别得让他想起了小时候,妹妹藏糖果的那些小动作。只是这一次,藏的不是糖果,而是一个姐弟之间的秘密考验,一份深埋多年的手足真情。

面包车的远光灯照亮了漆黑的乡间小路,王建国站起身,把棉袄紧紧裹在身上。这一刻,他感觉不到寒冷,只觉得心里暖暖的,像是回到了儿时的炕头,妹妹还在他耳边甜甜地喊着:"哥,等等我......"

04

王建国刚把儿子送到省城医院住院,李芳就出现在病房门口。她还是一身职业装,但神情不似在店里那般冷漠,眼圈微微发红。

"哥..."她站在门口,欲言又止。

王建国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温暖的笑容:"芳芳,快进来。"

病房里一时陷入沉默。李芳看着躺在病床上打点滴的小明,眼泪不自觉地滑落。王丽见状,识趣地拉着儿子说:"小明,妈妈带你去走廊透透气。"

房间里只剩下兄妹二人。李芳走到窗边,背对着王建国,肩膀微微颤抖:"哥,对不起..."

"傻丫头,说啥呢。"王建国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妹妹的肩,"是哥该谢谢你。"

"你找到钱了?"李芳转过身,泪眼婆娑地看着哥哥。

王建国点点头:"找到了。一开始我还在想,这是不是你故意放的。后来我就明白了,我们芳芳啊,还是那个聪明的小丫头。"

李芳扑进哥哥怀里,放声大哭。多少年了,她终于又闻到了哥哥身上那熟悉的烟草味,那是儿时最安心的味道。

"哥,我不是不想帮你,"李芳抽泣着说,"我就是要看看,这么多年,你还是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哥哥。"

原来,李芳早就知道侄子生病的事。村里的邻居进城买衣服,在她店里遇到她,说起了这事。但她一直没主动联系家里,就在等,等着哥哥来找她。

"我知道你要强,知道你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开口,"李芳擦着眼泪说,"我就想看看,你拿到钱会怎么做。"

"你这丫头,"王建国忍不住笑了,"还跟小时候一样,就爱考验哥哥。"

李芳破涕为笑:"记得我小学时候,故意把零花钱藏在你枕头底下,说是丢了。你找到钱,二话不说就送到学校去了。"

"那是,我可是你亲哥啊。"王建国宠溺地刮了下妹妹的鼻子,就像小时候经常做的那样。

李芳收起笑容,认真地说:"这些年,我一直以为自己变了。在城里待久了,看什么都跟村里不一样了。可是哥,当我听说你儿子生病,我心里比谁都着急。"

"我知道,"王建国说,"要不然也不会把钱缝在棉袄里。"

"我就怕你直接拒绝,"李芳说,"你从小就要强,宁可自己吃苦也不愿麻烦别人。但是哥,我们是亲人啊,有困难为什么不能找亲人帮忙?"

窗外的阳光洒进来,照在兄妹俩身上。这一刻,时光仿佛回到了多年前,回到了他们还在老家的土炕上说说笑笑的时候。

"对了,"李芳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这是我托人查的,省城最好的血液科专家。我已经帮小明预约好了。"

王建国接过信封,心里暖暖的。原来妹妹什么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他来。

"芳芳,"他哽咽着说,"这些年,哥对不起你。"

"说什么呢,"李芳挽住哥哥的胳膊,"我也对不起你。这么多年也不常回家,也不给你打电话。其实我一直想你,想咱们家那个炕头,想妈妈做的饭,想村口那棵老槐树..."

兄妹俩坐在病房的椅子上,聊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墙上的时钟滴答走着,阳光渐渐西斜,却怎么也聊不完他们之间的思念与牵挂。

春天来得特别早。老槐树抽出了嫩芽,村口的小路两旁开满了野花。王建国家的院子里,李芳正和王丽一起择菜,阳光洒在她们身上,笑声不时飘出围墙。

"嫂子,你看这韭菜够不够一顿饺子的?"李芳举起一把新鲜的韭菜问道。

"够了够了,"王丽笑着说,"你这都回来一个月了,还把自己当客人?"

是的,自从小明的病情好转后,李芳就在村里住了下来。她把店里的事情交给了副经理打理,自己则在这个生她养她的小山村里放松心情。每天早上,她都要沿着村口的小路散步,看看日出,听听鸟鸣。

"姑姑!"小明从学校回来了,蹦蹦跳跳地冲进院子。现在的他,脸色红润,哪还有当初病重时的虚弱样子。

"我们小明今天考试考得怎么样?"李芳放下韭菜,张开双臂迎接外甥。

"语文98分!"小明得意地从书包里掏出试卷,"老师说我的作文写得特别好,主题是《我的姑姑》!"

李芳接过试卷,看着上面工整的字迹,眼眶有些湿润。作文里,小明写到了姑姑如何帮助他战胜病魔,如何陪伴他复习功课,还有他们一起在院子里种下的那棵小果树。

"好好好,"李芳亲了亲小明的脸蛋,"今晚姑姑包韭菜饺子给你吃。"

傍晚时分,王建国从地里回来,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心里说不出的温暖。妹妹坐在院子里包饺子的样子,和记忆中母亲的身影渐渐重合。

"哥,你站那儿干啥呢?"李芳招呼道,"快来帮忙擀皮!"

"来了来了。"王建国放下农具,洗了手就坐到案板前。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饺子的香气已经飘满了整个院子。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对了,"李芳突然说,"我想好了,准备在镇上开个分店。"

"开分店?"王建国有些意外。

"是啊,"李芳笑着说,"这样我就能经常回来了。而且,让嫂子来店里帮忙,也能多个收入。"

王丽连连摆手:"我哪行啊,我又不懂那些时髦东西。"

"有什么不行的,"李芳拉着嫂子的手,"卖衣服最重要的是真诚,这一点,咱们农村人最在行。"

饭后,兄妹俩坐在院子里乘凉。春夜微凉,李芳把那件旧棉袄披在了哥哥身上。

"芳芳,"王建国轻声说,"你知道吗,这件棉袄现在是我最珍贵的东西。"

"为啥?"李芳明知故问。

"因为它让我找回了最珍贵的亲情。"王建国说着,眼里闪着泪光。

李芳靠在哥哥肩上,就像小时候那样。远处,蛐蛐的叫声此起彼伏,天上的星星明亮如昔。这一刻,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夜晚,回到了最单纯美好的时光。

"哥,"李芳轻声说,"谢谢你当年让我去城里上学。"

"傻丫头,"王建国揉了揉妹妹的头发,"哥只希望你过得好。"

夜色渐深,月光如水般洒在那件旧棉袄上。这件承载着亲情考验的棉袄,如今成了他们之间最特别的纽带,见证着这对兄妹历经岁月沧桑后愈发深厚的感情。

屋里传来王丽和小明的说笑声,院子里飘着韭菜饺子的余香,槐树在夜风中轻轻摇曳。这一切是那么温馨,那么美好,就像一幅生动的乡村油画,定格了这个重获亲情的幸福时刻。

来源:往事回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