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家聚焦自身免疫领域的美国药企Candid Therapeutics一口气宣布了三笔关于TCE双抗的研发合作交易,交易方都是中国公司,总潜在交易金额超13.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百亿元。
TCE( T Cell Engager,T细胞接合器)双抗交易持续火爆,跨国药企还在疯狂“下单”。
近日,一家聚焦自身免疫领域的美国药企Candid Therapeutics一口气宣布了三笔关于TCE双抗的研发合作交易,交易方都是中国公司,总潜在交易金额超13.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百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3个月前,Candid刚宣布了超3.7亿美元A轮融资,公司两款核心产品都是TCE双抗,均来自中国Biotech。
实际上,从默沙东的13亿美元到GSK的8.5亿美元,中国企业自研TCE双抗的“含金量”早已得到印证,Candid Therapeutics的新动作,意味着自免领域TCE双抗的机会远未结束,海内外企业乃至资本对“青苗”的抢注,直接关系到日后自免领域的“大药”竞争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从临床试验进度来看,国内企业益科思特的YK012(靶点CD19/CD3)走在同类药物之前。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专注于TCE等双特异性与多功能抗体新药的研发,其进度最快的自免适应症在2024年12月在国内获批临床,预计今年3月初第一例患者入组(FIH);美国Pre-IND已于2024年11月被FDA正式受理,预计今年4月获批临床;由于中美两国的临床方案相同,根据ICH的指导原则,临床速度会较大提升。总体而言自免适应症开发进度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1)Ⅰ期临床进行中,兼具疗效、安全、长效、CMC的优势
在全球,首个成功实现商业化的TCE双抗可追溯到10年前。直到今天,国内Biotech处于临床阶段的TCE双抗仍被跨国药企(MNC)们频频“举牌”,原因是该类药物的“重磅炸弹”时代已经来临,治疗潜力远超我们的想象,从末线治疗向一、二线治疗突破,如阿斯利康的AZD0486拟用于复发难治的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从末线治疗向一、二线治疗冲击,预计约50亿美元的年销售峰值;从肿瘤领域直接跨界到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数十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预计有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在国内目前在研TCE双抗中,益科思特的YK012是不可忽视的“种子选手”。YK012是竞品中最有潜力成为BIC产品。
目前,官网披露的YK012适应症共有6个,其中针对非霍奇金巴瘤(NHL)的I期临床试验和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Ib/II期临床试验进度最快。
根据最新消息,这两个适应症的有效性(POC)已经得到验证,出现多个持续完全缓解病例。具体来说,在NHL的I期临床试验中, 转化型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在接受一个肿评周期的药物治疗后,PET-CT结果显示患者全身5处肿瘤完全消失,疾病完全缓解。该患者在接受第二个肿评周期的药物治疗后,肿评仍然是完全缓解,目前CR已持续2个肿评周期;在YK012治疗ALL的Ib/II期临床试验中,已有多例患者入组接受治疗,其中有复发难治的高负荷的重症患者,在给药前的骨髓中原幼细胞占比高达81.6%,在接受一个周期的药物治疗后,原幼细胞占比降至5%以内,疾病达到完全缓解,并在第二个治疗周期中持续完全缓解。令人侧目的是,该例完全缓解患者给药剂量为5μg/kg,起效剂量明显低于同类竞品。类似地,接受YK012治疗后完全缓解的首例NHL患者,其给药剂量为20μg/kg,也明显低于在研竞品的起效剂量,显示出潜在的更好药效。
另外,YK012的临床安全性良好。在上述两项临床试验中,患者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所有临床副反应在48小时内完全恢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的严重程度被控制在2级及以下。药物长效性得到确认,有望开发为低频次用药。而且,YK012是一个至简至美的对称结构分子,CMC工艺简便,成本优势明显。
(2)自身免疫研发进度领先,2款互补TCE资产系业内唯一
益科思特公司致力于研发具有全球价值和竞争力的药品。公司立足于全球布局,研发总部设立在北京,研发全资子公司设立在美国,符合中美标准的商业生产基地设立在长春,具有从研发到商业生产全链条技术和制造优势。
联合创始人袁清安和孟庆武在创立益科思特时就清醒地预判:免疫治疗将成为未来疾病治疗的重要选择,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早在2022年,益科思特的科研团队就将B细胞清除疗法(BCDT)药物开发为具有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优势的药物,并开始布局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疾病,全力推进全球临床并以此为切入点进入更多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据最新消息,YK012膜性肾病适应症2024年12月获批I期临床,是全球首个获批膜性肾病适应症的CD3/CD19双抗药物;SLE适应症今年1月获批I期临床,处于该领域的全球第一梯队。
从治疗潜力看,去年8月,益科思特在英国生物医学公报(British Biomedical Bulletin)上发表的一篇题为《Targeting CD19 for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with a Novel T Cell Engager》的论文显示,YK012 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清除外周血和脾脏 B 细胞并缓解小鼠CIA模型的关节炎症状,具有治疗 B 细胞介导的人类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力,预期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小的副作用。
另外,YKST02(靶点BCMA/CD3)作为益科思特的第二个双抗产品,已披露的两项适应症中也包括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公司针对该适应症的国内临床申报工作已经启动。资料显示,除了IgAN还有一项肿瘤适应症——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已经在临床Ia的阶段。3mg剂量一个肿评周期出现PR,6mg及以下剂量给药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具备“同类最优”潜质。
同时,YK012和YKST02基本覆盖了B细胞发育史的各个阶段,是两款具有互补效应的TCE双抗,有望通过联合或序贯疗法达到临床最佳疗效。
具体来说,YK012靶向的CD19是B细胞的生物标志物,从Pro-B细胞到晚期浆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但在浆细胞阶段低表达或不表达;YKST02靶向的BCMA则主要在成熟的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中表达,覆盖了浆细胞的发育阶段。所以,YK012和YKST02联合用药可以覆盖广泛的B细胞和浆细胞发育阶段,进而导致异常的B细胞和浆细胞耗竭,是一对在全球范围内非常稀缺的TCE资产。
而在这两款药物之外,益科思特还有多个管线产品(包括实体瘤双抗和三抗药物)的研发均在有序推进。
(3)B轮融资和海外BD进行中,目前已收到多个海内外TS
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益科思特的融资如火如荼,反衬出该公司的价值优势非常耀眼。资料显示,继去年完成A++轮融资后,公司正在进行B轮融资,目前已经收到几个TS,远超出预期融资额度。
YK012和YKST02这两款药物是中国Biotech出海潮中,最受跨国药企青睐的品种。浦银国际研报显示,2022年至今,国内双抗药物跨境licensed-out(授权合作)项目不断,年交易数量从2022年的3例攀升到2024年(前9个月)的14例,年交易总金额分别为148.25亿美元、132.80亿美元和50.72亿美元。
今年最出圈的一笔交易的买方为默沙东,其通过子公司收购同润生物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双特异性抗体CN201(靶点CD19/CD3),为此支付7亿美元现金预付款及最高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充分展现了MNC对双抗赛道的看好和面对好产品时的“不差钱”。
传统的license out还不是双抗药物的融资全貌。近年来,随着国内创新药融资持续收紧,药企的出海模式逐渐丰富升级,以恒瑞医药和康诺亚为代表的部分企业,借助NewCo(本土创新药企通过与海外资本合作成立新公司,实现产品国际化的策略)等新模式转让产品权益,例如康诺亚在今年5个月内两次利用Newco模式成功推动3款双抗产品出海。
对于这两种融资方式,益科思特联合创始人孟庆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传统的BD授权和当下流行的NewCo出海各自的“灵活性和风险性不同”。如今不少Biotech偏好NewCo,是因为随着管线研发的推进,项目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NewCo公司在任何时候也可以转给MNC。
由此看出,益科思特融资和商业模式是多元化的,药品市场和资本获益都有扩大化的上升空间,如海外权益转让,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合作企业负责后续的全球临床开发和商业化销售,据悉公司已经在与国际知名大药企洽谈BD事宜。
第二种是NewCo,即由上市公司或基金来组建一家新的海外公司,将益科思特的产品整合其中,公司收到的回报包括NewCo公司股权、首付款以及分成,据悉目前已有多家公司与益科思特进行了多轮深入谈判,益科思特早期就收到过TS,有望近期收到更多TS。
另外,益科思特在融资方面采取国内外齐头并进的策略,目前在国内推进股权融资,多家业内知名市场化私募基金、政府基金进场调研中;益科思特创始人和商务团队也会参加2025年1月摩根大通(J.P. Morgan)年度医疗健康会议,已约多家药企及投资机构进行面对面沟通,进一步拓展公司在海外的影响力,有望近期达成大单交易。
来源:同壁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