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杏坛 师者匠心】以师德为笔 育桃李芬芳

B站影视 2025-01-09 19:01 3

摘要:“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云岭大地上,无数教育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勾勒出万千学子的成长轨迹。他们扎根教育一线,用师德铸就师魂,用大

编者按: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云岭大地上,无数教育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勾勒出万千学子的成长轨迹。他们扎根教育一线,用师德铸就师魂,用大爱筑起丰碑,以满腔热忱和精力投身教育事业;他们以德立身、以爱育人,身体力行关爱每一个学生;他们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云南网策划推出“云岭杏坛 师者匠心”系列报道,深入挖掘我省教育工作者立德修身、敬业立学的时代风采和因材施教、桃李芬芳的育人经验,为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探索提供参考。

农加贵:从麻风村到落松地一人一村一校一辈子的坚守

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有这样一位人民教师,他曾不顾世俗偏见,独身一人来到了“大山禁区”中,一师一校坚守了30多年,把100多名孩子送出大山,让“麻风村”的村民们连通世界……他就是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落松地小学的教师农加贵。

38年前,落松地还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小寨子,因为多年来麻风病人在这里集中隔离治疗,所以大家都很隐讳地称这个地方为“那个村”。1986年,20岁的农加贵经人介绍,成为了“那个村”的代课老师。

农加贵正在给孩子们讲课 赵普凡 摄

在那个“谈麻色变”的年代,农加贵在这里任教心里也犯怵,然而正式开学的那天,农加贵永生难忘,他看到了家长充满期盼眼神,也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跟农加贵一起去的医生告诉他:“你看他们,大的十一二岁,都没上过学,没有人愿意来当他们的老师,孩子们是健康的。”农加贵怎么也迈不出离开的步伐。就这样,他留了下来,成了“麻风村”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老师,一干就是38年。

“教室是借用医务室的只有20多平方米,课桌椅是学生从家里面搬来的,高矮不一,孩子没有课本,我就找一些旧课本……”简陋的环境没有让农加贵感到困难,但外界对“麻风村”的歧视和不理解成为压在农加贵心里的大山。“孩子们成绩都很好,但没有老师愿意到我们学校来监考,也没有老师愿意批改麻风村孩子的试卷。”农加贵的第一批孩子三年级了,当年因为条件有限四年级之后需要到其他学校读书,但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们,“那一年我该想的办法我都想完了,最终都没能实现让麻风村的孩子到外面读书的愿望。”眼睁睁的看着第一届学生背着书包回家,跟着老人上山干劳动,父母和孩子落寞的眼神让农加贵心都碎了。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农加贵老师 供图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农加贵决定,没有学校接收四年级的“麻风村”小学孩子,就自己创新教学模式,一个人包揽语文、数学等全部一至六年级的课程,一鼓作气把孩子们教到小学毕业。“我记得,第二次通知孩子们来学校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高兴得一把鼻子一把眼泪的。”

1992年,农加贵教的第一届学生小学毕业了,在填写学生资料的时候,在家庭地址一栏,农加贵不敢写麻风村,他知道没有哪个学校愿意接收这群孩子。“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落花生》,花生的外表虽然不好看,但是果实的味道很美、也很有用。村子里也种了很多花生,当地把花生称为“落松”,“落松地”说明我们这里是一个能种出花生的地方。”农加贵改了一个谁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落松地”小学,这才顺利带着孩子们到县里参加升学考试。

农加贵和学生们在一起。

考完试后十多天,农加贵去查询孩子们考试成绩,负责招生的老师问他:“你知道‘落松地’小学吗?”这个问题很突然,农加贵有些害怕。他心想:“难道他知道‘落松地’就是‘麻风村’了?”便说自己不知道。谁想对方说:“‘落松地’小学12个孩子考得太好了,最高分是206分,最低分是135分,都超过我们今年115分的录取线。”

农加贵这才放下心来,他偷偷抄了孩子们的成绩,把这个消息带回“麻风村”,全村一片高兴。从那以后,“麻风村”有了一个新名字——落松地村。

在带着孩子们体检取得健康证后,落松地小学第一届毕业的孩子全部以优异成绩被县城的初中录取。农加贵一个人带着10多个孩子,背着大包小包的,走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把孩子们送进了县城的中学,“孩子们,你们都长大了,要好好读书,要听老师的话,今后的生活只能全靠你们自己,如果有人欺负你们,你们就给我跟我说……”农加贵絮絮叨叨对孩子们说了很多,孩子们哭了,农加贵也哭了。

农加贵和学生们在一起。农加贵 供图

在落松地村,农加贵不仅是令人敬仰的老师,更是所有村民的家人。曾经,农加贵能调离落松地村。农加贵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学生,学生们沉默了很久,“老师今后还会来看我们吗?我们把你送到新学校,我们想和你多待一会儿。”那天雨下得很大,雨里送行孩子们有的披着雨衣,有的就把肥料口袋披在身上,农加贵分不清脸上流下来的是雨水还是泪水,“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离不开松落地了。”

38年来,农加贵在这里一共招收了12个教学班,送出了126名学生。他们怀揣着父辈一生未能如愿的梦想融入了社会大家庭,很多学生当上了公务员、老师、警察,知识帮他们改变了命运。曾经闭塞的小山村也已经摆脱了疾病与贫困,成为文山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张云梅:好老师更是“好妈妈”没有爱的教育都是空中楼阁

张云梅的同事李老师说:“我们听过见过的好老师很多,但就无私奉献和拼命干活这两方面上来说张云梅和张桂梅校长真的神似,所以我们都叫张云梅‘小张校长’。”

自从2007年9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并担任班主任以来,张云梅18年兢兢业业,挥汗如雨,硬是把自己从一个青葱小姑娘熬成了好老师“好妈妈”。她节衣缩食,先后帮67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垫付过学杂费、医药费,共计43000余元;帮扶158名迷惘弃学的孩子重新树立梦想,回归学校成就了自己;先后将819名来自大山的孩子送进高校大门圆了大学梦。

张云梅老师刚进教室,孩子们就围了过来。 张云梅 供图

2007年9月,张云梅到马龙二中工作,18年的时间里,她一直担任班主任从未间断,先后担任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备课组长、年级主任、教研室主任等。18年来,张云梅不知为学生做了多少“鸡毛蒜皮”的事。寒冷的冬夜,她提着热水瓶奔走在学生宿舍之间,让同学们喝上热乎乎的开水,看着学生钻进温暖的被窝,她才放心地离开宿舍;学生生病了,张云梅给他们买药送水,陪他们到医院输液;有时学生外出看病回学校晚了,张云梅会像母亲一样将他们带回自己的家里休息;当学生因家境发生变故而意志消沉时,她用爱的火种点亮学生对人生的向往之光;当学生迷恋网吧而不思进取时,她把爱的甘露洒在学生心田,帮助他们戒掉网瘾,回归课堂;面对生活拮据的学生,她为他们代交学杂费、书费……18年如一日,校园里随时都有她的身影。

张云梅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张云梅 供图

2009年国庆节收假后,张云梅班里一名女生小朱(化名)同学未到校,第二天,张云梅在家访中得知小朱因与父母发生口角而离家出走,第三天凌晨,张云梅接到小朱打来的电话,她只会说“对不起对不起”,还没等张云梅问清楚她在哪里?电话就被挂断,回拨接通后才知是广西南宁火车站的一个公用电话,从对方口中得知小朱刚刚被一名男子带走。挂断电话后,张云梅与爱人连夜骑摩托车赶到小朱家里,告之情况十万火急。小朱的父母虽然着急,但表示无力去寻找。无奈,天一亮张云梅立马赶到派出所报案。四天后的中午,张云梅又接到小朱的电话,她哭着求张老师去接她,紧跟着有一个男子在电话里告诉张云梅,小朱向他们借了2万元钱,叫必须带上钱去接。这才明白,小朱遇到了骗子。

张云梅不敢告诉家人,买了一张票一个人坐火车前往广西寻找小朱。千里走单骑,她在赌命。不到30个小时,接到骗子打来的20多个电话,张云梅没睡过一分钟,绞尽脑汁与骗子周旋,让他们放松警惕在火车站等候。在南宁铁路警察的帮助下,小朱同学终于获救。当小朱哭着向张云梅奔来,她一把紧紧搂住颤抖的小朱,喜极而泣!而小朱同学的一生,也因为这场噩梦被彻底扭转,她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从此发奋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如今小朱已就职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下属企业。

学生给张云梅写的信

每当回首往事,小朱都眼泪婆娑:“是张老师张妈妈挽救了我,挽救了我们这个家庭,我终生都难以报答她!”看到自己的学生及家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是一种幸福,张云梅始终坚持将这种幸福传递给学生们,相信心灵之剪,必将裁出叶绿枝头,收获师情的温馨美好。

张云梅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张云梅 供图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张云梅的座佑铭。2024年3月中旬,42岁的张云梅生了二胎宝宝,刚剖腹产满月,她竟然“狠心扔下自己的孩子”毅然决然地投入到高三的班主任及教学工作中去了。张云梅常说:“没有爱的教育都是空中楼阁,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无邪的笑靥,就有一种使命和责任在心间升腾。我暗下决心,不但要当好孩子们的好老师,更要当好孩子们的好妈妈,照顾好每一个孩子,愿他们沐浴阳光雨露长成参天大树!”

策划:浦美玲

统筹:李洁

编辑:孙寅翔 范春艳 何宣颖 胡津滔 崔庆波

设计:奎佳良 孙寅翔

来源:云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