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抉择

B站影视 2024-11-23 08:58 2

摘要:在后来的岁月里,一个奇怪的念头常常缠着我——假如我哥哥不夭折,大字不识的母亲是绝对不会从数千里外的山东跑到四川去找我父亲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母亲不来找我父亲,父亲肯定会在四川再找一个川妹子,因为我所知道的那些南下干部,至少百分之七十以上,在老家有媳妇的,根本

我是1952年在重庆出生的。

在后来的岁月里,一个奇怪的念头常常缠着我——假如我哥哥不夭折,大字不识的母亲是绝对不会从数千里外的山东跑到四川去找我父亲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母亲不来找我父亲,父亲肯定会在四川再找一个川妹子,因为我所知道的那些南下干部,至少百分之七十以上,在老家有媳妇的,根本也用不着办什么离婚手续啥的,就在外面又找上一个年轻有文化,关键是城里的姑娘了。

如果真那样,这个社会现实中实实在在的“我”,会在哪里?

反过来再问一下:如果我母亲不到四川找我父亲,我父亲和一位当地的姑娘结合,还会是我吗?生活的现实是没有如果的,现实是一种存在,而现实存在就是对“如果”和“假设”的否定。

图1 左起依次为:大表姐、妈妈、李胜利、大姑。摄于1950年

在老家夭折的大哥,叫李胜利,是抗战胜利以后出生的。家里的相册中有一张大哥形象的照片(图1),照片上的母亲、大姑在前排坐着,站在一边的是大姑的女儿——我的大表姐;大哥依偎在母亲腿上,大约三四岁的样子,虎头虎脑的很帅气。

1949年,父亲南下后,母亲在老家带着我的大哥,还伺候着年迈的奶奶。大哥那时有三四岁,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受伤,因山村连最起码的医疗条件都没有,而不幸夭折了。没了孩子的母亲,失去了在老家待下去的希望。在老家五奶奶和大姑的鼓动下,毅然于1950年踏上了到四川千里寻夫的路程。

1980年时,电视正播映日本电视连续剧《咪咪流浪记》,每当我听到电视剧主题曲响起时,不知怎么的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把歌词中的“爸爸”变成“丈夫”——

落雨不怕 落雪也不怕

就算寒冷大风雪落下

能够见到他

可以日日见到他面

如何大风雪也不怕

我要我要找我爸爸(丈夫)

去到哪里也要找我爸爸(丈夫)

我的好爸爸(丈夫)没找到

若你见到他就劝他回家

这种无端的联想,使我每当听到这首主题曲时,都会潸然泪下。因为我母亲当年三千里寻夫时的境遇,与之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识字的母亲唯一知道的,就是父亲在重庆市邮局工作。

她就是挎着一个蓝色的印花包袱(当2017年父亲和我回山东老家时,他又一次提到了这个“蓝色的印花包袱”,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不知有多少次提到了这个“蓝色的印花包袱”,我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父亲说:这个蓝色包袱印证着你母亲千里到四川的困苦与艰辛,要好好保留着它。但最终再也没找到它了),里面包着满满一包袱煎饼,踏上寻夫的艰辛历程。

图2 左起依次为:妈妈逯克俊(怀抱者妹妹李建华)、爸爸李在永、笔者。摄于1953年12月

母亲说,她是从南京乘木船溯长江而上的。从来没出过门的母亲,一个人在船上待了半个多月,也不敢和别人说话。饿了就吃点煎饼,渴了就用碗在水缸里舀点水喝。母亲后来说:在船上的那些日子,她一直提心吊胆,船在长江汹涌的波涛中总在剧烈不停地摇晃,使她因晕船呕吐不停。她说在那些日子里她感觉自己真得不行了!

不过好在哪里都有好人,船上的一位山东老乡,听说她是到重庆寻丈夫的,自告奋勇地当向导,把她带到了重庆邮政局。就这样在迷迷糊糊、跌跌撞撞的一个多月后,母亲居然真的找到了父亲。然而让母亲留下终身遗憾的是,她当时没留下那个好心人的姓名与地址,每每说到这事,母亲总是追悔不已,难以释怀。

于是我想:人的一生中总是充满了无数的机缘,每天,我们相遇的人可能成百上千,一生有交集的人不计其数,但最终能成为朋友的人也就只是三五人而已。而母亲相遇的那人则可能是上天安排来为她带路的吧,他的作用也许就是仅此而已。

当我长大些懂点事时,不止一次听母亲说过:当初如果你爸爸不要我,就是一句话的事,因为那时很时兴休了老家的老婆,新娶年轻(我算算其实那时母亲也就只有二十三岁)有文化、有气质的城市姑娘。

后来父亲也不止一次说起过:当那天你妈妈来到我单位时,确实太突然了。父亲说:你妈妈没有文化,也从没出过门,居然只身一人,辗转几千里找到了我,她的这股韧劲和毅力就叫我佩服。

母亲说:我永远忘不了你爸爸单位的那个人,竟然经常当着我的面怂恿你父亲快把我送回老家去!

我估计那时候父亲肯定也动过心。从他带领女子中队南下开始,他身边应该不缺年轻的有文化的姑娘。我当然知道在那个年代,革命军人在姑娘们心目中的位置,在姑娘们的心中他们就是英雄,她们愿意为这些英雄奉献自己的一切。而此时我父亲应该是具备了这一切的——他年轻帅气、资格老、有文化,并且已经是重庆市邮局的军代表了。

后来从母亲的言谈中,我琢磨出了那个时候父亲在母亲去留问题上还是摇摆不定的。母亲对我说:我生了你刚满月,你爸爸又因琐事和我吵了起来,还叫我滚!母亲说当时她气晕了,一气之下趁父亲上着班就拿了我的用品抱着我直奔朝天门码头方向走去。母亲说她当时只觉得脑子一片空白,一路走一路问,终于到了朝天门码头了,才发觉自己身无分文。

父亲说:当他下班回到家时,发现妈妈和我都不见了,当时就急出了一身汗。你妈妈没文化不识字,在这城市里真会迷路的,她能去哪里呢?

父亲一边走,脑子飞快地转着——“朝天门码头”。父亲说:我一下想起了你妈妈一定是去了那里,因为她从山东来重庆就是从那里上的岸。1952年的重庆与外省连接的通道,恐怕就只有长江这条水道了。

后来母亲说当她看到爸爸时,眼泪就止不住地往外流,心里那个委屈她一生都不会忘记。父亲说当他看到泪流满面的妈妈时,二话没说就把我从妈妈怀里夺过来,拉着妈妈就往回走。在后来的岁月里,当父母说起这件事时,都不约而同地说起“对方的不容易”。

父亲说:你妈妈这一辈子太苦了,在老家时,她对你奶奶的好,那是有口皆碑的,我不能没良心,一个人如果没了良心就不是人了。

“一个人如果没了良心就不是人了”——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后来的岁月里,我们再没见父母吵过架、红过脸。这些过去发生的事,都是在我们成人后,父母讲给我们听的。

图3 前排左起依次为:弟弟李建川、妹妹李建华、笔者、小妹李建美;后排左起依次为:爸爸李在永、妈妈逯克俊、三叔李在照。摄于1956年3月

我们家是1953年搬到宜宾的。那时国家鼓励生孩子,所以我们家的兄弟姐妹出生时间都很密:1953年,我妹妹李建华出生;1954年,我小妹妹李建美出生;1954年我弟弟李建川出生。

弟弟出生后,我父亲就做了结扎。

在宜宾邮局的事我毫无记忆。后来在宜宾地委的事自己就有了些碎片记忆——比如除“四害”,记得父亲半夜归来,把我们吵醒了,我被父亲那个大大的网兜里塞满“叽叽喳喳”的各种鸟儿给搅和得一下睡意全无,一天都处于极度兴奋中。还隐约记得在地委机关幼儿园,我拉在床上后又哭又闹的景象。记忆比较深的是地委院内的一帮小朋友分成好、坏两伙打仗,我扔出的一块小石子一下打中了刘安兵的头部,他一下哭了起来。我吓得赶紧跑回了家中,不一会儿刘安兵的母亲带着他来到我们家,母亲二话不说就把躲在蚊帐后面的我拉出来好一顿揍。当时刘安兵的父亲是宜宾地委书记,母亲是宜宾市委书记。前几年一位朋友看了我写的这件事,帮助我联系了刘安兵,当我说起这件事时,他竟然没有一点记忆。刘安兵和我同岁,那个年龄的孩子能记住三两件事就不错了。

直到现在,我也不清楚我们家在宜宾地委院子里住了有多长时间,估计有两三年吧,常在一块玩的小朋友也应该不少,但就只记住了刘安兵一个人,而这记忆应该源于我用石子砸破了他的头,在内心留下的深刻印记吧!

在宜宾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带我去理发,当我听到父亲对理发的师傅说要给我剃光头时,我一下急了眼,又哭又闹舞胳膊蹬腿的,父亲终于答应我,不剃光头了。这件看似小小的往事,在后来的岁月中一直伴随着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中窥见了父亲的仁义宽厚。自记事以来,父亲就没动过我们兄弟姐妹一指头。自记事以来,就没见父母红过脸,这大概是源于母亲忍辱负重和父亲仁慈宽厚的性格吧!

父亲是一个感情细腻、充满情怀的人。中学毕业后,我以知青下乡的身份回到山东老家,后一直在淄博工作。1979年儿子出生,我高兴地马上跑到邮局排队给父亲打长途电话。父母的高兴自不必说,在几个月后父母专门回来看望孙子(那时父亲还上着班),父亲说就是在我给他打电话报信那天,他一下戒掉抽了三十多年的烟,因为他不愿意让烟熏着孙子。我知道有烟瘾的人戒烟是很困难的,在父亲戒烟这件事上,我看到的是一种深沉的爱。

戊子年(2008)春节我们回家时,看到了珙县县委、县政府在2007年重阳节“夕阳美”活动中为父母“钻石婚”赠送的牌匾。据说在那一年的“夕阳美”活动中,“金婚”有几对,“钻石婚”就只有我父母一对。当我看到这个纪念匾牌时,那些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像过电影似的在我眼前映现……

我母亲是2013年去世的,算起来他们执手偕老共同度过了六十八年的时光。能够共同生活六十八年的夫妻是不多的,我深信这福分是他们共同修来的。

还有一件让我永生不能忘怀的事——2017年当父亲知道我们要一块回山东老家时,他让我们开车把他送到珙县烈士陵园,在那座小山的侧坡上埋着我的小妹妹李建美,她是1960年五岁时患脑膜炎夭折的。当时就在那里挖了个小土坑埋了。整整五十七年过去了,那座小坟头早已没了一点痕迹。只见父亲到了那处大约的位置上,指挥我刨开了土层,让我从那里掬起两捧土,放在父亲早已准备好的小红布袋中,当我听到父亲的念叨“建美,爸爸来带你回老家了”时,眼中的泪一下掉了下来……

父亲逝于2021年,享年一百岁。有道“仁者寿”,我相信父亲的福寿都是他的宽厚仁慈修来的。

|

以上图文选自《老照片》第143辑

文图 | 李东川

来源:潇洒济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