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地球板块传奇

B站影视 2025-01-09 10:27 2

摘要:台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都和地球板块运动、海陆构造相关。其实,从我们呼吸的氧气、栽种农作物的土壤,到煤、石油等矿物能源,乃至整个地球生态环境,无一不和板块运动相关。从某个意义上说,地层深处发生的事,决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近期,译林出版社精心策划并推出少儿科普新书

台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都和地球板块运动、海陆构造相关。其实,从我们呼吸的氧气、栽种农作物的土壤,到煤、石油等矿物能源,乃至整个地球生态环境,无一不和板块运动相关。从某个意义上说,地层深处发生的事,决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近期,译林出版社精心策划并推出少儿科普新书《生命之舟:漂移的板块》,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插图,向孩子们讲述地球板块运动的故事。全书不仅涵盖板块构造论的基本原理,还通过简洁生动的叙述让读者了解到板块构造、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该书作者冯伟民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名誉馆长,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全国古生物学首席科技传播专家,著有“生命的悸动”系列丛书、《进化史诗16讲》《了不起的化石》等。作品曾入选“中国好书”榜单,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冯伟民之前大部分作品的主题是远古生物,然而在长期的科普创作中,他发现要讲清楚地球生态的奥秘,环境因素是绕不过去的环节,便着手撰写“蓝色星球”丛书,从板块构造、气候变化和大气成分三个方面为孩子讲述不一样的地球故事。《生命之舟:漂移的板块》是该丛书的第一本。据悉,2025年,译林出版社还将陆续推出该系列的第二、第三本:《生命之风:变幻的气候》和《生命之本:氧气的潮汐》。全套丛书采用全彩印刷,选用丰富图片,生动展现远古时期的地貌特征、地质现象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增添趣味。

地球板块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随着地球圈层结构的演变产生。这个过程漫长而复杂,从地幔对流、地壳形成并裂变到大陆漂移,经历了几亿年,并且不停循环。板块运动的开启使地球成为太阳系内唯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星球。这一运动不仅塑造了地球的面貌,还为生命的诞生和演化提供了条件:它促使大陆增生,促进了有氧环境的形成,营造了宜居气候。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里,板块运动极大地改变了地球面貌,它就像是一位伟大的雕塑家,不断地塑造地球的地质、地理、地貌,创造出令人震撼和畏惧的火山与地震,令人心旷神怡的海洋和湖泊,以及让人心生敬意的崇山峻岭和大江大川。斗转星移,海陆变迁,板块运动所营造的地球环境,在不同地质时期呈现着不同的自然面貌,滋生和繁衍了不同的生物群体。从远古的原始生命到恐龙时代的巨兽,再到现代的动植物,每一个物种的出现和消失都与地球板块的运动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板块运动,今天的地球将迥然不同,它可能没有高山、没有海洋、没有四季变换,而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生态系统也将不存在。

虽然人类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颗星球上,但直到大约60年前,人们才对脚下的板块有了完整、科学的认知。在此之前,地球的构造和演变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只能通过地质学的初步研究和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来作出推测。

1912年,一位名叫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德国气象学家偶然间瞥了一眼世界地图,被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形状所吸引,激发了关于大陆漂移的灵感。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学和地质学的飞速发展,人类才揭开了地球表面动态变化的神秘面纱,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另外,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科学家们依靠的除了非凡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有强大的现代技术手段——大洋钻探。它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关键的实证支持。通过在深海钻取岩芯样本,科学家们能够分析海底地壳的结构和成分,揭示了板块运动的历史和模式。大洋钻探不仅证实了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性,也让我们对地球的过去和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如今,板块构造学说已经写入中学地理教科书。板块构造学说创立的过程既闪耀思维的光芒,又显示科技的力量,本身就是科学探索史上的一段精彩传奇。青少年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收获知识,更能在心中点燃对科学探索的无尽热情。

人类在目前探索能及的范围内,发现其他星球都是一片死寂,唯独我们的地球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地球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什么机缘巧合,使它能够孕育出多姿多彩的生命?科学家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本书写道:“19世纪以来,随着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和古生物学方面的大量发现,人们对地球生命的诞生、生态系统的产生和演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但这还远远不是全部真相。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类科技的巨大进步,使人们的目光投向了大陆和大洋之下的岩石圈。伴随一系列重大地质现象的发现,更加令人吃惊的事实才逐渐显现出来。我们脚下的地球并不是一个死寂呆板的球体,它是‘活动’的,从诞生的那一刻直到现在,内部都在一刻不停地运动。岩石圈物质和大气、水一样,进行着周而复始的循环。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被称为板块。我们就居住在上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在地球表面极其缓慢地漂移,每年移动几厘米。这种移动看起来对地球上的生命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其实是极为重要的生命驱动力。板块运动使生物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生物从简单走向复杂,演化出难以计数的种类。生物演化史上一系列重大演化事件,如多细胞生物大发展、生物登陆、生物类群更替,乃至人类诞生,都与板块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板块运动使自然环境与生物界有了紧密的关联,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为生物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创造了无数的生境。 ”

地球板块的未来究竟会如何演变?它们会继续在地球表面不停地漂移,如同古老的舞者遵循着自然的节奏,还是终究会迎来静止的那一天?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和好奇的探索者。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改变,是否会对这些巨大的岩石板块产生影响?人类是否在无意中加速或减缓了它们的运动?在追求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同时,该如何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维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面对这些疑问,相关编辑告诉记者,《生命之舟:漂移的板块》将从科学的角度,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给出答案。随着对地球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人类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作规律,还能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找到人类与地球共存的最佳路径。比如大陆漂移的发现:“15世纪,哥伦布的舰队抵达美洲大陆。这不仅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迈出了认识地球海陆分布的重要一步。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了。热那亚加拉塔海洋博物馆收藏了一幅绘制于1570年的古地图《地球大观》,它已经初步勾勒了地球海陆分布的大致格局,这对后人通过地图认识地球产生了重要影响。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就注意到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轮廓大致吻合的现象,并提出了南、北美洲与欧洲、非洲曾经可能是连接在一起的。后来,又有一些欧洲的地质学家注意到南半球各大陆上的地层、构造相当一致,因此推断它们在远古时代曾是一个统一的大陆,并将它命名为‘冈瓦纳古陆’。1889年,美国地质学家达顿提出了地层物质分布平衡理论,认为大陆下面岩石密度比海洋下面岩石密度小,所以大陆可以像冰山浮在海上一样浮在海洋地壳上。这一理论是通向大陆漂移说的重要桥梁。”

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与第四纪地质专家刘嘉麒在序言中表示:国家大力倡导提高全民科学素养,那么就需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大自然的演变就是一部最好的史书,懂得进化,方知天地万物如何而来;理解地球与生命的关联性,才会更加珍惜地球家园。因此,了解地球演变与生命进化是获取科学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此外,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苏青,科普中国专家、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张洁也向小读者大力推荐这本书。苏青教授认为“这是一部引导青少年珍惜地球家园、呵护自然环境的优秀科普图书”,他特填《浪淘沙》词一首,专予推荐:“板块塑山川,活力无边。氧增大气演新篇。气候无常交替变,影响绵延。进化路维艰,适应求全。自然史书动心弦。释理传知青少益,文美图鲜。”张洁说:“《生命之舟:漂移的板块》告诉我们,笨重的岩石也有精彩故事,凝固的板块也在不停地运动。正是由于岩石圈板块的碰撞或离散,山脉拔地而起,海陆不断重组,自然面貌持续更新,地球生命从此勃发。”(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来源:第一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