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也有“新花样” 上海热体感实验室教你如何“暖”得刚刚好

B站影视 2025-01-09 10:01 3

摘要:在由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复旦大学等机构共建的上海首个热体感实验室,通过可穿戴式人体健康参数传感器,科学家们可以进行环境对人体健康的研究。他们有了怎样的新发现?这些发现会给未来人们的取暖或制冷方式带来哪些新花样?

本文转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到了冬天,取暖是大家都会关注的问题。但是什么样的温度、湿度和风速对人体最健康,同时又能达到节能低碳的效果呢?这个问题还得通过科学研究来解答。

在由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复旦大学等机构共建的上海首个热体感实验室,通过可穿戴式人体健康参数传感器,科学家们可以进行环境对人体健康的研究。他们有了怎样的新发现?这些发现会给未来人们的取暖或制冷方式带来哪些新花样?

在位于上海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热体感实验室内,加湿器、除湿器、空调、地暖等调节着整个房间的温湿度。除了这些常规设备外,实验室里最引人注目的装备是一套科技感满满的穿戴设备。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博士刘柏梁拿起一个黑色的布满电线的尼龙帽给记者戴上,电脑上瞬间出现了记者的脑电波和跳动的数据。

刘柏梁:它是一个湿电极的脑电帽,每一个点位都是用生理盐水浸泡过的。现在电脑上展示的就是脑电的脑地形图的情况,它不同的颜色变化就说明:您比如在颞叶它的脑区的它的一个频率的变化,目前可以看出来就是在这个环境下大脑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能够对人的创造性和思维活跃性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对肌电和皮电的一个数据也能看出来,目前这个环境对人体的呼吸的平稳状态也是有益的,肌肉属于比较松弛的状态。说明在这个环境下,我们对人体的整体舒适性还是有好处的。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青年研究员王丽娜告诉记者,他们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参数,通过大量实验来观察志愿者的身体参数变化。

王丽娜:我们还会做一些行为学的实验,比如说我们会让他们搭乐高,这是对他们创造力的一个判断,还有阅读,是对他们阅读准确率的判断。还有调查问卷,这个调查问卷是志愿者的一个主观(判断),就是说他们认为这个环境是不是他们认为舒适的,这是他们自己主观的判断,我们也会通过我们客观的这些实验数据来进行一个最终的综合性的判断。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将在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多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人体对这些环境下的各类反应参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王丽娜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王丽娜:未来室内居家设备,包括空调,可能都是定制化或个性化的,我们通过大量志愿者参加实验获得了海量的数据。现在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解析这些生理数据,最终目的不仅是获得结果,而是得到科研证据,为企业产品提供指导。比如对温度、湿度等多个参数的研究,我们发现即使在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情况下,风的感觉不一样,也会对志愿者的生理参数有显著影响。

科研人员在实验中发现不同的人群对温度、湿度、风速的感知和需求是不一样的,在某个特定的温度下,人的创造力将发挥最大效用。另外,王丽娜强调,夏天睡觉时并不是空调温度越低越好。

王丽娜:夏天睡觉时温度高一些比如27摄氏度对人的深度睡眠更有利。所以,我们通过研究告诉大家,不用把温度调得那么低,一方面对健康有好处,另一方面也起到节能作用。

时值冬季,很多人讨论室内温度多少合适、睡觉时脚应该在被子里还是被子外等问题。热体感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冬天开地暖或者空调不是温度越高越好。

实验认为,通过空气环境调控可以影响人体健康。这些研究结论为居家环境的个性化定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节能提供了新思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邹叔君指出,科研人员的这些最新发现将进行成果转化,引导室内居家设备走向定制化和个性化。

邹叔君:热感实验室是一个供需匹配的结果,大企业提出技术需求,通过我们的平台让需求和高校成果进行匹配。实验室是成果转化的物理呈现,我们希望让大家看到可呈现、可体验、可感官的方式。

某空调厂商技术开发研究院课长蔡诗介绍,拿到科研人员科学验证后的结果,他们将开发出更匹配人体健康需求的新一代取暖或制冷产品,满足人类更精细化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蔡诗:我们希望更科学地为用户提供空气解决方案,所以与高校合作,通过合作项目深入研究不同空气参数对人的健康舒适影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下一代产品,更新迭代原有技术,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环境。

而热体感实验室只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其中一个项目,邹叔君透露,关于绿色低碳,中心还将有更多的项目入驻。

邹叔君:我们基本上一年做一次评审,验证成功的项目会出站,同时向社会邀请新的需要验证的项目加入,有一个不断的“入站-服务转化-出站”的流程。

来源:环球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