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道 | 椎管内分娩镇痛后突发高位截瘫一例

B站影视 2025-01-09 09:12 2

摘要:产妇,28岁,165 cm,77 kg,因“停经39周,阴道流水1 h”入院。既往无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等慢性病史,产妇孕期无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背痛等特殊病史,产前检查共计16次,未见明显异常。体格检查:双下肢活动自如,肌力正常。辅助检查:Hb 133 g

珍稀动物保护日

珍爱动物 人人有责

珍稀动物保护日

珍爱动物 人人有责

产妇,28岁,165 cm,77 kg,因“停经39周,阴道流水1 h”入院。既往无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等慢性病史,产妇孕期无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背痛等特殊病史,产前检查共计16次,未见明显异常。体格检查:双下肢活动自如,肌力正常。辅助检查:Hb 133 g/L, Plt 238×109/L,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HR 110次/分。入院诊断:(1)胎膜早破,GP1 0孕39周,左枕前位;(2)窦性心动过速。拟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入院后规律宫缩,宫口开大3 cm,宫缩间歇3~4 min,持续时间8~10 s,VAS疼痛评分8分,强烈要求行分娩镇痛。麻醉科医师充分评估并取得知情同意后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入麻醉操作间,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 HR 87次/分,RR 21次/分,BP 115/76 mmHg。取右侧卧位,10:50顺利完成L2-3硬膜外穿刺置管,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改为仰卧位后硬膜外给予未添加肾上腺素1.5%利多卡因3 ml,观察5 min产妇未述不适,测平面连接脉冲式分娩镇痛泵,脉冲泵配方:0.1%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0.5 μg/ml,负荷剂量8 ml,背景剂量8 ml/h,自控量每次8 ml,锁定时间15 min。10 min后测试针刺镇痛平面T10水平,VAS疼痛评分4分,下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0级。14:50产妇顺娩一女婴,体重3 800 g,1 min Apgar评分9分,阴道出血300 ml。16:00拔除硬膜外导管,导管内无血液及脑脊液,穿刺点无出血。硬膜外累计给药56 ml,PCA 1次。此时产妇双下肢肌力正常,活动自如,产后观察2 h后安返病房。20:10产妇自述突然背部疼痛,未述心慌胸闷等不适,心电监护:HR 135次/分,RR 32次/分,BP 82/43 mmHg。床旁心电图:极度心动过速135次/分,P-R间期缩短,ST-T段异常,随后出现双手麻木、剑突下无知觉及双下肢肌张力降低。查体:双乳头连线以下肢体感觉严重减退,左上肢肌力5级,右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0级,双膝腱反射消失,双侧巴氏征阴性。血压进行性下降,给予去甲肾上腺素0.05 μg·kg-1·min-1静脉泵入维持血压,氢化可的松200 mg静滴。急请神经外科会诊,21:30行颅脑、颈椎、胸椎MRI:C62水平硬膜外病变,考虑出血(图1)。转至综合性医院神经外科,23:40急诊于全身麻醉下行“C62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动静脉畸形切除并血肿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探查见暗红色陈旧血凝块位于硬膜外,清除血凝块,可见硬膜外灰褐色病变组织,质地略韧,血运丰富,为畸形血管组织,有多条静脉供血。手术顺利,手术时间5 h 30 min,术中出血量约1 200 ml,输红细胞6 U,血浆400 ml,输液2 000 ml,尿量500 ml。手术结束20 min后产妇意识清醒,带气管导管转入ICU,术后4 h拔除气管导管。术后第1天,产妇生命体征相对平稳,诉右上肢麻木,双下肢感觉较前好转。查体:双上肢可自主活动,右下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0级。双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2.5 mm,右侧直径1.5 mm,对光反射双侧灵敏。术后第2天,产妇自诉右上肢仍有麻木感,双下肢感觉较前好转,左下肢感觉好于右下肢。查体:左上肢肌力5级,右上肢肌力5 -级,右下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2级,左脚趾能活动。给予甲钴胺0.5 mg肌注,1天1次、甘露醇125 ml 静滴12 h 1次、地塞米松5 mg静滴 6 h 1次等药物治疗至术后第9天,产妇诉双下肢感觉较前好转。查体:双上肢肌力正常,左下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4级。转至康复医院继续行系统康复治疗,术后3月随访患者可自行站立,左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Barthel指数60分,术后1年随访患者可自行缓慢行走,左下肢肌力4++级,Barthel指数70分,术后6年随访患者可自行行走,左下肢肌力4+级,Barthel指数75分(Barthel指数评估内容共10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总分相加为自理能力分级,重度依靠,总分≤ 40分,中度依靠,总分41~60分,轻度依靠,总分61~99分,无需依靠,总分100 分)。讨论脊髓动静脉畸形为少见的先天性脊髓血管异常病变,其发病率约占脊髓占位性病变的16%,这种畸形血管破裂所导致的出血约占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30%[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后背痛和神经根痛,进行性肢体功能障碍,包括截瘫和感觉障碍,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其致病机制主要为动静脉之间分流产生“窃血”,引起脊髓缺血和脊髓表面的畸形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压迫脊髓[2]。其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而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确诊的金标准。妊娠期内分泌的改变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影响,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以及血容量的增加均导致孕妇容易发生脊髓动静脉畸形的破裂。用力分娩的Valsalva样动作,可使硬膜外腔保持较高压力,而宫缩也可使硬膜外静脉血管压力增加。上述因素均可导致动静脉畸形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张青林等[3]研究证实硬膜外腔给药后可一过性升高硬膜外腔压力(epidural pressure, EP),而EP的增加会影响硬膜外静脉压力,使动静脉畸形的静脉引流进一步恶化,静脉高压是产生神经功能缺损的最重要因素,静脉压持续升高导致周围脊髓组织水肿。本例产妇动静脉畸形破裂发生在硬膜外注射后8 h,且破裂位置远离穿刺点,无法单用硬膜外麻醉注射药物引起的压力增高来解释,考虑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脊髓动静脉畸形部分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但其致残率高,预后差,误诊率较高。麻醉科医师应充分了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学过程,椎管内麻醉操作前应详细询问病史,高度警惕围产期出现的急性或者反复出现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特别是颈部和手臂刺痛感,麻木感等临床表现,行神经系统查体,必要时可行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可明确诊断,其敏感性较高。一旦确诊硬膜外血肿,应在其未对脊髓造成永久性损伤前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解除压迫,硬膜外血肿形成后8 h内手术对术后康复更有意义,早期的激素冲击治疗可减轻脊髓局部水肿,而术后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对提高产妇生活质量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略。

DOI:10.12089/jca.2024.12.022

来源:新青年麻醉论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