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CRA的病理机制复杂,其中铁缺乏(ID)是重要因素之一,且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铁剂治疗C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导 语
12。CRA的病理机制复杂,其中铁缺乏(ID)是重要因素之一,且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铁剂治疗C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1。临床实践中,为了保障CRA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规范化使用静脉铁剂至关重要。在此,医脉通特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教授通过对最新相关指南进行深入解读,详细阐述静脉铁剂治疗CRA的用药要点及注意事项,旨在为CRA患者的诊疗提供更为科学、规范的指导,最终提高CRA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医疗安全。
谨守规范,合理用铁
——静脉铁剂在CRA治疗中的应用要点
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RA会加剧肿瘤缺氧,而缺氧不仅产生影响肿瘤播散的蛋白质组学改变,导致肿瘤恶性进展,同时缺氧也会影响多种抗肿瘤治疗的效果,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1。此外,CRA和乏力是导致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多个临床研究也发现,对于已经出现贫血的患者,经过治疗且贫血改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11。对于铁剂的使用指征,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14指出,对于绝对性铁缺乏[血清铁蛋白(SF)1,4相较于口服铁剂,静脉铁剂具有诸多优势。首先,静脉铁剂能够被人体完全吸收,起效快,无胃肠道刺激症状,较口服铁剂还具有疗效优势。此外,功能性铁缺乏患者肝脏合成铁调素增加,抑制肠道铁的吸收,同时降低体内的铁转运,导致可利用铁不足(转铁蛋白结合铁),因此口服铁剂在这种情况下效果差,而静脉铁剂可以克服上述原因导致的“铁阻滞(iron block)”,有效纠正贫血1。2025年V1版NCCN造血生长因子指南指出,许多CRA患者可能对口服铁剂无反应,当患者因不耐受而无法口服铁剂,或者其所需铁剂量高于口服铁剂所能提供的剂量时,鉴于多数研究显示静脉铁剂在疗效等方面优于口服铁剂,专家组建议,在大多数情况下,CRA患者应使用静脉铁剂进行治疗4表1 不同静脉铁剂的试验剂量、用药剂量和途径
图1 特定静脉铁剂治疗相关低磷血症的发生机制
相较于其他非肿瘤患者,肿瘤患者在接受FCM治疗后可能更容易发生低磷血症,因为他们已经存在低磷血症的危险因素,如使用骨改良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和地舒单抗)、接受会影响近端肾小管功能的化疗,存在营养不良等12。一项纳入174例实体肿瘤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12显示,超过三分之一(36.0%)的实体肿瘤患者在FCM给药后可能发展为中度至重度低磷血症,并在首次FCM给药后16天内达到峰值,中度至重度低磷血症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2.4天。基线血磷水平可能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应考虑进行干预,以降低低磷血症的风险。多项研究表明,较其他静脉铁剂,FCM给药后低磷血症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最高11,13。发生率方面,据报道,常见的静脉铁剂治疗后低磷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蔗糖铁(0.8%~22.0%)、低分子右旋糖酐铁(0.0%)、FCM(45.0%~75.0%)、多聚糖超顺磁氧化铁(0.9%,我国未上市)及异麦芽糖酐铁(4.0%)13。严重程度方面,在一项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中,与多聚糖超顺磁氧化铁组相比,FCM组患者在第8天时血磷水平显著下降;在输注结束2周后,FCM组患者平均血磷水平较基线血磷水平下降了40%13。持续时间方面,在对PHOSPHARE研究的二次分析中发现,40.0%(46/115)接受FCM治疗的患者自基线起第35天出现了持续性低磷血症,而异麦芽糖酐铁组患者均未发生13;在其他临床研究中,部分FCM组患者的低磷血症甚至在首次输注后70天仍不能缓解1314。FCM输注引起的低磷血症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疲劳、由骨软化症引起的骨痛、呼吸系统症状、恶心、呕吐和腹泻、假骨折以及明显的肌肉无力15;重度低磷血症患者可以有近端肌病、横纹肌溶解等严重表现16。中国获批的FCM药品说明书提示,在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疲劳加重、肌痛或骨痛,需及时就医13。专家建议,需要重复剂量给药的患者应避免使用FCM,对于明确需要重复输注FCM的患者,在第2次输注FCM的1周前应检测血磷,若血磷≤0.64mmol/L,应暂停第2次输注,并持续监测至病情改善13。当患者出现低磷血症相关症状或存在慢性磷酸盐耗竭风险时,需及时停药,并补充磷酸盐13。结 语
CRA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而静脉铁剂是重要的治疗方法,较口服铁剂具有诸多优势。熟练掌握静脉铁剂的规范使用,对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至关重要。磷对生命体的正常运转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FCM容易导致低磷血症,对机体造成诸多危害,因此临床实践中需密切监测血磷并及时处理,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希望今后加强静脉铁剂使用相关培训,使临床医生熟练掌握各种静脉铁剂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保障疗效的同时为CRA患者的治疗安全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叶峰 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肿瘤内科主任
国家肿瘤学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临床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厦门市本土领军人才支持计划
任厦门市抗肿瘤药物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研究成果在ASCO、ESMO大会上进行交流展示,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Mol Ther、Clin Cancer Res、EMBO J等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参考文献: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
2.张翼鷟,等. 临床血液学杂志,2022,35(11):763-766.
3.Rodgers GM. Expert Rev Hematol. 2024 Aug;17(8):505-514.
4.NCCN Guidelines: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Version 1.2025
5.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肿瘤学组,等.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12):901-909.
6.Van Doren L, et al. Am J Hematol. 2024 Jul;99(7):1338-1348.
7.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共识专家组,等.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4,25(4):380-384.
8.Iolascon A, et al. Hemasphere. 2024 Jul 15;8(7):e108.
9.DeLoughery TG, et a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4 Aug;22(8):1575-1583.
10.Gordon H, et al. J Crohns Colitis. 2024 Jan 27;18(1):1-37.
11.Van Doren L, et al. 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 2023 Dec 8;2023(1):622-629.
12.Decruyenaere A, et al. Acta Clin Belg. 2023 Aug;78(4):298-307.
13.许治清,等.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4,22(08):1-5.
14.大自然为什么选择磷主导生命[J]. 中国科学B辑,2010,40(7):927-939.
15.von Brackel FN, et al. JBMR Plus. 2024 May 14;8(8):ziae064.
16.吕芳,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0,13(3):261-265.
来源:医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