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温江,我们来了!”对于色达的藏族小朋友扎西(化名)来说,成都市温江区是一个陌生又充满神秘的地方,就像很多没去过川西高原的人想象中的色达。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手术刀下破“虫”局
温江区人民医院开启医疗帮扶拓展之路
肝胆外科团队为扎西手术。
超声专家在色达开展包虫病筛查。
“温江,我们来了!”对于色达的藏族小朋友扎西(化名)来说,成都市温江区是一个陌生又充满神秘的地方,就像很多没去过川西高原的人想象中的色达。
这是12岁的扎西第一次走出色达,近10个小时的车程中,小扎西显得有些兴奋,或许,他还不能完全明白这次温江之行,在他生命旅程中意味着什么。
就这样,2024年12月12日上午9点过,小扎西和伯父搭上了从甘孜州色达县开往温江的小车。
12岁小孩肝脏被虫子侵占
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色达,蓝天白云下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广袤的草原上牛羊悠然自得。扎西一家沿袭着农牧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以放牧为生。
扎西一米四的个子,体重不到25公斤,黝黑的脸上有一双突出的大眼睛。12岁正在读6年级的他,却矮小瘦弱得像只有八、九岁,这应该与他3年前染上的肝包虫病有关。
扎西9岁时,正好参加了温江区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在色达开展的包虫病专项筛查工作,扎西被检查出包虫病阳性,但当时他没有明显的症状,家人也就没太多关注干预。
一晃3年过去了。2024年6月,扎西开始感觉上腹部不时隐隐作痛,到色达县人民医院检查,发现肝内的包虫病灶已经长大到11.8cm,属于肝内巨大包虫病灶,需要转院手术治疗。
寄生虫在肝脏里长大
包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是我国丙类传染病。
作为一种以消化道传播为主的地方性寄生虫病,包虫病曾在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甘孜、阿坝等地)流行。其主要累及人体肝脏,分为泡型包虫病和囊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被称为“虫癌”。
扎西患的是肝囊型包虫病,寄生虫在肝脏内生长,导致肝脏部分区域失去功能。如果不及时治疗,一旦囊肿破裂,寄生虫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播到腹腔,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医生告诉扎西的父母,温江区人民医院和色达县人民医院建立了畅通的绿色通道,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救治。
就这样,扎西在会汉语的伯父的陪同下,来到了温江区人民医院。
“谢谢你们,欢迎你们再到色达”
入院后,温江区人民医院医务部、护理部、肝胆外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放射科等多部门科室协同合作,第一时间协调好病房,并开通绿色检查通道。
“我们会尽快完成术前检查和评估,并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邓小凡教授的指导下,拟定好以治愈包虫病为目标的诊疗方案。”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欧扬和扎西的家属沟通说。
肝包虫病灶约11.8×8.2厘米,占了扎西肝脏的三分之一,且位置较特殊,与第二肝门毗邻并压迫下腔静脉,增加了手术风险……
2024年12月17日,医院组织了肝胆外科、手术麻醉科、ICU、儿科、康复科、呼吸科、病理科等多个学科进行了术前讨论,经过系统的术前评估和讨论,专家团队为扎西制定了完善的手术计划。
2024年12月18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邓小凡教授的指导下,肝胆外科为扎西进行了肝包虫外囊切除及肝部分切除手术治疗。
手术中,主刀医生耐心且精准地操作,在不伤害肝内重要血管、管道的同时,完整地切除了肝包虫病灶,同时尽最大可能保留了扎西正常的肝组织。经过2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少,仅80ml。
术后,扎西在ICU及肝胆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逐渐康复。
2024年12月27日,扎西露出了清澈的笑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向医护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谢谢你们,欢迎你们再到色达。”
色达是温江对口帮扶县,卫生医疗是帮扶的重要内容之一。温江区人民医院作为区域龙头医院,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自觉担负着医疗帮扶的重任,自2013年起,医院已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包虫病防治及医疗技术传帮带工作,积极履行着对民族地区医疗帮扶的社会使命。
本次温江区人民医院完成首例色达县包虫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不仅是医院着力落实温江区委、区政府卫生医疗帮扶色达的工作目标,也是医院与色达县人民医院签署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合作协议》的深入实践。通过充分利用省医院专家力量及院内多学科优势资源,医院不断深化医疗帮扶的内涵,致力于包虫病的全面防治,以医者仁心为色达人民带来健康福祉,与高原民族地区结下深厚的健康之缘。
文/谢小英 图/温江区人民医院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