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内容赋能千行百业,他们在“繁星”畅谈AI与微短剧+

B站影视 2025-01-08 20:20 2

摘要:1月7日至9日,首届“繁星闪耀·微短剧年度盛典”(以下简称“繁星盛典”)系列活动在成都东郊记忆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西安交通大学携手成都传媒集团举办。活动以“来成都,看见微短剧发光的力量”为主题,举办1场微短剧行业发展主论坛、1场年度盛典

1月7日至9日,首届“繁星闪耀·微短剧年度盛典”(以下简称“繁星盛典”)系列活动在成都东郊记忆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西安交通大学携手成都传媒集团举办。活动以“来成都,看见微短剧发光的力量”为主题,举办1场微短剧行业发展主论坛、1场年度盛典、1场主题展览,以及多个系列主题活动。

在8日举行的繁星闪耀·微短剧产业发展会议上,从业者围绕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微短剧+等展开了圆桌对话。

AI在当下还只是辅助

近年来,随着数据、算力和算法的积累与迭代,AIGC的能力实现了质的提升,特别是在微短剧领域,已经出现了多部AI微短剧。那么,AI对这一行业的影响未来能达到哪个层次?

据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贾尧介绍,他们在前几年就成立了AIGC研究院,一直在探索影视和AI的合作路径。目前,华策自研的大模型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影视创作,比如AI剧本评估助手,能3分钟完成一个故事的初步评估,半个小时能完成对百万字规模的小说的评估。此外,AI的编剧助手也被主创团队和工作室使用,可以优化并改进台词。

在华策内部,AI还用于翻译和辅助创作,“我们大量影视剧在海外同步播映,AI能实现字幕多语种翻译。包括特效、场景、人物模型构建、人物的语音发声,我们在很多新短剧中都广泛使用AI辅助创作。”

圆桌对话现场

九州文化副总裁王为之也提到,公司从2023年初开始应用AIGC,主要应用在剧本创作辅助、翻译配音、广告素材等方面。比如剧本创作,前期对其有大量的数据投喂,大数据模型会把情节、故事的爆点冲突提炼出来,编剧再根据这些提炼信息进行升级,“我们认为AIGC对平台来说是影视工业的革命。”

对于AIGC,山海集团副总编辑潘健认为这是一项很好的辅助工作,也是未来创作上的趋势,但目前在精品创作上,最迫切需要提升的还是内容创意、审美标准、选题等,AIGC在现阶段还仅仅是辅助性的手段,它没有能力完全承担提升微短剧行业精品创作最主要的工作效能,“它能给我们省力,但是不能引导我们在微短剧精品化创作上做突破。”

微短剧+让流量转化为留量

2024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不久前,总局还提出“微短剧+”行动计划,将微短剧与其他领域或行业相结合,形成新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经济业态,带动微短剧内容提质升级并赋能千行百业。

在容量短剧联合创始人胡朝清看来,“微短剧+”行动计划的提出,不仅仅是一个创作方向的引导,更多的是给创作者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在“微短剧+”的创作中,创作者应该考虑精品内容如何积累和持续。比如团队制作的短剧《面若桃花》,已经成为一个IP,实现了从策划运营到后端转化。

去年,华策影视《我的归途有风》让乐山美食出圈,被公认是优秀文旅短剧代表。贾尧认为,《我的归途有风》只停留在1.0,没有在线下进行运营转化。但接下来的《我的归途有风2》,就会打造线下文旅运营场景,要把城市文化内涵、人文价值进行提升提炼,让流量转化为“留量”,“2.0是线下转化,3.0是破圈,真正把内容长尾发挥出来,把商业模式跑通。”

《我的归途有风》海报

潘健介绍,山海集团内部已经成立了大事业部从事“微短剧+”的工作,微短剧要赋能,要走出正循环,能够跑出结果给到合作伙伴,才能够不断升级内容,让参与各个环节的伙伴看到收益,这个项目才能长期做下去。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编辑 苏静

来源:红星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