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再次成为关注热点,傅利叶喜获8亿元融资

B站影视 2025-01-08 17:15 2

摘要: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傅利叶)于2025年1月7日宣布已完成新一轮融资,E系列融资金额合计达到近8亿元。这说明傅利叶在机器人领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并为其持续创新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傅利叶为AI打造最佳的具身本体的目标定位和明确的商业化场景成

8亿元融资落袋为安。2025年傅利叶迎来开门红。

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傅利叶)于2025年1月7日宣布已完成新一轮融资,E系列融资金额合计达到近8亿元。这说明傅利叶在机器人领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并为其持续创新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傅利叶为AI打造最佳的具身本体的目标定位和明确的商业化场景成为其获得融资的敲门砖。

具身智能赛道的企业受到资本青睐

本轮融资由国鑫投资、浦东创投、张江科投、张科垚坤基金、Prosperity7、钧山资本等机构共同参与,为傅利叶在机器人领域的持续创新注入强劲动力。融资的成功不仅为傅利叶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还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资本下注,彰显着对具身智能赛道的支持和信心。2024年,具身智能领域迎来发展热潮,在投融资领域,具身智能是当之无愧的热词。在具身智能赛道,多家公司获得资本的热捧,有8起融资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宇树科技在2024年春节前完成了B2轮融资,融资额近10亿元人民币。本轮投资方包括美团、金石投资、源码资本,老股东深创投、中网投、容亿、敦鸿和米达钧石也参与了跟投。公司表示,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业务拓展以及团队搭建等方面。宇树科技在2024年9月24日又正式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额达到数亿人民币。这次融资吸引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关注,包括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深创投、美团龙珠等。宇树科技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商,专注于开发消费级和行业级的高性能通用足式与人形机器人,以及灵巧机械臂,其创新能力和市场表现使其在行业内脱颖而出。

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在2024年的两轮融资合计达到12亿元,一举拿下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赛道的融资“标王”。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完成8轮融资,其中2023年融资5轮,2024年融资3轮。星海图(苏州)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打造“一脑多形”具身智能机器人,分别于1月、7月、11月披露了3次融资信息——不仅完成数千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和超2亿元的Pre-A 轮融资,还吸引了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入股。

核心技术是融资关键

傅利叶公司于2015年创办。在技术方面,公司成立初期便聚焦研发康复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突破,例如力反馈技术、自主研发机器人核心运动控制卡和多维力传感器等。“本轮融资的完成,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AI打造最佳的具身本体’的产品目标,更是我们为实现‘以机器人科技赋能人类生活’愿景迈出的重要一步。”傅利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表示。

傅利叶公司已获得了多轮融资。早在2022年1月完成的4亿元D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2期领投,沙特阿美旗下风险投资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元璟资本跟投;另外,公司还完成了数千万元的B+轮融资,由前海母基金投资。累计至今,傅利叶智能陆续获得IDG、国中资本、沙特阿美、张江科投、软银愿景等国内外多家顶尖机构投资近10亿元融资。

傅利叶在智能科技和机器人领域的显著技术优势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傅利叶长期致力于全栈式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技术性能。例如,傅利叶推出的GRx系列人形机器人,通过优化全身结构设计,搭载全新12自由度自研灵巧手及第二代执行器FSA 2.0,为AI全生态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带来更灵活、更强劲、更开放的产品使用体验。

商业化应用场景明确

拓展商业化应用场景是所有机器人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傅利叶率先推出的首个导览咨询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整合客户需求及市场反馈,为商业客户提供一整套标准化技术方案。凭借高度仿生的外形设计、顺滑的人机互动和稳定安全的运控能力,助力商业客户提升服务效率和终端用户体验。融资资金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如学术科研、医疗康复等领域,通过提供标准化的技术方案和定制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傅利叶与各大投资机构的战略合作也为其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与国鑫投资、浦东创投、张江科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作,傅利叶不仅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还能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投资机构的参与无疑为傅利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助力。

从融资金额来看,8亿元人民币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但在机器人领域,尤其是人形机器人这一细分市场中,这样的融资额度并不常见。可以肯定的是 ,2025年具身智能将迎来技术迭代的关键一年,布局具身智能的企业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具身智能产业链软硬件生态融合将日趋完善,智能“高光”时刻或许就在不远处。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