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晚的急诊科,从来都不平静。推门而入的是一名中年男子,双手扶着膝盖,大口喘着气,脸色煞白,额头满是汗珠。他的妻子搀着他,神色慌张,嘴里不停地对护士说:“医生,快看看,他喘不上气了!”
夜晚的急诊科,从来都不平静。推门而入的是一名中年男子,双手扶着膝盖,大口喘着气,脸色煞白,额头满是汗珠。他的妻子搀着他,神色慌张,嘴里不停地对护士说:“医生,快看看,他喘不上气了!”
男子名叫刘刚,今年45岁,是一名建筑工地的包工头。平日里身体还算不错,就是抽烟有些凶,最多一天能抽两包。最近一段时间,他经常觉得胸口发闷,喘气不畅,尤其是在工作的时候。但他一直没太在意,觉得可能是天冷干活累,或者抽烟抽多了。直到今天傍晚,他突然觉得胸闷得厉害,甚至有些“憋气”,才被妻子连忙送到了急诊室。
急诊科医生王磊接诊了刘刚。他是一名35岁的年轻医生,已经在急诊工作了七年,经验丰富,面对这样的急症并不慌乱。他走近病人,安抚了一句:“别紧张,我们来看看。”
“你这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喘不上气的?”王医生边问边给他测量血氧饱和度。
刘刚喘着气回答:“大概下午六点多开始的,越来越重。就感觉胸口像被石头压着,气吸不进去。”
王医生皱了皱眉:“以前有过这样的症状吗?”
“有过几次,但没这么严重。我小时候有点哮喘,后来就好了。最近这段时间也总觉得胸口闷,早上起来咳嗽,还会有点黄痰。”刘刚咽了口唾沫,继续补充,“但我以为是老毛病犯了,没管。”
此时,护士报告:“血氧饱和度92%,偏低。”
王医生点点头,继续检查刘刚的肺部。他用听诊器仔细听了两侧肺部的呼吸音,发现右侧的呼吸音明显减弱,而左侧却听到了异常的“啰音”(细小的水泡破裂声)。
“刘先生,你有发过烧吗?最近有没有体重减轻或者特别乏力?”王医生接着问。
刘刚摇头:“没有发烧,最近挺累的,但也没觉得瘦。”
王医生沉吟片刻,又问:“抽烟抽多久了?一天抽多少?”
“二十多年了吧,一天差不多两包。”刘刚无奈地笑了笑,“知道不好,但戒不掉。”
王医生心里隐隐感到问题不简单。他知道,虽然哮喘可能是一个原因,但刘刚的症状更像是肺部出现了其他问题。他当即开出了一系列检查:血气分析、胸片,以及常规的血常规和CRP检测。
很快,胸片结果回来了。当王医生拿到片子时,眼神一沉,眉头拧成了一团。
刘刚的胸片右下肺有一大片模糊的阴影,形状不规则,还伴有右侧肺野的胸腔积液。影像学的表现明显提示,这并不是单纯的哮喘,而是更可能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比如肺炎、肺脓肿,甚至肺癌。
“这哪里是哮喘。”王医生心里默念。
他拿着片子走回诊室,语气变得严肃:“刘先生,你的胸片显示右肺有一块阴影,我们怀疑是肺部感染或者肿块,需要进一步做CT扫描和其他检查确认。”
“阴影?肿块?”刘刚的妻子一听,声音拔高了几分,脸色瞬间煞白,“医生,这是什么病?会不会很严重?”
王医生安抚了一下情绪:“目前还不能确定具体的原因,可能是感染,也可能是其他问题。我们需要先排查清楚,但不排除是肺癌的可能性。”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刘刚整个人愣住了。他缓缓地说:“我平时身体挺好的啊,怎么会是肺癌呢?”
随后,刘刚被安排做了增强CT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CT结果显示,他右下肺存在一个直径6厘米的占位性病变,同时伴有胸腔积液,肿瘤边缘有明显的不规则,提示可能是恶性肿瘤。肿瘤标志物CEA和CYFRA21-1也显著升高,这进一步支持了肺癌的诊断。
会诊后,医生们初步判断刘刚可能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并且已经出现了胸膜转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会觉得“憋气”——肿瘤压迫和胸腔积液限制了肺的正常扩张。
“医生,是肺癌吗?”刘刚的妻子试探着问,她的声音里透着颤抖和不安。
王医生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从检查结果看,很可能是晚期肺癌。接下来还需要做病理活检,进一步确认具体的癌症类型。”
肺癌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柳叶刀·肿瘤学》**的研究,每年全球因肺癌死亡的人数超过170万。中国是肺癌高发国家,占全球肺癌死亡人数的约三分之一。吸烟仍然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长期吸烟者的肺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30倍。
症状隐匿:肺癌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比如咳嗽、胸闷、疲劳等,很容易被误认为普通的感冒或支气管炎。重叠症状:像刘刚的情况,肺癌压迫气管或引发炎症,可能会引起喘息、呼吸困难,甚至咳痰带血,这些都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症状相似。侥幸心理:很多人认为自己身体“没问题”,即使出现症状也会拖延就医,导致错过早期诊断的最佳时机。在进一步的病理检查后,刘刚确诊为晚期肺腺癌,已失去了手术机会。他接受了靶向治疗和胸腔引流,以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命。
一次复查时,刘刚对王医生说:“医生,我早就知道抽烟不好,但总想着身体挺得住,没想到……”他说着,低头沉默了一会儿,“我希望别的人能从我身上吸取教训。”
王医生点点头:“刘先生,您的话很有意义。很多人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后悔,但其实,健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每天一点点地去守护。”
刘刚的故事并不是个例,而是当下许多患者的缩影。肺癌的高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健康的忽视。愿每一个人都能学会倾听身体的信号,不要让“侥幸心理”成为悲剧的起点。
来源:虞医生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