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免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4年上海口岸免签入境外籍人员数量高达167万人次,是2023年全年的4.7倍。在免签国家中,来沪外国人数量排在第一位的国家正是韩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晨 胡玲玲 路董萌
时隔多年,“韩流” 反向涌动。近日,越来越多韩国年轻人涌入上海弄堂,穿梭于中国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
随着免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4年上海口岸免签入境外籍人员数量高达167万人次,是2023年全年的4.7倍。在免签国家中,来沪外国人数量排在第一位的国家正是韩国。
“韩国年轻人集中打卡上海”霸榜热搜后,有旅游专家表示,文旅不光靠热闹、靠打卡,更要靠消费、靠产业,着眼文旅资源的串联,聚焦旅游业的深度发展。这一点,上海树立了开发入境游市场的样本。
韩国游客打卡上海一火锅店(受访者供图)日均接待200位韩国游客
去年12月底,在海底捞上海人民广场店内,一场中国传统变脸表演正在上演。围观的顾客几乎都是来自韩国的年轻人,他们纷纷举起手机和相机,配合着表演者的动作,发出阵阵欢呼。
是的,“周五下班去中国”登上韩国热搜后,一到周末,上海就“长”满了韩国年轻人。
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中国的过境免签政策。去年11月8日,中国决定对韩国等9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去年12月17日,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再发公告,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
这意味着,外国人来中国,愈发经济和便利。
上海边检总站披露,2024年全年,上海边检总站在上海口岸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3600余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5%。2024年,上海边检总站全年共查验出入境航班22.7万架次,较去年增长52%,全年整体呈现“航线更多、班次更密”特点。
海底捞上海人民广场店经理胡小征介绍,从去年11月10日开始,门店里的韩国游客开始增多,“我们门店位于人民广场热门商圈,也是外国人来上海旅游的打卡地之一”。
从数据来看,该门店平均一天接待顾客总人次在1200-1500之间,其中,韩国顾客在150-200位左右,能占到总接待人次的15%左右。
胡小征发现,从菜品来看,韩国游客喜欢点鲜切牛肉、金针菇、豆皮、娃娃菜等,锅底则比较喜欢牛油麻辣锅等辣味锅底,比较喜欢吃西瓜、哈密瓜之类的水果。除此之外,外国游客非常喜欢在海底捞过生日,看科目三舞蹈和变脸表演。
“他们还比较喜欢美甲,考虑到来旅游的外宾没有手机号,我们专门在美甲区安排了一个员工,用自己的手机号帮他们排队”。胡小征说,为给外宾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指引服务,门店的点餐界面均设有英文点餐模式,并在洗手间设置了英文指引牌,“我们也组织员工学习常用韩语,比如剪刀、冰块等,便捷外籍游客点餐”。
从“不屑”到排起长队
山东小伙小钟从2018年开始到韩国留学,目前在首尔读博,同时也在一家酒店兼职。上个月的一天,小钟上班打卡时,忽然一名年轻女同事向他递来几颗大白兔奶糖,并说自己刚去上海玩了一趟,听说大白兔奶糖很有名,就带了一些回来给同事们分享。
“之前是没有这种情况的,这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状态”。小钟解释,他认识的韩国年轻人,极少有来中国旅游的,但从上个月开始,来中国旅游的韩国年轻人变多了。
小钟问那位女同事,上海怎么样?“她说确实不错,比首尔的感觉还要好”。
小钟认为,免签政策极大方便了两国人员的往来,从首尔仁川机场飞往上海浦东机场,用时仅需两小时左右。在韩国,确实兴起了“周五下班去中国”的风潮。
为什么韩国年轻人更热衷于上海?小钟还认为,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理所当然是不少外国游客的首选之地。此外跟首尔相比,上海的物价相对较低。
“前几天我在首尔买了6个苹果,折合人民币60多元,上海的物价再贵,也不至于这么高”。在小钟看来,首尔的物价是上海的三倍,甚至有的是十倍,这种“偏下行”的消费也是越来越多韩国年轻人来中国旅游的原因。
在免签政策实行之初,小钟发现很多韩国人表达过“不屑”,“但身体很诚实,第二天仁川机场就排起了长队”。不少韩国博主来中国实地旅游后的宣传,也激发了不少韩国年轻人来到中国,来到上海。
韩国游客打卡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图源网络)不少韩国年轻人来中国旅游首选上海的原因,小钟认为还与上海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有关。社交平台上,有不少韩国年轻人在此排队打卡的画面。
实地来中国旅游后,小钟还发现,不少韩国年轻人改变了对中国的印象,“他们之前可能没想到中国这么发达,很多人去过上海后,表示以后还想去中国更多的城市”。
据悉,随着中国陆续出台或恢复各类免签政策,特别是国家移民管理局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2024年,国际游客纷至沓来,外籍人员“中国游”持续火爆。据统计,2024年,上海边检总站共查验入境外籍人员456万人次,是2023年全年的2倍。
城市热度上来了,旅游业的“同温”还会远吗
为何越来越多韩国年轻人选择来上海旅游?
旅游专家王晨光认为,韩国年轻人集中打卡上海的大背景,自然是我国正在实行的过境免签政策。当然,还得益于上海在地理、交通和历史方面的优势,“上海是个大都市,在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展现出代表性”。
除了文旅资源丰厚外,上海能成为韩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也凭借着网络的裂变式传播。
“95 后、00 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影响”。王晨光解释,韩国游客通过社交媒体、旅游论坛等渠道,将自己在上海旅游的真实经历分享出去。经过网络的快速传播和不断转发,进而吸引更多外国人关注上海。
在韩国论坛上,有旅行社将张家界称为“人生必去的景点”,并打出“去张家界就是为父母尽孝”的宣传口号。而上海则明显更对韩国年轻人胃口,时尚和浪漫,是他们对上海最深刻的印象。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韩国女团“橙子焦糖”就演唱过一首名为《上海之恋》的歌曲,歌词中提及诸多中国元素:“乘上飞机过去才能与你见面,我也想跨过长江去”。近两个月,这首歌的舞蹈又重新被多位韩国艺人翻跳,印证着上海在韩国年轻人心中延续的热度。
王晨光观察到,韩国人到上海,大多要去迪士尼,体验市井生活,而且上海的物价相较于韩国也是便宜的,如此一来,来上海的韩国人,不光是来打卡,更是来消费的,形成的是一股文化体验消费热潮,能够产生重复消费,而不只是“到此一游”效应。
尽管来上海的韩国人数可观,但这绝不能说明韩国游客仅仅将目光投向上海,更多中国城市仍然在等待被“深度开发”。
在王晨光看来,要剖析这类“打卡”热潮的现象,必须得意识到,在当前的旅游业中,真正的亮点并非单纯提升知名度,而是得磨练出实实在在的性价比。文旅不光靠热闹、靠打卡,围绕注意力经济展开,更要靠消费、靠产业,着眼文旅资源的串联,聚焦旅游业的深度发展。
上海在应对外国人来华旅游方面,颇有应对心得,释放出的一系列宜游服务让外国游客称上海是“China Travel”的“新手村”:优化入境服务,策划推出120多条入境旅游精品线路、升级“Shanghai Pass”解决入境支付痛点、发起“上海免费半日游”项目线路……
“有些城市在打造网红景点上得心应手,细究总是欠缺火候,城市热度上来了,旅游产业却未能实现同温”。王晨光表示,韩国年轻人涌入上海街头,对于其他城市开发入境游市场具有启发作用,城市需要与时俱进,得随机应变,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契机,开发市场,把需求变成消费,建立起共通的情感纽带,以便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