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通城那些事儿与东来紫气楼重修记:历史传奇与文化建筑的爆款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9 19:28 4

摘要:汉文帝讨厌相面人的话,就把严道铸钱的权力赐给了邓通,说的就是这儿。哎呀!邓通原本只是个划船的黄头郎,居然能让天子亲自扶持,就像实现了梦里屁股后面衣服破了的预兆一样,年少时就备受恩宠,荣耀无比,这是多么侥幸啊。

邓通城那些事儿与东来紫气楼重修记:历史传奇与文化建筑的奇妙故事

邓通城记

出了荥经城三十里,有个地方叫后聚坝,人们平常说的铜山,就是邓通饿死的地方。

汉文帝讨厌相面人的话,就把严道铸钱的权力赐给了邓通,说的就是这儿。哎呀!邓通原本只是个划船的黄头郎,居然能让天子亲自扶持,就像实现了梦里屁股后面衣服破了的预兆一样,年少时就备受恩宠,荣耀无比,这是多么侥幸啊。

后来继位的皇帝跟他有仇,把他囚禁在这里,最后他穷得一文钱都没有。曾经的繁华像梦一样消逝,只落得个像雨中花朵般哀愁的下场,落得个凄惨死去、尸骨无收的结局,多么狼狈啊。

话虽这么说,但要是邓通没遇到汉文帝,汉文帝没做那个奇怪的梦,他一辈子也就是个划船的。穷小子突然暴富,富了之后又变回贫穷。

以前的奇特荣耀,折损了后来的福分;后来的狼狈,算是偿还了以前的荣耀。前后也算是扯平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我感到奇怪的,是当时君臣之间的关系。且不说大中大夫这个官职尊贵傲慢到了极点,就说天子对邓通有着像分桃断袖那样的特殊恩宠,可邓通在宫殿上稍微嬉戏了一下,丞相申屠嘉就发文书要召他来议罪斩首,邓通吓得脱帽磕头,直到汉文帝下诏才被释放。

这事儿虽然显示出汉文帝的刚正英明,申屠嘉的风骨严正,但朝堂上有这样重要的丞相,反而更能衬托出汉文帝是个明君,君臣之间相处融洽,邓通的事儿也让这种关系更加彰显。最后呢,汉文帝不生气,申屠嘉不谢罪,邓通也不怨恨,这真是三方都做得好啊。

从唐朝末年到宋朝,只有宋璟处理张易之的事儿,能让人扬眉吐气,勉强可以跟这事儿相提并论。

而且武则天也没怪罪宋璟。邓通的死,实在不能过多指责。

当时汉文帝叫邓通给他吸脓血,也是因为痛苦难受,在无聊无奈的时候,想起邓通曾经扶持自己,就像梦里那样,错把他当成心腹,所以也顾不上邓通身份高低了。

不然的话,要是汉文帝对邓通的宠爱已经减退,又怎么会像对红粉佳人那般无情抛弃,还留恋后宫其他人呢。邓通心甘情愿地吸脓血,也算是他谨小慎微、柔顺讨好皇上的一种表现,不然的话,那么多有胡子的男人,又怎么会像被抛弃的女子一样哭泣,还指望像弥子瑕给君主吃剩下的桃子那样得宠呢。

如果能缓解父亲的痛苦,做儿子的也应该心甘情愿,可汉景帝却不能忍受这种恶心的事儿,分担父亲的痛苦,反而厌恶邓通让自己显得对父亲不够好,非要杀了他,这就过分了呀!为什么这么说呢?父亲喜欢的人,如果没有大的过错,就算心里嫌弃想抛弃,也可以把他远远打发走,可以不理他,也可以把他关在一个角落里。

让邓通忍饥挨饿直到死去,父亲刚死,魂魄还没消散,这和不忍心丢弃父亲留下的簪子、鞋子的道理相比,又算什么呢?以前周成王去世,周康王设置了五重席子,门窗之间像父亲在世时一样布置,这才是真正没有忘记死去父亲的心意啊。

汉景帝不指望他能念着父亲的恩情对邓通宽容,却尽情地发泄私愤,度量也太小了。

汉文帝拥有天下这么大的基业,死后却保不住自己的一个宠臣;汉景帝继承了宗庙社稷,却容不下父亲一个没有大过错的亲臣,真是刻薄寡恩啊!

从汉景帝开了这个头之后,在皇位交替的时候,皇帝刚去世就杀爱妃、杀爱子、杀亲臣的事儿,一个接一个。这是谁开的头呢,就是汉景帝啊。也难怪像晁错这样有智谋的人,被人进谗言后,穿着朝服在东市被斩首。平定七国叛乱的周亚夫,功劳比得上韩信、彭越,最后却被逼得吐血而死。真是刻薄寡恩啊!

从古到今,皇帝身边的近臣,能摸清皇帝的心思,瞒天过海、一手遮天,什么事儿干不出来。

邓通当年,不过是谨小慎微、柔顺地侍奉皇上,并没有干预朝政大事,就算被申屠嘉羞辱,也从来没有报复的迹象,这样的人,怎么能和宋桓魋、弥子瑕、郑樱桃、陈子高这些人相提并论呢?

告发邓通的人,说他把钱私自运出边境,这不过是看出汉景帝有杀邓通的心,故意编造罪名罢了。就算没人告发,邓通难道就能活下来吗?

我不是可惜邓通,而是特别痛恨汉景帝的刻薄寡恩。

可惜啊,汉文帝没梦到能辅佐他治理国家的贤才,却梦到一个美少年,这梦也太怪异了。梦有什么可相信的呢?这可以给那些迷信梦的痴人做个榜样了。有人说:后来申屠嘉也很惨,难道是邓通的鬼魂作祟吗?

我说:邓通一直都是温和软弱的,他自己就是个讨人喜欢的人。活着的时候没有报复别人的狠毒心思,死了肯定也不会有这种毒手。

况且申屠嘉因为没有斩杀晁错,气得吐血,最后还是因为过于刚直而招来灾祸。邓通不过是个饿死的人,又能有什么能力呢?

邓通城现在改名叫宝子山。探寻古迹,好像还能在农田耕种的痕迹中找到一些影子。现在把邓通当成这个坝子的土地神,让他活着的时候饿死,两千多年后,总算不用像若敖氏的鬼魂那样无人祭祀,也算是给汉文帝弥补了这个遗憾吧。话又说回来,如果邓通不饿死,那他面相中蛇纹入口的预兆就不准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重修东来紫气楼记

刘长卿路过函谷关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说:“眼光泄真气,不得还元始。”这位老人家的真气,千古以来都难以收回。那洋洋洒洒的五千言《道德经》,就是被这紫气引出来的。刘长卿这首诗,说的是真气不应该泄露。既然不应该泄露,那为什么还要建楼来迎接紫气呢?既然没必要建楼,又为什么要重新修缮让它焕然一新呢?其实不是这样的。

中国这个地方,充满了生气。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帝王、圣贤、忠诚的臣子、孝顺的子女、有情有义的男女,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传承,历经劫难也从未断绝。总的来说,气势磅礴就是生气,蕴含包容就是真气,变化无穷就成了紫气,说到底都是一种气。

荥经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但马耳山、瓦屋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峰,郁郁葱葱,文运长久以来在这里积聚,一旦有机会就会率先展现出来。何况现在奢崇明、安邦彦已经被斩首,战乱结束,一种和谐的生气,扶正元气并散发为神奇的光芒,艳丽的紫色光芒应该会明亮闪耀,怎么能不建楼来迎接这紫气的到来呢?

要知道荥经这个县是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敦厚朴实的风俗还在。只担心这种生气不能发泄出来,哪里会担心发泄得太过呢。

刘长卿说的雕琢元始,只是提出了一种高深的道理,又是另外一种说法了。这座东来紫气楼孤零零地高耸在那里,时间久了变得破败,楼板都被盗贼拿去当柴烧了。于是大家捐钱请工匠来修缮,只是勉强支撑住快要倒塌的地方,恢复它原来的样子,并没有刻意增加什么。

来源:甘露糖茶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