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金融工作正紧密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展开深度变革,这“五篇大文章”不仅擘画了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对金融从业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要求。其中“数字金融”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从战略上凸显了数字金融在今后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中的
文 / 中信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 迟鲲
中信银行软件开发中心 总经理 迟鲲
当前,金融工作正紧密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展开深度变革,这“五篇大文章”不仅擘画了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对金融从业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要求。其中“数字金融”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从战略上凸显了数字金融在今后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中的重大意义。数字金融是“五篇大文章”的基础,其作为底层支撑,贯穿渗透于前四篇大文章中,是新质生产力在金融行业的集中体现。而早在2022年,金融数字化转型便成为了国家金融发展规划的重要一环。《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对金融数字化转型指明了前进方向,强调要坚持数字驱动的发展原则,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力军,在数字金融的战略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审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而软件测试作为银行业软件系统释放价值的基础支撑,尤为重要,已成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课题之一。早在2016年,中信银行测试领域就开始探索数字化时代下测试转型发展路径,整体分为数字化基建、数字化应用、数字化预警、数智化管理四大阶段。
中信银行测试领域数字化步伐始于2016年提出的《因子情景法》,作为核心方法论,使中信银行从0到1实现将大规模复杂金融业务规则进行数字化分层解构,自底向上建立起金融业务和数字世界的完整映射,形成标准化、透明化、结构化的统一企业级资产库,完成业务语言到技术语言的同声传译。以数字化思维驱动夯实底层信息化根基,推动进入数字化新时代。
《因子情景法》:是基于5W2H原则,通过结构化建模,逐层解构复杂业务场景的一种方法论,由标准化业务因子及规则引擎组合自动精准计算生成各种业务场景及用户旅程,驱动测试分析工作大幅降低对人的依赖,使测试分析更加全面可靠,曾荣获2018年度人民银行科技发展三等奖。
1.数字化之根——数据
数字化的基础是要把一切数字化,而“一切”指的是全量、全要素,首先要将不透明、散落各处、多种形式的非结构化复杂业务信息提取识别为结构化的数据对象。中信银行信息科技基于 5W2H 原则,明确七大类标准化业务因子作为核心标准化资产最小可复用单元。在此基础之上,颠覆在海量文字需求中低效人为查找业务规则的传统形式,智能分析萃取100%模拟用户真实操作步骤的业务时序图,在单一业务交易基础上,模拟完整用户旅程,建立金融行业的“高德地图”,实现全局业务透视化繁为简,一键导航。上层业务层纵向对应的还有底层数据库表、调用链路、执行痕迹等等,通过统一建模,逐层实现了业务枚举值、单交易业务规则、跨系统全客户旅程、业务数据、技术链路等转换为可观测、可计算的标准化、结构化、图形化基础数据对象。
5W2H:又称七问分析法,是一种二战期间美国陆军创造的决策分析法,用五个以W开头的英语单词(WHAT、WHY、WHO、WHEN、WHERE)和两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HOW、HOWMUCH)进行设问,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寻找发明思路,进行设计构思,完成预期目标。
2.数字化之本——贯通
一切数字化后,数据产生价值的前提是贯通,即实现全量全要素互联互通,搭建业务与技术的双向、多车道高速路,这也是充分释放数据潜在价值的关键所在。中信银行信息科技通过五大类组合算法配置标准化业务因子间关联关系智能生成规则引擎,智能解析各节点对应的业务场景和关联关系,自动计算生成结构化的单交易全场景的测试案例和覆盖全客户旅程的流程实例化等多层结构化数据资产。同时,打通上层业务对应的底层数据,驱动自动化测试建立全链路数据匹配和传递模型,实现数据驱动自动计算生成全场景长链路的自动化测试案例与对应数据,助力实现7×24小时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测试。通过将数据和算法聚合在一起,数据从分散无序走向分类有序,不断沉淀进化,最终形成全维度逐层打通的数据资产,从任意视角触发的变更都可以快速找到各类关联影响对象。
3.数字化之魂——保鲜
数据价值能够达到持久充分释放的关键要素则是数据保鲜,实时可复用的数据资产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资产。数据保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业务的不断演变,需要有定期的数据更新、维护和监控支撑,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此中信银行信息科技建立组织级资产保鲜机制,将测试数据资产保鲜率、复用率、更新率、完整度和合理性等作为关键性指标,数字化评估测试资产的一致性,客观衡量整体测试资产的质量,实现数据驱动资产可持续的高质量保鲜,积累合规可靠和可持续发展的数据资产,助力企业进行资产沉淀、挖潜、促活乃至价值变现。目前中信银行已积累百万级实时保鲜的测试资产,面向全行开放共享,实现基于MBT的测试,需求交付速度上升至150%。
MBT:指在软件测试领域中,通过创建并使用模型来生成和执行测试用例的测试方法,通过对被测业务及系统进行建模,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可提高测试覆盖率及测试效率,增强测试可维护性。
在全力强化数字化基建的基础之上,中信银行信息科技不断拓展测试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于2020年打造了以“五跃天”命名的完整测试质控平台,嵌入线上化作业流程,依托建立数字化触点,进一步实现精准度量与控制,带来了测试质量管控方向上的组织变革、行为变革和工作模式变革。
1.打造体系——全流程数字化
在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中信银行信息科技不断推进实现测试作业全流程的线上化实施及数字化管控。依托“五跃天”测试质控平台,将数字化渗透到测试全生命周期中的每个环节,打造了从图形化业务分析、智能解析自动生成案例、全局业务影响分析到数据驱动无人值守自动化测试、自助式性能测试、资产积累等全过程完整质控管理体系,平台化统一作业实现了全员每个工作细节可标准化高质高效完成,形成了独具中信银行特色的全流程测试质量管控长效服务解决方案。
2.锚定触点——门禁逐层机控
为解决因个人经验导致业务场景覆盖不全面、真实执行结果无法逐一检核等测试质量强依赖“人控”的痛点,中信银行信息科技针对功能测试、性能测试、业务测试三种测试类型,梳理贯穿全测试流程测试活动质控准出检核点共72项,建立了一套测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前在“五跃天”测试质控平台中预埋,通过工具自动采集测试产出数据,机控对比准出指标实时评估质控情况,实现精准后督。对于不达标活动节点,自动拦截,达到全流程门禁逐层机控。目前历次大版本均已实现数字化机控客观准出。
3.全局掌控——质量总控舱
中信银行信息科技持续优化测试全流程的质量管控模型,探索打造数字化质量管控生态圈,构建了测试质量总控舱。结合质控指标的实时跟踪并反向染色,实现了从全局视角掌握全流程各测试活动的状态、质控情况及风险,辅助测试人员快速发现质控问题,追踪到具体测试活动节点,定位问题。同时能够满足各级管理者和质量负责人对质量管控及时可视,辅助决策的需求。
依托夯实信息化根基,建立全流程线上化管控机制,中信银行信息科技已实现测试过程实时监控及精准后督,形成了企业级100%透明化的测试环节质控屏障。在数字化的进阶道路上,质控模式从立足于测试环节被动解决风险,转变为构建嵌入式数字化风险预防新模式,扩大数据变现价值,提供左移赋能,驱动前置环节提前识别潜在风险点,从而提升全角色风险管控的前瞻性及预见性。
1.嵌入式风险预防
依托于标准化测试资产,中信银行信息科技在持续复盘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让问题与系统、交易和场景建立关联,从而建立了历史与当下的关联关系,并嵌入全局业务地图。进一步通过萃取公共级、系统级、交易级的风险规则,在测试案例生成覆盖业务因子情况、测试执行覆盖交易及场景情况等机控检核的同时,将可数字化计算的风险规则左移至开发设计环节。在构建完整质控生态中,实现了由开发角色根据机控规则推荐的业务因子、风险关注点、历史问题等资产,在项目第一时间可进行基于风险的设计,精准预防多项分析遗漏和历史同类问题重复发生,有效避免因前期项目风险引入为后续环节带来的不可控风险和解决成本。随着资产和工具的共享共用,多角色的协作模式也悄然发生转变,在共同保障质量的目标下,驱动业务、开发和测试人员迈向共建的发展方向。
2.性能红线评估
银行系统业务处理逻辑复杂,交易链路盘根错节,极大提升了系统性能风险识别工作的难度。中信银行信息科技通过挖掘历史性能测试需求、历年生产问题和性能测试缺陷构建的性能测试需求分析模型,涵盖9大类型的33项需求场景,将需求分析模型左移嵌入到研发周期需求分析阶段,使得性能需求在研发活动初期就被纳入考虑范畴,从而在源头上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性能需求红线”。通过探索AI需求分析,“性能需求红线”在需求分析阶段实现人控机控结合的方式,加强性能风险的识别和预防能力,保证性能测试需求纳入质控体系管控,避免出现性能测试需求逃逸引入生产问题。“性能需求红线”的建立完善了中信银行性能测试的质控体系,消除了研发活动前期的质量敞口,由单一的风险解决模式转变为风险预防和风险解决相结合的闭环管控体系。
在夯实信息化底座、打造线上化机控、筑牢数字风险防线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全局数据闭环,以数智化驱动效能管理和质控方式变革,实现对组织级能力的可持续提升。在这其中,组织级人效数智能化管控、质控生态数智化改进以及数智化文化氛围的形成是数智化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1.组织级人效数智化管控
人效数智化管控是数智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组织内全面、实时、多维度监控和分析,实现了对人效的精准提升。通过整合测试阶段全生命周期线上化产出数据及行为数据,从质量、效率等多个维度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实时度量,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对度量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影响人效的关键因素,以提升人均产能为切入点,建立岗位角色产能评估模型,实现资源科学化动态调配。在实施优化措施后,持续监控人效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人效的持续提升。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员为组织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可以通过数字化来衡量、呈现,进一步将这些价值渗透评价体系,制定数字化评价策略,结合360°个人能力画像,实现无侵入式评价和针对性培养,过程数据公开透明,同时数字化评价认证可进一步应用于人员晋升、考核等场景。
2.质控生态数智化改进
质控生态数智化改进是数智化管理的另一重要方面,它通过数智化技术和工具,实现了对质量控制过程的全面优化。一是数据驱动评估质量隐患,通过对“五跃天”测试质控平台、质量总控舱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基于多方数据拉齐对比,自动机控检核,评估合理性,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和风险点,并进行预警。二是挖掘工具应用问题,基于工具埋点收集用户行为数据,全过程全链条数据挖掘,以发现人员使用问题、洞察工具优化方向,以更好的通过有效的机控保障质量。三是度量资产质量问题,基于各类资产复用率、应用率等关键结果指标,识别资产质量问题,针对长期未用资产进行重检,分析其有效性,针对缺失资产,驱动及时补齐,以便持续保障资产质量。
3.形成数智化文化氛围
数智化文化氛围的形成是数智化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一个良好的数智化文化氛围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和协作精神,推动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创新。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数字化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建立创新账户积分机制,鼓励创新和协作,让员工敢于尝试新事物、新方法,并愿意与他人分享经验和知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及时的激励和认可,激发更多员工的参与热情和创新动力,使得数字化思维意识渗透至每一个人,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形成持续性的文化氛围,为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中信银行软件测试领域已将数字化渗透至作业流程的每一环节,构建了数智化的测试生态,已初步领略到其带来的显著质效提升。这不仅彰显了数字化转型的潜力,更为未来的规划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深知数字化转型非一日之功,未来其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中信银行将继续依托数字化力量,持续开展测试新方法新技术探索和工作模式创新,秉持开放心态,积极扩展数字化发力契机,增强数字化竞争力,以释放规模化价值,赋能业务发展,助力中信银行的长远发展。
来源:金融电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