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女留学生在挪威捡垃圾,捡一次吃一周,直呼:根本吃不完

B站影视 2025-01-06 22:02 2

摘要:如此视频一出瞬间斩获200万的播放量,观众们本以为是自家孩子在外受苦了,可谁想到她捡垃圾居然吃的得这么好。

自从2020年开始,中国留学生“Yooupi食途”时不时记录自己在法国靠捡垃圾生活的日常。

如此视频一出瞬间斩获200万的播放量,观众们本以为是自家孩子在外受苦了,可谁想到她捡垃圾居然吃的得这么好。

原来,她们捡的并不是什么可回收的塑料瓶子,而是别人不要的食物,整袋整袋当天的面包,还新鲜的蓝莓蔬菜,甚至还有一口没动过的鱼子酱。

我的天这小生活过的也太滋润了,博主更是直呼:“捡不完,根本捡不完!”·····

“捡垃圾”博主

“Yooupi食途”,一位在法国留学的“职业捡垃圾”博主,既然能出国留学了,家里条件肯定也差不到哪去,平常吃喝想必不用发愁。

捡垃圾时她也是穿着整洁,甚至“穿着上万的羽绒服,和GUCCI的毛衣”谈吐得体,不难看出在拍摄这类视频前她一直都是“精致主义者”,而她本人也确实如此。

瓜果蔬菜不新鲜不要,有一点小瑕疵也不要,就算比平常贵也根本不在乎,可明明是发达国家的法国街头居然还能看到有人靠拾荒为生,悠比产生了兴趣。

于是她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秉承着不浪费资源和想对法国更深一步的了解,开始了第一次拾荒。

晚上十点顶着寒风,悠比拿着拍摄设备和手电筒开始了第一次拾荒,可最开始的成果并不“美丽”,从晚上到天亮一无所获。

有的垃圾桶打开后是空的无所谓,可有的打开后不知装了什么臭气熏天,根本没法翻找。

遭遇第一次“滑铁卢”后,悠比才发现这捡垃圾也是门“技术活”,也得做攻略,在从各方各处了解不少后,悠比终于知道该怎么“捡垃圾”了。

“在大约3年前的新闻报道中,我看到大型超市的临期食品都是大桶大桶地丢,然后人们涌上去挑选。但现在‘超市垃圾’越来越难捡,我就去了解是什么原因。”

快餐店、小超市、面包咖啡店周边的垃圾桶,这些需要重点“照顾”,毕竟这边大概率会“刷新”不少面包之类的主食。

等到店铺晚上停止营业后,员工丢完“垃圾”后,这会儿便是最好的时间,有一次悠比在一家店铺后门“蹲点”,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垃圾箱了整整齐齐用纸袋包裹着数不清的面包,肉桂卷、牛角包都是当天新做的,一口咬下去绝对新鲜,还有五六十根法棍,这得是多少天的伙食。

快餐店的后门更是能捡到披萨、三明治、卷饼等等各式各样的快餐,带馅的不带馅的应有尽有,这下早饭也有着落了。

瓜果蔬菜店周边更是能捡到商家淘汰的“歪瓜裂枣”,也是相当新鲜就是外观有些不太好看,整盒的草莓蓝莓只因个别有问题被丢掉的,更是比比皆是。

于是改善生活的同时,悠比开始将在法国捡垃圾的日常做成视频发出来,留学生在国外捡垃圾吃瞬间成了热议话题。

为何如此

视频发出后,评论基本就是两边倒了,有的人说这视频让人们看到了法国除了时尚与奢华之外的生活。

可还有的人好像是来说教的,“你跑到国外就是去吃垃圾的?简直丢中国人的脸”

对这样的“说教”悠比只有一句回应“Who care,做自己就好。”,而且自己本来也不是为了拾荒而拾荒,更是为了感受这独特的文化。

其实法国的拾荒文化由来已久,有一部法国纪录片《拾穗者》就记录了几十年前法国的拾荒现象。

在垃圾堆了“讨生活”的不止有底层挣扎的贫苦人,还有在这里找灵感的找原料的艺术家们,也有反对浪费来回收有用物品的人。

悠比认识一位只有低保、以拾荒为生的老爷子,每天都会捡东西,但他只捡自己需要的日用品和食物,多的也不会去碰等待其他有需要的人来拿。

就连这部纪录片的导演瓦尔达本人都是一位捡拾爱好者,只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了,法国这种大量丢弃食物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产能过剩。

据《经济学人》报道,法国每年有1000万吨、价值160亿欧元的食物被浪费,有的爱好者更是将这种捡垃圾的生活方式称之为“我们是在抢救那些食物”。

还是那悠比的视频举个例子就更能感受到了,那些晚上被丢掉的面包是因为保质期到了,按照法国法律规定,面包不能隔夜售卖,就连原材料只要到了时间都得进垃圾桶。

那为什么不直接放在店门口救济那些拾荒者们呢?其实这里边也有说法。

“拾荒文化”

如果你在店门口发这种“救济粮”,回头有人吃出问题了怎么办?是不是就得回头找你这家店的问题。

更何况如果每天定时定点发,回头在他们的圈子里传开了这会给免费的食物,店门口兴许就会排起不知多长的队伍天天等着。

就算店主不在乎,来买东西的顾客一看店门口这么多拾荒者,躲都来不及呢,还能带来好生意吗?

所以说把食物包装好再扔进垃圾桶,一方面是为了让食物不至于直接脏掉好让拾荒者们不至于一天的等待白费。

另一方面则是食物进了垃圾桶就表示这是“废弃物”,就算吃出了什么问题你也不能来找我的事,毕竟是你自己擅自拿走的。

反观拾荒者们也并不会去找店家的麻烦,而且还有专门的慈善组织人员负责管理,哪一片地区今天捡到了多少能吃的,和其他人分享过后在拿走一部分自己用。

悠比认识的“捡友”里就有这样一位,有一天面包店扔出了五六包面包,他带走了三袋用做许多人的早餐晚餐。

悠比自己也说“通过捡垃圾,我更了解法国了,之前留学,我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在法国,有一些人是极简主义者,他们把捡来的东西改造,或去垃圾桶里找吃的,就是反消费,尽量不花钱。”

其实不光是食物,有些不要的家具物件法国人也会摆在家门口,如果有人需要不出几天就会消失不见,实在是过上十天半个月没人要的,最终的归宿也只能是垃圾站了。

参考:

九派新闻《中国留学生在法国“捡垃圾吃”走红:捡过最好吃的是烤鸡,捡友中也有富人,重视反浪费和资源再利用》

来源:闻史天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