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世界科学史上,长寿与科研的结合总是让人肃然起敬,科学家们用一生去探究未知,突破极限,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秘诀也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在世界科学史上,长寿与科研的结合总是让人肃然起敬,科学家们用一生去探究未知,突破极限,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秘诀也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有一位科学家不仅成就卓著,还以107岁的高寿被世人铭记,他是中科院的“科学老寿星”,也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贝时璋,这位院士用自己的生活实践诠释了健康的真谛。
他的健康长寿不是偶然,而是源于他内外兼修的四大养生“秘方”,无论是饮食还是运动,从心态到生活作息,他都将科学精神融入日常。
年过百岁,他依然耳聪目明、步履轻盈,许多人惊叹于他的生命质量,却更好奇于支撑这一切的“秘诀”,但这些秘方究竟是什么?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中,贝时璋始终坚守一条原则——宽厚待人,这不仅是他母亲的家训,也是他内心的准则。
贝时璋出生在一个贫寒的渔民家庭,母亲陈阿花是个典型的贤良持家妇女,她总是教导孩子,做人要善良,要乐于助人。
陈阿花不识字,但她重视教育,为了让贝时璋走出渔村,她与丈夫一起举债送他上学,家中再贫穷,夫妻二人也没有让孩子辍学。
母亲的勤俭节约和无私付出,成为贝时璋做人最早的榜样,他从小就懂得自立自强,不与人争执,也不轻易麻烦别人,这种品格在他的长寿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晚年贝时璋的四个子女虽然都事业有成,但年岁已高,照顾父亲力不从心,于是家人为他安排了保姆,即便有保姆帮忙,贝时璋依然尽量自理。
他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整理卧室收拾床铺,甚至坚持手洗内衣裤、抹布等日用品,这种坚持不仅让他保持了生活的独立性,也让他始终在内心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贝时璋的宽厚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他对待保姆如亲人,2004年,家中保姆李妈工作几十年后退休,她年事已高,需要儿子接回乡下安度晚年。
李妈离开时,贝时璋流下了眼泪并亲自送别,还为她准备了养老金和路费,正是这种宽厚待人的品质,让贝时璋在晚年生活中始终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关系。
这些人际间的良性互动,犹如一股涓涓细流,不断滋养着他的心灵,使他内心安定而平和,这样的心态不仅让他的生活更为幸福,也为他的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宽厚待人,不是单纯的社交策略,而是贝时璋百年人生中的重要智慧,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选择以平和与宽容的态度对待,或许这正是他百岁健康的根基所在。
规律与节制的力量贝时璋的长寿秘诀中,科学饮食占据了重要位置,对于这位百岁院士来说,饮食从来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严谨自律的生活方式。
几十年来他始终秉持着“饮食有度”的原则,这份对健康的坚持让他受益终生。
贝时璋的饮食观念极为清晰,他推崇“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这一习惯从青年时期一直保持到晚年,数十年如一日。
他深知暴饮暴食对身体的伤害,也清楚清淡饮食对长寿的重要性,家中的饭菜以少油少盐为主,大鱼大肉并非他的最爱,他更偏好五颜六色的蔬菜和粗粮。
贝时璋认为,丰富的饮食色彩既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又对健康更加友好。
他不仅注重饮食内容,还在用餐方式上展现了科学思维,贝时璋家中的餐桌上,每人都会有两双筷子:一双用来夹菜,一双用来吃饭。
这样的饮食习惯能有效避免细菌传播,保护肠胃健康,事实证明,这种讲究卫生的方式不仅让他终生未患肠胃疾病,也成为一种让家人受益的优良传统。
他认为疾病往往源于不良饮食习惯,“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保养方式,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科学饮食无需复杂,只需规律和适度。
晚年时贝时璋依然对饮食保持高度自律,他总是严格控制每天的食量,保持七分饱的习惯,避免任何可能给身体带来负担的食物。
每一餐他都会选择简单且营养丰富的菜品,从不过量进食,也不随意改变自己的饮食规律,对于他来说,健康的身体离不开稳定的饮食节奏,而这种稳定性也为他的长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或许很多人难以理解这种“吃得简单”的养生之道,但贝时璋用自己的健康状态证明了这一理念的科学性。
饮食节制并不是对生活的苛刻限制,而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这种朴素而严谨的饮食观念,为他打造了一幅长寿的蓝图,也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生活智慧。
在贝时璋的长寿秘诀中,运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他始终坚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运动是保持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年轻时他便将步行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一习惯不仅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也延续到退休后的每一天。
从实验室到家的距离也不过2公里左右,这样的距离,不多不少,既符合身体所需的运动量,又不会因劳累影响工作效率,他不依赖交通工具,也从不为天气找借口,风雨无阻地坚持了40年。
退休后他继续保持步行的习惯,无论在家中还是出门办事,总能轻松完成每天8000步的运动目标。
不仅如此,步行之外,他还自创了一套简单实用的健身操,这套操包含手脚按摩、关节活动以及全身经络的拍打,既能舒缓肌肉,又能刺激全身血液循环。
他每天在清晨和晚上各练一次,这种科学的锻炼方式伴随他多年,即便到了百岁高龄,他的身体依然灵活健康。
到103岁时贝时璋仍然能步履稳健,走路无需搀扶,直到106岁他才开始使用轮椅。
即便如此,他依然会在轮椅上拍打经络活动关节,这种与年龄赛跑的坚持,源于他对健康的执着。
他坚信人的身体如同一部机器,需要不断地“运转”,长时间不运动就容易“生锈”,因此他将运动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始终如一地践行。
他的运动哲学并不复杂,也并不昂贵,而是靠着简单、可持续的方法,让身体的每一个关节都保持活跃,对于现代人来说。
适度运动或许是最简单也最难坚持的一件事,但贝时璋用自己的长寿经历告诉我们,步行这种最简单的运动方式,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让身体焕发活力。
科学领域中的贝时璋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但他的内心却始终保持平静和淡然。
从青年到百岁,他的生活充满了对科学和真理的执着追求,却从未被名利所左右,他的谦逊与豁达,不仅是他的性格特质,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贝时璋的一生以科研和教育为核心,他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主持了多项开创性的研究,推动了中国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
可他从不争名逐利,也不在意个人荣誉,曾经他的学生们发表论文时,想署上他的名字以表示敬意,却总是被他拒绝。
在生活中,贝时璋对物质的需求极为简单,他的一件冬衣可以穿十几年,衣服破了就补补继续穿。
不仅如此,贝时璋的自律也体现在他对健康的理解上,他年轻时曾因赶时髦爱上抽烟,烟龄长达60年。
可是在1983年,在医生的建议下,他毅然戒烟,彻底改掉了这个习惯,他从不对自己的健康放任自流。
而是严格遵从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不良习惯,这种面对健康的理性与自觉,正是他长寿的重要保障。
在他百岁之后,虽然无法像年轻时那样频繁进入实验室,但他依然关注科学的最新进展,保持着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他每天花三小时在书桌前查阅文献、记录笔记,用他的话说:“少享受,多奉献,”这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生的真实写照。
淡泊名利的态度,不仅让贝时璋的科研道路更为纯粹,也让他的内心更加宁静,他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名利皆浮云,而内心的宁静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
结语贝时璋的长寿秘诀不仅仅在于生活中的“吃动平衡”,更体现在他的心态、自律和奉献精神中,他用科学的态度面对生活,用乐观的心态应对挑战,用自律的行动实现健康。
他的四大养生“秘方”——宽厚待人、科学饮食、适度运动、淡泊名利,不仅让他实现了百岁人生的“高质量”,更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养生借鉴。
参考文献浙江大学在2005-01-11发布的《102岁院士贝时璋》
中国科学报在2012-12-29发布的《追忆贝时璋院士:用生命研究生命》
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贝时璋传》
来源:丫丫男姐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