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备考指南】2025年,这才是最标准的上岸姿态!

B站影视 2025-01-05 19:10 4

摘要:时间真的过得太快,2025年就这样到来,26考研的同学们,你们准备好启程了吗?额......还没有?没关系~

2025,新年快乐!!!

时间真的过得太快,2025年就这样到来,26考研的同学们,你们准备好启程了吗?额......还没有?没关系~

为了帮助考研“小白”们缓解焦虑明确方向,我们根据多年辅导新传上岸的经验,总结了大部分考生现阶段最容易遇到的8大误区!

与其考后哀叹“再来一年”,不如考前提前预警!希望大家都能避免踩坑,新年有新气象,做好准备再出发,一定能全程领先!

1

“新传难 跨考更难”

新传很卷,近几年新传考研人似乎已经达成共识;跨考很难,这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成为考研届的常识......

但我们想说,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联系,甚至相结合起来并不成立,跨考新传,真的没有那么难。

新传考研的难度完全取决于你在备考期间的准备力度、方向、精准度、用功程度,而不取决于你之前任何成绩。这是因为:

1、新传基础理论贴近社会生活,它没有哲学那么的晦涩,也不像理工科那样需要打下系统的数学基础才能开始学习,传播学新闻学入门门槛均相对较低,大家只需要1-3个月的潜心学习,总能积累并且掌握一个大框架。

2、无需高估本专业本科学习的程度。不论是不是跨考,每个新传考研人备考时都是要重新学习并梳理基础知识的,本专业无非是学习时入门更快一些,有一些时间优势,但这部分入门阶段的优势是非常有限的,跨考的同学利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能追赶的差不多,而后续深化拓展的部分,其实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新东西,而这些新内容,才是新传考研的重中之重。

3、新闻传播学是位于“十字路口”的交叉学科。回顾经典理论,我们可以延伸向社会学哲学;纵览新兴技术,我们又要了解计算机大数据等新兴科学;分析前沿热点,我们还需要国际视野与政治经济学视角......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你的跨专业背景非但不是劣势,甚至还是优势!

所以,不要被这类跨考难的声音而削弱了自己的斗志。考新传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机会永远是平等的。

2

“现在看书太早了”

大部分考生觉得现在还只是1月,春节都还没过,25考研初试才刚结束不久,我们现在就要开始进入学习状态吗?会不会太早了?

但我们要说:读书一定要趁早!最好是现在就开始!

我们不妨罗列一下新传人必读的基础书单~

仅传播学板块:

李彬《传播学引论》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刘海龙《范式与流派》

罗杰斯《传播学史》

还有新闻学: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新媒体也必须重视: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新媒体用户研究》

除此之外,很多学校还考察广告品牌公关、社会研究方法,又要多几本书......这些还只是一些基础书,后续或许还要有更多的分专业书籍,比如考北大你就要多看几本关于批判学派的著作。

这些书本不可能在一个月内看完,阅读书目还需要经历一个——【消化】——【笔记】——【运用】的过程,尤其是重点书目,更是需要反复观看,看上1-3遍。所以,现在开始,正是阅读重点书目,吃透基础知识的好时机。

阅读需要注意的顺序:先阅读基础理论书籍——再阅读板块书籍——最后阅读延伸书目。一些重点的精读书籍,可以需要你反复地看,一些粗读的书目,例如老师的研究,边缘的传播学研究,泛读摘录即可。

3

“备考不宜太长”

在我们谈论考研时间进度规划时,很多人会说:你要注意复习节奏哦,不要开始的太早把战线拉的太长,否则后期会很疲劳,学习状态会很差......

这样的话不无道理,但是局限性同样很大!

之所以不建议备考战线拉的太长,主要是因为我们前期学习的内容到中后期很容易遗忘,且太早进入状态,常人会坚持不住,到后期过于疲惫丧失动力,但是,我们依然希望大家能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备考!

知识之所以被遗忘,是我们没能掌握好学习方式,动力之所以会丧失,也是因为规划未能遵守或目标未能明确,最终焦虑击垮了一切。而其实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与备考开始早晚关系并不大。

大家面对的是新闻传播这样的出名的“卷”专业,那就不容许我们有太多的侥幸心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提前开始备考,了解考情,制定计划,夯实基础。时间充足,也就意味着我们能更从容更细致的进行准备,从而避免冲刺阶段的慌乱和焦虑,就像唐迟老师的那句口头禅:慢慢来,比较快~

只有充足的准备,才能让你备考真正地得心应手。而所有潦草、仓促地备考,只会让你最后自食恶果。所以,如果你已下定决心决定考研,那么备考的时间越充足越好。只有充足的时间,你才有机会事先了解考研全场,获取更多信息,掌握更多别人没有,而容易掉坑的内容。再次,规划好进度之后,你也只需要去合理地安排你的时间,安排各个进度上你需要应对的问题,而不是潦潦草草,仓促应对。而在备考前期,你需要搜集的信息及来源主要有:

4

看不懂理论背书就够了

这类思想主要来自于部分本科期间期末考试形成路径依赖的本专业学生,以及部分不自信的跨考生,但我们要严肃纠正:考研不是期末考试!恰恰相反,新传理论更讲究理解运用,而非机械的背诵。

其实新传的理论并不难,大部分内容都和生活实际相关。所以,跨考生需要克服因跨考产生的畏惧心理,并告别死记硬背。

新传考生并不像其他考试,除了一部分基本知识需要背诵外,更多知识讲究灵活运用,活学活用,专业好懂,将那些基础知识结合基础生活,再延用到考试解题之中。

“背书就够”的思想,是对考试的盲目自信,也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背书只能应对30%的题目,而剩下70%的题目都需要化用论文中积累的观点,平时写题积攒的语料,事先准备的论述题内容来应对他。

当然,还需要你大量地阅读,在阅读中消化新传理论,此外再将阅读中学习到的观点一步步积累,化为自己的语料库。

此外大家一定要先分析目标院校真题,如果学校考察的比较传统,你可以将时间在背诵上多花一点,如果学校的大部分题目都非常开放,侧重谈理解和看法,这类考题如果纯粹靠背书,只会落入千篇一律的答题陷阱中。最重要的是,这类题目——根本不是背书就能解答得了,而是需要你积累观点,结合最新的案例,在大量输入基础上输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看法。

因此,抱着“背书即可”来入局新传考研的小伙伴,我们只想说——duck不必。

5

专业课vs公共课

有人说:“专业课不行就要用公共课来凑!”也有人说:“公共课拉不开分不用花太多时间!”我们想说,这类比较请在考研前就摒弃,避免踩坑。

这些说法在过去可能有些道理,但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新传考研,如今考新传任何一门科目都需要够高,专业课确实最能拉开分数,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可随着考研越来越卷,公共课平均分与总分水涨船高,就算我们不指望用公共课涨太多分,但起码不能别别人拉开!所以两方面我们都需要兼顾到!保持一个动态偏向+整体平衡~

(如果你的目标是名校,那就更要重视公共课!以北大为例,去年各专业上岸同学的英语成绩基本都在80+,甚至还有同学考到了90+)

所谓整体平衡,就是说我们在备考前就应该明确好哪些科目在前期需要加大投入,哪些需要后期更多匀出时间。一般来说,在考研前期,公共课中英语投入较大,会占据一天复习的一半时间,并逐渐减少。而在后期,政治则会在取代前期英语的地位,占据更多时间。

一般来说,考研各科备考时间分配如下:

【1-6月】专业课:英语=4:6;

【7-10月】专业课:英语:政治=4:3:3;

【11-12月】专业课:英语:政治=4:2:4。

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6

学硕需要精通理论专硕不要

这个备考策略失误地方在于,将学硕和专硕的备考策略,以精通理论与否进行区分。实际上,专硕也需要精通理论。理论是答题的基础!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通常来说,学硕更加强调理论的输出,专硕更加强调理论的运用。具体来看,备考方向不同,可根据方向选择合适的书籍,最后调整答题的内容。

但是尤其是在前期,基础知识的消化理解是通用的。所以,请无论是备考学硕和专硕的同学都要注重基础。

而且随着考研格局的变化,尤其是新传考研,学硕不断缩招,各院校越来越重视专硕培养,甚至很多院校专硕和学硕都是一起上课的!如今,专硕试卷完全不比学硕更简单!所以大家就更不要有侥幸心理,关于专业理论知识,该拓展一样得拓展!一样需要更深入的掌握!

7

考研是孤独的修行

考研很苦,或许也确实很孤独......

对很多同学来说,这或许是个客观上的事实,但我们还是希望大家尽量打碎这样的看法!因为心态在备考中同样重要!

不要过分渲染备考的艰难困苦,把整个过程强调得悲天悯人,而忽略了考研中的自我决定因素、自我的成长。

不要带着委屈的心情考研!不要觉得考研就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你考研是为了你自己,决定备考也是出于对自我未来的预判。作为一个具有独立选择能力的成年人,考研是你成年后,基于理性评估,风险预判,成本预计后作出的决策。

决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决策前你的前后评估,决策中你对风险、信息的掌控程度。

而一个人怎么能够完全抓住所有风险呢?切莫觉得一个人复习即可,一定要找到“社群”“伙伴”“研友”。

一来,一个人备考缺少了反馈和互动,你很容易在备考后期松懈,陷入复习不完,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的焦虑中。

二来,根据传播学理论“镜中我”,两个人或者是多人的社群,彼此能扮演对方眼中“好学积极”的样子,最后一旦自己想懈怠了,就能记起这个积极的样子,为了继续保持自己“人设”同一性,成为研友口中的“励志考研人”,而继续拿起书本。

三来,加入“社群”能够获得更及时的反馈。考研不是“黑屋子里洗衣服”,不是不可控制的进度,不是莫名其妙毫无方向的努力,而是清晰可见的反馈,朝着明确方向一点一滴地努力。所以,辅导班、考研小组的功能正是如此,加入社群,能清晰了解周围的考生,复习的进度,自己复习的困惑点也能在集体交流中舒缓。

最后,身边的研友最好是非一专业,而又一个方向的。这既然缓解了成为竞争对手的紧张,也消弱了你们之间的嫌隙,最后达到了两人的互惠互利。

8

“报辅导班没用”

报辅导班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有的同学自己全年独立备考最终一战成硕,这不代表你也可以;

有的同学花了很多钱买了好多个机构的课最终上岸,这不代表你也需要如此。

报不报班,主要取决于这几个因素:你的自控能力、自我规划安排学习能力、你的信息获取能力、你的自我效能感、你对未来风险的承担能力、你的经济承受能力等。

针对这10个因素做一个预判,这几个因素的权重你可以自己赋予,但是值得提醒的是,你需要在报班前思考这10个方面,综合左右因素做一个决策,这样最后自己不后悔,也能让备考更加理性。

最后,考研路上的雷区当然不只是这几个,还有更多细小的坑,可规避的风险,难以预料的变化,不知所措的考试动态,这些都需要你紧跟猫哥,筛选信息,过滤风险,搭上“乘风破浪的上岸船!

2025年,我们一起加油!

来源:天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