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专题报告:AI进入推理时代,重塑网络与终端链价值

B站影视 2025-01-06 08:48 3

摘要:AI驱动叠加市场情绪回暖,通信指数重回高位。通信(申万)指数今年内最高突破3100点,创2017年以来新高。2024年2-3月,OpenAI发 布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谷歌发布基础世界模型Genie,多模态AI发展提速,英伟达业绩超预期及GTC2024大会

通信指数跑赢大盘,估值仍处相对低位

AI驱动叠加市场情绪回暖,通信指数重回高位。通信(申万)指数今年内最高突破3100点,创2017年以来新高。2024年2-3月,OpenAI发 布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谷歌发布基础世界模型Genie,多模态AI发展提速,英伟达业绩超预期及GTC2024大会等形成持续催化,带动 指数回升,2024年9月下旬,多项政策出台,A股市场迎来普涨行情,通信指数快速拉升,10月下旬,英伟达表示预计2025Q3量产首款 CPO版本IB交换机,相关标的上涨,同时伴随地缘政治因素,国产替代成为投资主线。展望明年,AI应用发展有望加强底层算力硬件需 求持续性,硅光、CPO、相干等新技术加快落地应用,自主可控国产化持续推进,国产算力、卫星互联网等板块有望延续高景气度。

行业涨幅领先市场,板块估值仍处低位。年初至今(2024.12.27),通信(申万)涨幅36.26%,跑赢大盘,在申万行业分类31个细分板 块中排名第二。截至2024年12月27日,通信行业PE-TTM(剔除负值)为22x,全行业第16位,低于创业板(33x),高于中小板 (21x)、上证综合(13x)、沪深300(12x);TMT板块中低于计算机(49x)、电子(48x)、传媒(26x),处于近5年60.63%分位 点,近10年32.61%分位点,历史相对低位。

机构持仓:光模块、运营商、光纤光缆

机构持仓占比回升。2024年以来通信行业仓位整体回升,24Q3末通信行业重仓市值1307亿元,环比增长11.32%,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 1.86%,环比减少0.2pct。前十大重仓股中,中际旭创、新易盛、中国移动位列前三,其他依次为天孚通信、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中 兴通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亿联网络,主要集中在光模块器件、运营商、光纤光缆细分板块。

前三季度通信行业营收利润增速提升

行业业绩回暖,盈利能力稳健。2024年前三季度,通信行业实现营收21448亿元,同比增长6.08%,增速相较2022年同期提高0.75pct, 剔除三大运营商和中兴通讯后,行业总营收5812亿元,同比增长17.65%,增速较2022年提高15.05pct。行业整体净利润1890亿元,同比 增长8.4%,增速同比提高1.92pct,剔除三大运营商和中兴通讯后行业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23.86%,增速同比提升26.3pct。行业综 合毛利率27.4%,同比基本持平,净利率8.81%,同比提高0.19pct。

AI拉动作用明显,服务器、光模块器件、连接器等板块表现较好。2024年前三季度共有15个子板块营收同比增长,其中服务器 (YoY+63.2%)、光模块器件(YoY+60.5%)、连接器(YoY+32.8%)增速领先,卫星导航(YoY -18.5%)、运维网优(YoY -2.2%)、 主设备商(YoY -1.6%)增速最低,主要由于下游需求偏弱。净利润同比增速最高的前三板块分别为物联网(YoY+147.7%)、光模块 器件(YoY+105.2%)、连接器(YoY+36%),物联网及连接器板块受益于传统需求回暖及AI加持,表现回暖,同比降幅最大的三大 子板块分别为OSS(YoY-63.4%)、专用通信(YoY-49.4%)、卫星导航(YoY-27.6%)。

大模型推理需求显现,AI Agent商业化推进

OpenAI发布o1模型,开启大模型新范式。OpenAI 于24年9月推出全新o1系列AI模型,复杂推理能力 显著增强,在一系列高难基准测试中表现相比 GPT-4o提升明显,特别在数学、编码和科学方面。 o1模型技术关键在于强化学习(RL)的搜索和学 习机制,基于LLM已有推理能力,迭代式的 Bootstrap模型产生合理推理过程(Rationales)的 能力并融入到训练过程中,进而让模型学会推理, 运用足够强大的计算量实现后训练(Post-Training) 阶段的扩展。o1模型通过内置思维链(CoT)逐步 解决问题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类慢思考过程, AI进入L2"推理者"阶段,有望加速向AGI迈进,同 时模型性能随着强化学习时间(训练时计算量)和 推理时间(测试时计算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不 同于传统的大规模预训练方式(通过增加参数量和 数据量),具有独特的扩展性优势,带来新的 Scaling Law。

国内陆续发布类o1推理模型。DeepSeek推出R1- Lite 推理模型;Kimi(月之暗面)推出主打数学能 力的推理能力强化模型 k0-math;阿里先后推出 Marco-o1、QwQ 两款推理模型;昆仑万维推出 Skywork o1 推理模型。高校方面,北大、鹏城实 验室发布能够自主进行多阶段推理的视觉语言模型 模型 LLaVA-o1;上交大 GAIR 研究组发布 o1 复现 项目。部分公司模型数据集评分效果超越o1模型。

国内外AI Agent发展加速。一个基于LLM的AI Agent系统可以拆分为LLM、规划、记忆、工具使用四个组件部分,其中LLM扮演了Agent的 “大脑”,在系统中提供推理、规划等能力。Agent核心在于自主性的增强,有望成为垂直应用的超级入口。

海外方面,24年6月,苹果在开发者大会上展示Apple Intelligence;根据彭博社信息,OpenAI正在开发AI Agent“Operator”,计划2025年1月发 布;24年10月,Anthropic推出“Computer Use”,能够与浏览器互动,并直接控制用户计算机上的多个应用程序;微软宣布将为Dynamics365 系列业务应用推出10个新的AI Agent;谷歌正在研发AI Agent“Jarvis”,可接管用户的网络浏览器,自动执行购买产品等任务;Salesforce等应 用公司同样计划推出定制化的AI Agent。

同时期国内方面,智谱发布AutoGLM,通过接收文字/语音指令,可以模仿人类操作手机,11月升级发布,支持自主执行超过54步的长步骤 操作,跨App执行任务,同时发布基于PC的自主Agent GLM-PC,可以自主完成会议替身、文档处理等功能。

云厂商加大AI投入,AI芯片加速迭代

AI驱动国内外云厂商CAPEX上行。海外方面,24Q3亚马逊/微软/Meta/谷歌资本开支合计约575亿美元,同比增长59.6%,环比增长约11%。 亚马逊预计2024年全年资本支出约750亿美元,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大部分支出用于AWS,主要受生成式AI驱动;微软表示云和AI相关 指出中约一半用于支持未来15年及以上的长期资产变现,剩余主要用于CPU&GPU服务器;Meta预计2024年全年资本支出380亿-400亿美元, 2025年将实现显著增长;谷歌资本开支主要投向服务器,其次为数据中心和网络设备,预计下季度资本开支环比持平。国内方面,BAT资 本开支23Q2起整体回暖,24Q3合计约370亿元,同比增长约136%,环比增长62%,开支重点为购买处理器和基础设施,为AI大语言模型训 练提供支持。

AI硬件竞争持续。近期Meta宣布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建立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预计建设将持续到 2030年;xAI计划扩大其位于田纳西州孟菲斯的超级计算机Colossus,以容纳至少100万个GPU;亚马逊计划联合Anthropic打造AI超级计算 机UltraCluster,预计配置数十万个公司最新AI训练芯片Trainium2,计算能力是当前领先AI模型训练需求的五倍多,有望2025年内投入使用。

1.6T光模块开启放量,新技术渗透率提升

光模块更新周期缩短,1.6T量产在即。算力升级需要配套高 速网络互联,进而带动高速光模块加速放量,同时网络架构 由传统数据中心叶脊架构转向无收敛“Fat-Tree”,增加交换 机及光模块数量。数据中心交换芯片带宽平均每两年翻一倍, 2010-2022年带宽从640G到51.2T,增长80倍,博通预计2025 年推出Tomahawk6交换芯片,带宽有望达102.4T。 Lightcounting测算目前AI集群光模块出货量每年达数千万只, 预计2029年接近1亿只,其中800G光模块2024年开始起量, 2027年转为缓慢增长,1.6T光模块有望2026年增速提升,增 长持续时间更长。

高速率硅光占比提升

成本功耗制约驱动技术创新,硅光技术优势凸显。 硅光技术利用成熟半导体CMOS工艺将光子和电子 器件集成到同一个硅基衬底,在芯片层面最大程度 实现混合集成。通过硅光平台技术融合集成薄膜铌 酸锂等新材料,实现更高性能的光子集成系统。相 比传统分立器件,硅光模块在激光器、调制器、波 分复用器件等光子器件以及封装工艺等方面存在显 著差别,误码率改善1-2个数量级,功耗降低10- 20%,成本下降20-30%,Lightcounting预计2026年 硅光模块占比有望达到50%。根据Yole,2023年硅 光芯片市场规模约9500万美元,预计2029年超过 8.63亿美元,CAGR达45%,主要受益于高速率可 插拔光模块需求增长及光连接在AI中的更广泛应用。

全球龙头加快布局,硅光互连场景拓展。硅光产业 链上游包括光芯片设计、SOI衬底、外延片和代工 厂,中游为光模块厂商,下游为云厂商、通信设备 商等应用方。国内硅光产业起步整体落后于海外, 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Intel、Cisco、Marvell等海外 行业巨头深耕硅光产业多年,一体化供应能力突出; 国内大陆厂商多位于产业链中下游,上游方面部分 初创公司在设计环节有所布局,硅光流片厂相对落 后,中际旭创、新易盛、华工科技、光迅科技等光 模块厂商目前已推出硅光模块产品,部分厂商向上 游硅光芯片延伸布局。硅光在AI算力应用场景由光 模块向CPO、OIO等方向拓展。

CPO产业进程加速,硅光为首选平台

CPO创新封装技术,光模块器件厂商迎新机遇。随着光模块速率迭代,交换机SerDes传输速率和功耗或成为瓶颈,CPO方案将光模块集 成为光引擎,与交换ASIC芯片封装,缩短传输距离,降低链路损耗和功耗,Cisco数据显示基于CPO的交换机系统整体功耗较传统可插 拔方案降低25%-30%。CPO目前包括基于硅光和VCSEL两种方案,其中硅光为主流平台。Yole预计CPO将于2027-2029年试产,2029年 进入量产阶段,AI芯片迭代有望加速CPO产业进程。英伟达预计2025Q3量产首款CPO版本IB交换机Quantum 3400 X800,2026年推出 CPO版本的Spectrum4 Ultra X800以太网交换机。博通已推出第一代25.6T CPO交换机,第二代51.2T正在认证升级,并在今年各展会上成 功演示AI ASIC+CPO功能,即CPO+2.5D封装。

海外巨头引领,铜互连应用扩张

英伟达等拓展AI数据中心铜缆应用。英伟达在GTC2024上发布GB200 NVL72,机柜内部采用铜缆连接GPU和NVSwitch,共使用5000根, 累计长度近2英里,采用液冷设计,降低25倍成本和功耗。博通在24年3月投资者会议上表示考虑光学器件通常耗费较大的电力和成本, 以及故障率对集群运行影响,公司正在交换机及许多技术中扩大铜缆覆盖范围,目前铜的触及范围已达到4米,是标准要求的2倍,计划 机架内部全部采用铜缆连接并通过PCIe或直接连接的铜缆实现互连,将围绕尽可能多使用铜互连以及降低非铜缆链路功耗成本两大目标 升级Serdes。Marvell在AI Day上表示将开拓基于DSP的AEC全新市场,以改善铜缆传输损耗。

国产算力崛起,自主可控大势所趋

美国新一轮半导体出口管制落地,倒逼国产化进程提速。2022年8月,美国政府要求限制向中国出口A100、H100;2023年10月,美国BIS 发布新规,强化高端芯片和半导体设备出口禁令,新条款下包括已经被限制的A100/H100以及A800/H800均被限制对华销售;2024年11月, 路透社报道美国商务部已致函台积电,要求其从11月1日起停止向中国大陆客户供应7nm及更先进制程工艺的AI芯片;2024年12月,美国 BIS发布对中国半导体出口一揽子新规,以减缓中国AI及本土半导体生态系统构建发展,具体措施包括1)对24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和3种用 于开发或生产半导体的软件工具的新管控;2)对高带宽内存芯片(HBM)的新管控;3)“实体清单”新增140家企业并进行14项修改, 包括中国设备制造商、半导体晶圆厂和投资公司;4)针对合规和转移问题的新的“红旗警告”;5)几项关键的监管变化,以增强先前管 制的有效性。国内半导体/汽车工业/互联网/通信企业四大行业协会集体发布声明,呼吁积极使用内外资企业在华生产制造的芯片,国产化 进程有望持续加速。

国内大模型缩小海外差距,AI应用快速发展

国内大模型发展迅速,领军企业加快代 际追赶。根据SuperCLUE数据,目前国 内大模型持续接近Claude3.5 Sonnet和 ChatGPT-4o-latest能力,与o1-preview在 中文难任务上相差约为14%,中文通用 能力上相差约8%,端侧小模型进展迅速, Qwen2.5-1.5B-Instruct、MiniCPM3-4B等 部分小尺寸模型反映出较高的性价比和 落地可行性。24年10月测评结果显示, o1-preview以75.85分领跑SuperCLUE基 准测试,国内Qwen2.5-72B-Instruct、 GLM-4-Plus、Doubao-pro-0828、 DeepSeek-V2.5等位列第一梯队。

字节AI豆包增长迅猛,Kimi累计下载量 有望破亿。字节基于豆包大模型构建丰 富产品矩阵,其中AI应用助手豆包App 已成为用户最多的2C AI产品,根据AI产 品榜,11月全球月活跃排行榜上,豆包 App的MAU达到5998万,仅次于OpenAI 的ChatGPT,位列全球第二,其海外版 Cici的MAU达到1267万,排名第22。量 子位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豆包2024 年累计用户规模超过1.6亿,在AI智能助 手细分领域中市占率过半,Kimi智能助 手下载总量超过7600万,规模加速扩张, 预计成为下一个下载量破亿产品。

端侧AI重构硬件,AIoT产业有望复苏

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将至,推进具身智能产业化。具身智能核心在于智能体通过物理身体与环境的交互实现感知、理解、决策和行动, 自动驾驶载具和机器人构成两大主要载体,根据36氪测算,国内具身智能行业规模2027年有望突破1.25万亿元,2018-2027年CAGR达 17.6%。特斯拉于24年11月底发布人形机器人Optimus最新一代灵巧手快速追踪并拦截正常移动状态下网球的视频,灵巧手单手自由度 提升至22个,接近人手自由度,近期首次展示Optimus在野外复杂环境中不依赖视觉环境的行走能力。特斯拉预计Optimus将于2025年 初小批量生产,在工厂内部使用,2026年开始向外部出售。国内方面,智元近期发布机器人量产视频,华为、比亚迪、小米等国内科 技大厂和车企积极布局,商业化落地有望加速,带动上游零部件等相关环节需求增量。

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C端应用前景广阔

3GPP NTN标准演进,星地通信深度融合。3GPP NTN标准从2017年R15开始启动,一直在朝着将卫星纳入 3GPP 技术规范的目标前进着, 这一目标将持续到R20的6G标准工作中。其中,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 NTN)被广泛认为是6G 网络的组成部分。6G通信架 构包括低轨卫星及5G网络融合。6G由天基平台、空基平台和地面平台组成,由此实现对5G无法触及的陆地与海洋、天空实现全域覆盖, 构成一个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融合集成的全连接世界。

北斗系统升级在即,产业化进程加速

北三组网完成,下代系统建设提速。北斗是我国自行研制、独立运行,继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后第三个成熟应用的全球卫星导航 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与授时。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启动北斗系统研制,2020年7月北斗三号正式开通,标志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面构建并具备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服务能力。北三较北二具有全球星座、星间链路、多系统互操作等新特点,增加星 基增强、国际搜救、全球位置报告等拓展服务,覆盖能力、定位精度、时间精度等性能大幅提升,目前北斗系统整体核心指标已超越GPS, 处于世界一流梯队。近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发布,预计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系统将优化星座架构,形 成高中低轨混合星座,全面提升时空基准维持精度和自主运行能力,持续提升服务性能;建设集成高效的一体化地面系统,实现资源弹性 调度、数据共享使用、业务连续运行;覆盖地表至深空的各类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不依赖卫星的定位导航授时手段融合的各类用户终端, 实现用户多场景、高精度、智能化使用。

移动数据流量单价降幅收窄,挖掘C端创新场景价值

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小幅下滑。根据工信部,2024年1-10月电信业务收入1.45万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固网宽带收入同比+4.3%, 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同比-1.3%。量价拆分来看,2024年1-10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766亿GB,同比增长12.3%,增速同比回落 2.5pct,10月当月DOU达到19.2GB/户·月,同比增长7.6%。截至10月末,5G移动电话用户9.95亿户,较上年末净增1.73亿户,占比55.6%, 较上年末提高9pct。测算得单GB价格约1.93元,同比下降12.6%,延续持续下降趋势,降幅趋于稳定。

行业移动数据流量单价处于全球较低区间,价格竞争有望趋缓。Cable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中国单GB价格持续下降,2023年约为0.38 美元,排名全球237个样本国家/地区中第220位(资费由高到低),美国为6美元/GB。随着单价持续下降,资费下降对移动数据流量增 长拉动效应减弱,考虑成本较为刚性,运营商流量价格竞争动力或将下降。

固网宽带业务稳步发展,千兆光网推进

固网宽带接入用户稳步增长,千兆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 10月末,三家运营商固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6.68亿户,较上年末净 增3204万户,其中千兆及以上接入速率固网用户达2.03亿户,较上 年末净增4020万户,占总用户数30%,占比较上年末提升4.7pct。

固网业务收入增速稳定,ARPU整体回升。2024H1,1)中国移动: 家庭市场收入698亿元,同比增长7.5%,家庭客户综合ARPU 43.4元, 同比提升0.2%;2)中国电信:固网及智慧家庭收入640亿元,同比 增长3.2%;宽带综合ARPU 48.3元,同比提高0.2%。3)中国联通: 截至2024H1末千兆宽带用户渗透率25%,融合用户(移动+固网) ARPU 103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来源:未来智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