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Adrian Israelson团队强调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可作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治疗的…

B站影视 2025-01-06 08:39 3

摘要:大约20%的遗传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例源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1) 基因突变。大量研究表明,这些突变(超过 180 种变体)通过某种形式的毒性诱导运动神经元退化。然而,驱动这种选择性毒性的确切机制仍未解决。最近研究证明了通过病毒载体在SOD1小鼠肌萎缩侧索硬

大约20%的遗传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例源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1) 基因突变。大量研究表明,这些突变(超过 180 种变体)通过某种形式的毒性诱导运动神经元退化。然而,驱动这种选择性毒性的确切机制仍未解决。最近研究证明了通过病毒载体在SOD1小鼠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中施用外源性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有效性。这种干预措施有效地延缓了运动功能衰退、调节了关键途径并延长了寿命。此外,该研究还发现来自具有各种遗传背景的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运动神经元中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水平降低,以及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例的运动皮层和脊髓中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水平降低,这表明除了 SOD1 相关病理学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影响。需要进行全面的研究来充分阐明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功效的潜在机制及其转化意义。

来自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Adrian Israelson团队认为,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治疗,可以将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与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或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结合,这些因子已在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经过充分临床测试,并且可能是增加神经保护和提高肌萎缩侧索硬化中运动神经元存活率的一种有趣方法。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元群体中的表达升高,这为其治疗作用提供了一种潜在机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联合治疗的另一种替代方法是将其与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配对使用,这也有助于减少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广泛的细胞因子相关全身副作用,同时提高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靶向治疗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优化治疗方案和剂量的正确组合,并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总之,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疗法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治疗选择。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杂志2025年 9月 9 期发表。

文章来源:Alfahel L, Rajkovic A, Israelson A (2025) Translational challenges in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therapy with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Neural Regen Res 20(9):2583-2584.doi.org/10.4103/NRR.NRR-D-24-00616

来源: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