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science正刊:完全由个人资金支持,无国家经费

B站影视 2025-01-05 19:57 3

摘要:1月2日,四川大学康毅进教授与加州理工学院William Andrew Goddard III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题为“Tantalum-stabilized ruthenium oxide electrocatalysts

↑↑↑关注柳叶刀学术↑↑↑

2025年刚过去3天,四川大学学者已连续在Nature、Science、Cell三家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引起国内高教界关注。

1月2日,四川大学康毅进教授与加州理工学院William Andrew Goddard III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题为“Tantalum-stabilized ruthenium oxide electrocatalysts for industrial water electrolysis”的研究论文,四川大学为本文的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使用定义良好的扩展表面模型来确定RuO2经历导致Ru溶解的结构依赖腐蚀。

目前,氧化铱(IrO2)催化剂因其优良的析氧反应(OER)性能,一直以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然而其价格昂贵且来源稀缺,让科研人员不得不寻找替代品。虽然氧化钌(RuO2)作为替代品具备良好的前景,但由于稳定性低,一直未能被广泛应用。

在此研究中,钽(Ta)的掺入为RuO2提供了有效的稳定性,通过实验及模型分析显示,钽的存在显著增强了RuO2的固有活性,展现出接近IrO2的性能。

这一发现无疑为电解水制氢的商业化应用带来了新的曙光,让人更加期待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应用。 突破性意义的研究,四川大学不仅显示了其在催化剂合成研究方面的实力,同时也凸显了全球高校间合作的魅力。

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张佳豪,付先彪博士和Soonho Kwon博士。令人惊叹的是,这项科研研究的所有资金都是由康毅进教授个人资金支持,无国家经费。

据悉,康毅进教授,是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员(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四川省产业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阿贡国家实验室博士后。曾任美国西北大学访问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客座教授,东方电气集团电解水制氢首席顾问科学家,科技部氢能评审专家。

研究工作主要着重于能源转化与存储应用中的化学和材料科学,特别注重氢能体系下的化工过程。康毅进教授目前已在Science、Nature Catalysis、PNAS、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顶级期刊发表发表论文70 余篇, 论文总引用次数超14000 次,h-index 46。

拥有多项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参与编写了《应用电化学百科全书》(Springer 出版)和《英国皇家化学会催化系列丛书》。康毅进教授目前已获多项催化剂发明专利授权,并成立了相关科技公司,专注于制氢技术的产业转化。

不仅如此,在2025年1月1日,四川大学古丽、朱亚辉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Michael Karin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FBP1 controls liver cancer evolution from senescent MASH hepatocy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糖异生酶果糖-1,6-二磷酸酶1 (FBP1)是p53的靶标,在衰老样MASH肝细胞中升高,但在大多数人类HCC中通过启动子超甲基化和蛋白酶体降解抑制。

FBP1首先在代谢应激的癌前疾病相关肝细胞和HCC祖细胞中下降,与AKT和NRF2的致瘤活性相似。通过加速FBP1和p53的降解,AKT和NRF2增强了先前衰老的HCC祖细胞的增殖和代谢活性。

逆转衰老和支持增殖的NRF2-FBP1-AKT-p53代谢开关在小鼠和人类中起作用,也促进了DNA损伤诱导的体细胞突变的积累,这是MASH向HCC进展所必需的。

在2025年刚开年,四川大学就迎来了Nature,Science的双刊收,两篇论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布,意味着四川大学在研究领域的认可度与日俱增,也为更多优秀学子树立了榜样。

这两项研究的发布非常及时,尤其是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能源的迫切需求中。绿色制氢被认为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而质子交换膜水电解(PEM-WE)因其高电流密度和快速响应特性,成为了最具前景的技术。

电催化剂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高效的催化剂将直接影响氢气的产量及其经济效益。因此,四川大学在这个领域的不断探索,必将为后续的研究指明方向。

来源:科学有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