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活中,体检就像是一场 “健康大考”,我们怀揣着忐忑的心情,期待着一个 “身体安好” 的结果。然而,当看到体检报告上那些或上或下的箭头、陌生的专业术语时,不少人的心里就像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焦虑的涟漪。
在生活中,体检就像是一场 “健康大考”,我们怀揣着忐忑的心情,期待着一个 “身体安好” 的结果。然而,当看到体检报告上那些或上或下的箭头、陌生的专业术语时,不少人的心里就像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焦虑的涟漪。
“甲状腺结节,会不会是癌啊?”“血脂偏高,以后是不是得天天吃药了?”…… 诸如此类的担忧不绝于耳。据调查,超六成的受访青年表示害怕看体检报告,生怕查出问题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大家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既想通过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又害怕面对可能出现的异常。
一、甲状腺结节 —— 大多为良性,定期复查是关键
在体检报告中,甲状腺结节的出现频率相当高。据统计,每 100 个人中就可能有 20 至 76 人查出甲状腺结节,这着实让不少人心里 “咯噔” 一下。不过,大家先别慌,事实上,超过 95% 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
甲状腺结节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像碘摄入异常、情绪压力、遗传因素等都有可能诱发。从本质上来说,它是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后在甲状腺组织内形成的团块。
那怎么判断结节是 “善” 是 “恶” 呢?一般来说,如果结节生长速度缓慢、形状规则、边界清晰、质地均匀,且没有血流信号或钙化等异常表现,大概率是良性的,只需每 6 至 12 个月定期做超声检查,监测结节大小、形态等变化即可。但要是结节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形状变得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质地变硬,还伴有微钙化灶、丰富血流信号,甚至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就得进一步检查,比如做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来明确结节性质。
二、乳腺增生 —— 与情绪内分泌相关,生理性无需治疗
乳腺增生也是女性体检报告中的 “常客”,尤其是育龄期女性,患病率颇高。它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紧密相连,雌激素水平升高、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就容易刺激乳腺组织增生。而情绪因素更是起着 “推波助澜” 的作用,长期的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会进一步扰乱内分泌系统,加重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乳腺增生,就像女性月经周期的 “小跟班”,在月经前,由于雌激素分泌旺盛,乳腺组织会出现增生,乳房胀痛、有结节或肿块,可累及双侧乳腺,结节融合可呈团块,其大小、形状不一,结节或肿块的体积、质地可随月经发生周期性改变,月经结束后,随着激素水平回落,这些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适当运动,多数情况下增生情况会自行缓解。
但要是乳房疼痛持续不缓解、肿块在月经后也不缩小甚至增大、乳头出现血性溢液等,那可能就是病理性乳腺增生,需要进一步检查,如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排除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纤维瘤甚至乳腺癌等疾病,必要时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
三、肝囊肿 —— 良性病变,多数无需处理
肝囊肿听起来好像有点吓人,但实际上,它就像是肝脏里的 “小水泡”,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多数情况下是先天性形成的,后天因炎症、创伤等因素诱发的相对较少。据统计,肝囊肿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可达 5% - 10%,且随着年龄增长,检出率还会有所升高。
这些 “小水泡” 通常比较 “安静”,大部分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都是在体检做腹部超声、CT 或磁共振成像(MRI)时偶然发现的。肝囊肿一般不会影响肝脏功能,也极少发生癌变,只要囊肿不大,没有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就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彩超,观察囊肿大小、数量有无变化即可,建议每年复查 1 - 2 次。
但要是囊肿直径超过 5 厘米,或者位置特殊,压迫到了周围的胆管、血管、胃肠道等,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就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穿刺抽液、囊肿开窗引流术等治疗措施。
四、宫颈糜烂 —— 不是病,别被名字吓到
曾经,“宫颈糜烂” 这个词让无数女性忧心忡忡,仿佛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但其实,早在 2008 年,本科生的第 7 版《妇产科学》教材就取消了 “宫颈糜烂” 这一病名,它被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这一正常生理现象所取代。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宫颈位于阴道顶端,外表光滑呈粉红色,被覆鳞状上皮。而育龄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旺盛,使得原本位于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向外移位,取代了部分鳞状上皮,宫颈局部便呈现出不光滑的红色颗粒样改变,肉眼看起来像 “糜烂”,实则不然。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女性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变化,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仅在受到感染或其他刺激时,才可能出现宫颈炎的症状,如白带异常、下腹痛、性接触后出血等。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与宫颈癌没有直接关联。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所以,即便查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只要没有 HPV 感染等异常情况,根本无需过度担忧。
不过,虽说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本身无需治疗,但常规的宫颈筛查不能少,建议有性生活三年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宫颈 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和 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病变,防患于未然。
五、慢性浅表性胃炎 —— 注意饮食,症状不明显可不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这个 “老熟人”,在胃镜检查中经常露面。它的病因较为复杂,幽门螺杆菌(Hp)感染堪称 “头号元凶”,数据显示,约 70% - 90% 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体内都能检测出幽门螺杆菌。这些细菌在胃内 “安营扎寨”,凭借其代谢产物不断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反应。此外,十二指肠胃反流也不容忽视,十二指肠内的胆汁、胰酶及碱性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会对胃黏膜的屏障功能造成破坏,为胃炎的发生埋下伏笔。长期食用辛辣、粗糙食物,酗酒、吸烟,以及滥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同样会给胃黏膜带来 “重创”,促使慢性浅表性胃炎悄然降临。
不过,大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并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只是在胃镜检查时,才发现胃黏膜呈现出充血、水肿,或胃黏膜皱壁肿胀增粗等模样。即便有症状,也多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以及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的表现,体征方面通常只有上腹部轻度压痛。
对于这类患者,如果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阴性,且没有明显不适,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就能让胃慢慢恢复 “元气”。日常饮食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做到定时定量进餐;食物的选择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些如小米粥、软面条、山药糊等养胃食物,远离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像辣椒、油炸食品、浓茶、咖啡、烈酒等都要统统 “拉黑”;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风险。
但要是出现反酸、烧心、胃痛等症状,影响到了生活质量,就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一般会根据具体症状开具相应药物,比如反酸、烧心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胃胀、消化不良时,给予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进胃排空;若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则需采用标准的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 + 一种质子泵抑制剂 + 一种铋剂)进行根除治疗。六、前列腺增生 —— 中老年男性常见,症状轻者观察即可
前列腺增生可是中老年男性的 “专属” 高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 岁的男性约 40% 患有前列腺增生,60 岁的男性患病率升至 60%,到了 80 岁,这个比例更是高达 80%。它就如同身体衰老的一个 “信号”,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组织逐渐增大。
从生理角度来说,前列腺位于男性尿道起始部位,正常情况下,它与尿道 “和平共处”,尿液能顺畅排出。但前列腺增生时,增生的组织就像在尿道里 “添堵”,使得尿道变窄、受压,排尿自然就不顺畅了,患者常常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夜尿增多等症状。
不过,对于大多数早期前列腺增生患者,如果症状比较轻微,不影响生活质量,比如只是偶尔夜尿次数增多一两次,排尿稍微有点费力,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完全可以先不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症状。比如,避免久坐,长时间坐着会压迫前列腺,加重充血,建议每坐 1 - 2 小时就起身活动活动;减少饮酒和咖啡因摄入,它们会刺激前列腺,使增生症状加剧;保持适当体重,肥胖会增加腹压,对前列腺造成更大压力;避免憋尿,有尿意及时排出,防止膀胱过度充盈。体检异常别慌乱,科学应对是关键
记住,体检是我们了解身体的 “窗口”,发现异常不必惊慌失措,科学应对、积极预防,让我们离健康更近一步,拥抱美好的生活。来源:少荣科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