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肺癌的疾病谱发展越来越趋向于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化形态:早期很多,晚期也很多,中期占比则相对较少。
目前,肺癌的疾病谱发展越来越趋向于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化形态:早期很多,晚期也很多,中期占比则相对较少。
针对晚期肺癌,如何才能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是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
今天,我想借助一个EGFR突变晚期肺癌患者(合并脑、骨转移)的全程诊疗资料,通过对这个病例的具体分析,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
病例资料
这是一名52岁男性。
2021年6月出现头痛、头晕,合并走路步态不稳,在当地医院完善颅脑检查,CT显示:左侧小脑半球囊实性占位,考虑肿瘤。
于是,患者于2021年7月18日行小脑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肺腺癌转移。
基因检测结果为EGFR 19DEL,丰度79.81%,合并EGFR拷贝数扩增;PD-L1表达:TPS 30%。
于是,患者转至我院继续治疗,第一时间为其完善相关检查,并于2021年8月31日在检查胸部CT时发现左上肺占位(红色箭头),合并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蓝色箭头),考虑转移。
除此之外,全身骨显像也提示左侧股骨头转移。
其余检查未见明确转移病灶。
2021年8月,患者开始口服奥希替尼。
2021年9月复查胸部CT时显示,病灶较前有所缩小(红色箭头),但缩小程度并不是特别明显,淋巴结的表现同样如此(蓝色箭头)。
患者继续口服用药,并于2021年11月复查时发现,病灶稳定,没有继续退缩。
2021年12月,患者骨痛症状加重,考虑到是承重骨,且目前为寡转移状态,于2021年12月8日做了左侧股骨头的置换手术。但术后病理中未发现任何肿瘤细胞残余状态。
术后,患者继续口服奥希替尼的治疗方案。但在2024年4月14日复查胸部CT时提示,病灶较前增大,淋巴结则变化不明显。
完善相关检查,未见其余转移病灶。
2022年4月22日,为其开展胸腔镜左上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可见肿瘤呈治疗后反应,残存肿瘤细胞为35%,淋巴结全阴。
2022年5月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复张情况良好,CT可见右侧肺复张推动纵隔移位倾向。
随后,继续口服奥希替尼,病情持续稳定。
2023年4月,复查CT可见,病情控制良好,纵隔小淋巴结持续稳定。
2023年7月的胸部CT结果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复发,但其他地方未见明确转移病灶。
原本准备为其开展纵隔经右胸淋巴结清扫手术,但考虑到患者已经历过多次手术,目前的身体状态还很虚弱,改为纵隔引流区全量放疗(2023年10月~2023年12月)。
从复查的胸部CT中可以看到,放疗后,纵隔淋巴结缩小,表明治疗有效。
2024年2月,患者因发热检查CT时发现肺部炎症(红色箭头),同时合并腋窝淋巴结肿大(蓝色箭头)。
结合患者肺部炎症,不除外腋窝淋巴结是反应性增生,暂予以消炎处理。
2024年4月,复查颅脑MRI结果提示脑转移(红色箭头),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小结节(绿色箭头),符合转移表现,复查腋窝淋巴结较前无明显变化(蓝色箭头)。
此后,由于患者自身身体条件较为虚弱,加之经济原因,无法再次接受基因检测明确耐药基因,也无条件开展积极的联合治疗。
后续的治疗,基本在不同的三代药物之间辗转尝试,但效果始终不佳,病情急转直下。
2024年7月17日,肺部转移瘤较前增大。
2024年9月复查CT时发现,在肺转移瘤不断增大的同时,还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表现。
同时,脑转移瘤持续增长。患者来看门诊时,行走已非常困难。
最终,患者于2024年12月12日离世。从2021年6月确诊时开始计算,总生存时间42个月,3年半。
我的考量
我平常多选取肺癌诊疗中的一部分进行分析讲解,今天之所以跟大家分享这个病例的完整诊疗经历,有几个方面的考量:
1、该患者在确诊肺癌后,长期在我的门诊进行随访治疗,尽管当初随着肺炎、纵隔淋巴结进展等病情变化,曾经辗转多个医疗平台求医,但基本都会按时复诊,我非常了解他的病情。
2、该患者在奥希替尼治疗靶向过程中的两次手术,包括髋关节置换和肺癌手术,及其实现的具体效果,非常有参考意义。
3、该患者在治疗无效后的进展模式也很典型。
No.1 奥希替尼治疗效果
患者服用奥希替尼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好,从最初确诊肺腺癌EGFR敏感突变开始,我们就给他上了靶向治疗,但也只在口服奥希替尼的前两个月表现出了一定的缩瘤效果,后续就长期保持稳定。
目前,根据我在临床观察到的情况,奥希替尼的缩瘤效果通常可以持续半年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可实现约20个月的疾病控制时间。
但这名患者的缩瘤效果只有短短两个月,并在口服10个月后就出现了肺部转移瘤增大的表现。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肿瘤的持续退缩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预判药物的控制效果。
No.2 骨转移瘤手术
这个患者当初最让我感到意外的一点,是他的骨转移瘤手术效果。虽然术前检查发现患者存在显著的骨质破坏,且影像符合转移瘤表现,但最终手术结果却没有发现任何的肿瘤残余状态。
这其中,值得反思的地方在于:肺癌的骨转移,基本都是溶骨性,也就是骨质破坏,而破坏后的骨质很难再生,所以,现阶段我们针对骨转移瘤病情的评估,不能只局限于骨质缺损的改变,更要强调代谢学,比如PET/CT或全身骨扫描。
No.3 左上肺手术
患者在取得骨病理完全缓解后,我本想给他尽快开展左上肺的手术,因为我感觉,若不及时手术,可能会错过肿瘤控制的平台期。
但因当时患者刚从手术中恢复,十分害怕手术,所以选择了继续随访。
而在2022年4月复查时发现,病灶较前增大,但没有达到临床评价进展标准(PD),除肺部以外也没有发现其他可疑病灶。
于是,我们还是给患者开展了手术治疗,切除左上肺配合纵隔淋巴结的清扫,淋巴结检测结果全阴。
可以说,从2022年4月手术后,患者的肿瘤负荷得以大幅度降低,最终显著延长了他的耐药时间。
在2022年4月病灶已经增大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手术治疗,为患者争取到了额外15个月的稳定控制时间,直到2023年7月出现纵隔淋巴结的肿大。
在这段时间内,患者仅采用了口服奥希替尼的靶向治疗,足以说明有效降低肿瘤负荷的重要性。
血清学的CEA波动图,也可以看出手术前后体内肿瘤负荷的巨大变化。
No.4 二次局部治疗的效果
这位患者先后尝试过两种局部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和放疗。
在放疗方面,该患者在肺部手术稳定控制15个月后,出现了纵隔淋巴结的肿大,于是予以放疗,并在2023年12月结束疗程。但在2024年4月出现了确切的肺/脑转移灶,控制时间4个月。
控制时间这么短,或许和两个因素有关:
1. 在转移瘤比较局限的前提下,手术在降低肿瘤负荷方面的效果是好过放疗的,所以有更大的希望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2024年2月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肺炎,需要住院治疗,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自身免疫力很差。
强大的敌人,虚弱的自身免疫状态,再加上不那么有效的治疗方案,自然就代表了更短的控制时间。
No.5 进展模式
该患者的病情进展是从纵隔淋巴结开始的。2023年4月复查纵隔淋巴结时还一切良好,但在2023年7月就开始明显增大,随后才进一步播散到肺部和脑部,这说明了两个问题。
1. 定期的规律随访非常重要。
真实世界中,我发现有很多朋友在病情控制良好的前提下,往往会呈现出对随访的懈怠,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正如这名患者一样,2023年4月时纵隔还是非常干净的小淋巴结,但2023年7月就出现了明显的增大表现。
2. 局部的崩盘,可能会导致全线溃败。
肿瘤治疗有时就像打仗:两股势力的交锋,会在局部地区爆发激烈的战斗,一旦失利,往往意味着完整的防线会被撕开一个巨大的口子,随后可能就是全线溃败。
这名患者在纵隔淋巴结治疗控制不佳后,随即便出现了肺部和脑部的转移。
No.6 靶向耐药后,什么最重要
在评估出现靶向耐药后,我们及时为其开展了手术治疗,争取到了额外15个月的疾病控制时间,由此可见,详细的病情评估和敢打敢做的拼搏精神很重要。
但,这仅限于局部进展的少数患者。
绝大多数患者在靶向耐药出现广泛进展的条件下,需要第一时间重取病理,重做基因检测,争取进行联合治疗。
但是,这名患者由于身体条件和经济原因,都没有进行,所以他的病情在2024年4月进展后急转直下,直到最终结果,不过是8个月的时间。
从这方面来看,对肿瘤患者而言,身体条件和经济保障都很重要。
写在最后
肺癌的治疗发展史,是一个不断研发新药、探索联合治疗方式的过程。
就拿EGFR突变来说,近年来,我们从一代到二代,从二代到三代,新药的出现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仅仅是这样并不足够,我们还要争取更多的联合治疗。
比如这名患者开展的靶向后手术治疗,在靶向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的前提下,阻断了肺癌的演进历程,争取到了额外15个月的疾病控制时间。
但,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能不能做得更好一些?
在复盘病情的时候,我也在感慨,所谓时代的进步,只是对当下来说才是光彩照人的。但当我们站在未来,再回忆过去的每一种治疗方案,面对的可能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
我在想,如果是今天,我可能不会选择给患者单纯口服靶向药,而是建议他尝试更加积极的靶向联合化疗的FLAURA2治疗模式,因为更多样的杀灭手段,也许能带来更强力的控制效果。
但是,很遗憾,FLAURA2的研究结果,2023年11月才刊载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医学总是在不断进步,在好的治疗结果中总结经验,在不好的治疗结果中吸取教训,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反思,争取到更长的生存时间。
比如,今天分享的这个病例,从初诊肺癌晚期,到服用奥希替尼但控制效果不佳,并先后经历数次手术和放疗,最终还是实现了42个月的总生存时间。
一路走来,过程并不容易。但它或许已经是患者在当时能够做出的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在治疗的道路上,每一位肿瘤患者,都犹如踏上漫漫征途的勇士,去拼搏,去奋战,做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祝他一路走好,愿天堂里再没有疾病和痛苦。
来源:丹参聊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