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拉文斯基指挥档案首次面世

B站影视 2025-01-05 13:17 3

摘要:这份单声道档案于1961年6月12日在赫尔辛基录制:这是这位苏联指挥巨匠惟一存世的芬兰现场,同时包含他惟一留下的格里格《索尔薇格之歌》这部加演小作品的录音;而音乐会的正式内容则是穆拉文斯基的核心曲目——肖斯塔科维奇与柴科夫斯基两位作曲家的《第五交响曲》,分别为

文 | 杨罕琚

对于历史录音爱好者而言,能够听到首次面世的叶夫根尼·穆拉文斯基(Evgeny Mravinsky)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现场录音自然是一件幸事。

这份单声道档案于1961年6月12日在赫尔辛基录制:这是这位苏联指挥巨匠惟一存世的芬兰现场,同时包含他惟一留下的格里格《索尔薇格之歌》这部加演小作品的录音;而音乐会的正式内容则是穆拉文斯基的核心曲目——肖斯塔科维奇与柴科夫斯基两位作曲家的《第五交响曲》,分别为音乐会的上下半场。近日,经独立厂牌雅努斯古典(Janus Classics)的发掘转制,这份颇具文献价值的录音得以重见天日,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观察穆氏与列宁格勒爱乐这一传奇组合的艺术成就:这位全局在握的指挥大师总能独到地让他的乐团贯彻一种极致的张力,此录音中尤甚。

作为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及数部其他大作的首演者,穆氏是毫无疑问的演绎肖氏的权威。仅仅是《第五交响曲》,自1938年这部作品的首个录音起,至指挥家生命的最后(1984年),穆氏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留下过不知道多少个录音版本。而在指挥家不断打磨对作品的理解的同时,他看待“肖五”的基本视角未曾改变;积年累月,穆氏对于这部常演常新的作品的把握也愈发成竹在胸。

本张唱片便向我们展示了穆氏艺术生涯“中期”(彼时,指挥家年近耳顺)一款颇具代表性的“肖五”;即使由于母带损坏,第一乐章无法被听到,留存的三个乐章亦足以说明演绎之妙。“小快板”开头那严整肃杀的大提琴与低音提琴扑面而来,便可领略到那熟悉的“列宁格勒之声”:穆氏与列宁格勒爱乐对于乐句中音色与运音等细节的注重,极佳地把握了肖氏音乐语言中介于谐谑与苦怒间的种种微妙表情;至于(尤其是乐章中段)清晰呈现的丰富和声色彩变化自不必提。而在整部作品中,无论是连德勒舞曲式的二乐章,抑或是那著名的旋律动人的慢乐章,穆氏始终保持了紧凑的步调与造句,即使是在“广板”最夺人心魄的齐奏高潮,指挥家也绝不为抒情而松懈音乐内在的动力。穆氏此处的“广板”,与他的许多录音一样,是如此深情而不滥情:在这个没有铜管且将小提琴组分为三个声部的乐章中,列宁格勒爱乐的弦乐、双簧管、单簧管、长笛相似地简练而感人地演奏了他们各自的独奏主题,一如乐章尾声那柔嫩至极的钢片琴。

而在与“广板”形成强烈对比的末乐章开头,像他许多的“肖五”录音中那样,指挥家毫不妥协地采取了狂飙般(且不断加快)的速度,即使这意味着乐团不可避免的小错,但这个大型奏鸣曲式乐章的开头由此被赋予了很少在别处听到的势如破竹的动能。而事实上,在整个末乐章,指挥家十分清晰地向听众展示了作曲家对于速度变化脉络的细致指示,并驱动着他的乐团以分明的层次与过人的能量将作品推向结尾转入D大调的高潮。

穆氏的柴科夫斯基也或许是我们能听到的录音档案中最权威的“玄门正宗”之一。这一次芬兰现场比他在DG留下的著名的立体声录音仅仅晚了一年;因此,在风格与处理上也相对接近,不过现场天然地具有连贯性与火花,且整体速度稍快,在速度变化的程度上也更剧烈。这个相对完整(只缺失了第一乐章开头约45秒的9个小节,唱片制作团队用穆氏的另一录音补上)的“柴五”或许比上半场能更直观地展现穆氏指挥艺术这一时期令人震撼的气魄。

自首乐章起,穆氏便贯彻了他果决而鲜明的风格,此乐章那庞大复杂的发展部被演绎得如此百转千回、高潮迭起:指挥家注意到每一个动机与主题的发展,刻画出摄人心魄的声部细节,并总能以恰如其分的速度变化推动音乐进入一次又一次愈发激动人心的强奏。穆氏的指挥艺术向来不拖泥带水,但这不意味着他的演绎中缺乏抒情时刻,比如首乐章中那些稍纵即逝的弦乐小滑音与大幅揉弦,凄美如挽歌的铜管,或有时微微松弛的弹性速度……但音乐始终保持着前进的动能,呼应着柴氏和声写作所创造的不稳定感。

精彩的首乐章仅仅是开始。彼时现场的听众或许会同我一样惊叹于列宁格勒爱乐在高度紧张的现场演奏中展现出一浪高过一浪般的巨大能量。指挥家并不使音乐过多沉浸在二乐章美妙的大调主题中,而是着眼于渲染紧随其后的音乐明暗色彩之间戏剧性的对比,突出作品核心主题回归处扣人心弦的强烈效果。经过紧张感逐渐累积为结尾六个强奏和弦的三乐章,穆氏将最极致的处理留给了这部沉郁顿挫而跌宕起伏的交响曲的终曲:音响粗犷而不粗糙,速度飞快却不显得“赶”,音乐的线条与细节被牢牢抓住。虽然在技术上或许不如录音室录音般无瑕,但这毫无疑问是一款更为激动人心的演绎,具有自然而强烈的感染力——结束后现场听众热烈的掌声(与跺脚)也说明这一点。而作为两道“硬菜”后的点心,加演的格里格《索尔薇格之歌》与利亚多夫《芭芭雅嘎》两部经典小作品,以生动的趣味回馈了芬兰人的热情。

除了两部作品开头的缺失外,比较遗憾的是,这款广播录音的话筒摆放较近,且声音略显干涩;但相比起同时代苏联广播录音的平均水平还是好了不少。不过,雅努斯的转制一方面有效地去掉了录音的各类噪声,同时较好地呈现了列宁格勒爱乐独特的棱角分明的声音。作为 2023 年新成立的独立厂牌,能够认真挖掘重制这样颇具文献价值的录音,他们的雄心与慧眼值得肯定。

- THE END -

《音乐周报》2025年

来源:音乐周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