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校放榜那天,我和我爸等到凌晨四点

B站影视 2025-01-05 11:11 2

摘要:我的申请季开始于匆匆,也结束于匆匆。度过了这个不平凡的上半年,我再回头看当时觉得有纠结有苦闷的申请季,和日夜悬心的申请结果,好像也都不是什么事儿了。如果要做一个总结的话,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华丽的履历和经验,只有一点很主观的,也可能是老生常谈的经历和感悟,和大家分

基本背景:

国内985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数学方向

GPA: 3.87

TOEFL: 111/26

GRE: 162+169+3.0

录取结果:

Oxford MSc in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Finance;

LSE MSc in Data Science

IC金融数学

CMU MSCF

CMU BIDA

NYU MFE

Columbia MFE

我的申请季开始于匆匆,也结束于匆匆。度过了这个不平凡的上半年,我再回头看当时觉得有纠结有苦闷的申请季,和日夜悬心的申请结果,好像也都不是什么事儿了。如果要做一个总结的话,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华丽的履历和经验,只有一点很主观的,也可能是老生常谈的经历和感悟,和大家分享。

我准备出国的念头从大一就比较坚定,这是因为我希望在研究生选择金融工程方向,而这个方向在美国有比较成熟的教育体系,并且我对体验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下的生活很有兴趣。因此相比于大部分同学,我开始做准备的时间比较早,方向比较明确,也为一些突发事件留了反应的时间,让自己的申请季整体上时间比较富裕,没有出现赶时间的情况。

准备申请中很重要的一点是GPA,更重要的是相关课程的GPA。网申的时候很多项目都要填相关课程的成绩,比如数学基础课数分高代和编程相关课如C, C++等,更具体一些的还要填写课头号,课程大纲,教材,老师等等课程相关的细节,可以看出来这些项目对学生的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非常关心的。所以我觉得把自己选课的机会放在专业相关的或者感兴趣的课上,肯定是比通过选水课刷GPA有用得多,毕竟要申请的项目阅材料无数,GPA中的水分他们还是可以看得明确的。如果要提前为背景做准备的话,我觉得可以先去各个项目网站等渠道了解好想要申请的方向看重的背景知识,再去选课一一准备好。如果自己的学院和专业不开设相关的课程的话,可以考虑网课,但是含金量相对也就不那么高了,有的项目甚至不接受网课成绩,这点也可以提前了解好防止做无用功。

关于英语考试,我觉得每个人适合学习英语的方式都不相同,我是如何备考的就不细讲了,我也没有特别的技巧。我想提到的是可以着重把握考英语考试的时机。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我觉得先攻克GRE比较好,因为GRE整体难度比托福高,准备需要花的时间长,有效时长也有五年比托福长,早一点考出来对后面准备托福也有很大益处。可以在大二下学期到大三上学期考完GRE,再在大四之前考完托福,这样申请季的时间就可以全力准备文书、实习等,不用花精力在英语考试上了。

在准备申请的过程中,我还参加了学期交换和暑期课程的项目。我感觉如果是纯粹为了申请而去授课型暑校作用不大,因为时间比较短,不容易和老师熟悉起来,课程含金量也没有学期课程高。但是我个人在伦敦政经暑校的生活体验还是很好的,如果条件允许我很推荐去体验一下。学期交换相对来说对申请的作用就比较大,不仅可以修较多的课程学分,还可以和教授争取到推荐信和做研究的机会,另外可以提前体验海外的教育模式,收获很大。

接下来说说我的申请季经历。因为我在开始准备文书之前考出了GT,所以时间上比较充裕。之前我设想中一直觉得文书的部分比较困难,所以其实拖延到10月底才开始写。但是实际上在翻阅不少专业相关的资料以后,我几乎没有借鉴任何模板,按照自己的经历写了一篇我觉得很朴素但是真诚的初稿。和我在世毕盟的mentor(Berkeley Haas商学院MFE毕业)以及培训师的几次会议也给了我修改上很大的启发。在我看来金融工程相关专业的文书,华丽的辞藻在其次,更重要的是阐述自己选择该项目的动机、表达自己对于专业发展的理解,形成完整自洽的逻辑。比起在语言上下功夫,我更看重整篇文章的思路,有没有展示出自己对于项目的热情和相关的专业素养。

在网申之后就是录video essay,真人面试等面试环节。每一次面试之前培训师都给我发来整理好的面经,以及面试时候的注意事项,真人面试前还为我安排了和校友的模拟面试,对我真正面试的表现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很多项目网申都要求录video essay或者录video回答问题,大家普遍觉得video在审材料的时候作用不大(我当时是这么想的)所以可能掉以轻心。我的经验是最好不要轻视也不要过于紧张。我的第一个video是康奈尔的MFE,其实我按照面经也准备(其实就是死记硬背)了几道题,但是录的时候因为过于紧张基本都忘了,并且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比如光源充足,直视镜头,微笑等等也没有注意。最后我也没有收到这个项目的录取,可能也有video没有录好的原因。后来的video我就在光源、背景上加以留意,但是对于内容我没有过分的紧张和过多的准备,提前按面经过一下内容,对着镜头就直接讲,效果反而比死记硬背更自然,也更流畅一些。另外我在录video的时候也试过对着稿子念的方式,但是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尝试。

真人面试我只参加过CMU和牛津的,正好一个是行为面,一个是技术面。对于行为面,我觉得首先得自信,保持一种“它不要我它就亏了”的心态,然后就是热情,给面试官一种“除了它我什么都不要”的感觉,至于内容是否有很多“干货”,我觉得倒不那么重要。技术面就是要好好看面经,看课本回顾之前的基础知识了。另外专有名词不会说没关系,可以写在纸上。

总结起来我的申请历程,有遗憾的瞬间也有心愿得偿的时刻,有哥大金数始终不来结果的焦虑,有CMU放榜的那天我和我爸等到凌晨四点,最后打开申请界面看到飘下来的小彩带,看到那句自面试结束就在期盼的congratulations,我反而觉得很平静的那个时刻。这一路走来收获了太多帮助和温暖,也获得了我觉得比申请结果重要得多的成长。这个前期不算太迷茫,后来更迷茫的申请季结束了,前路很长,我会带着申请季收获的温暖继续向前。感恩一路上给我帮助的所有人,感恩世毕盟的老师们!

来源:留学小助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