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行各业都在着力降低人工,当“无人化”来袭,人何去何从?

B站影视 2025-01-05 09:40 3

摘要:在当今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人化趋势犹如一股汹涌的浪潮,席卷了各行各业。从广袤的农田到繁忙的工厂,再到贴近日常生活的服务业,无人化的身影随处可见。

在当今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人化趋势犹如一股汹涌的浪潮,席卷了各行各业。从广袤的农田到繁忙的工厂,再到贴近日常生活的服务业,无人化的身影随处可见。

在农业领域,无人农场正悄然兴起,为传统农业注入了全新活力。以吉林省公主岭市的玉米无人农场为例,其建设面积达67公顷,通过信息感知系统,无人机遥感设备、田间综合监测站、物联网测控系统协同作业,自动监测农场环境及作物生长信息,并实时传输至智慧农机管理系统。智能农机装备更是大显身手,拖拉机、植保机、收割机、运粮车等纷纷经过无人化改造,加装各类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玉米耕、种、管、收的全程无人化作业。在收获环节,无人驾驶收获机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玉米收获速度提升3 - 4倍,原本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的收割工作,如今只需短短3至5天,就能完成67公顷玉米的收获,节省人工50 - 60人。

工业领域的无人工厂更是将智能制造推向了新高度。长沙的湖南华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无人工厂堪称典范,走进厂区,偌大的生产车间里仅有中控室的一名员工,他轻按按钮,就能操控全生产线主要设备。这里采用蒸压保温砌块制备工艺关键专利技术,把淤泥、砂石等废弃材料与废水 “变废为宝”,像蒸馒头一样生产建筑墙板。屋顶全覆盖的光伏发电板提供充足电力,年平均发电量达314.78万度电,实现了生产的高智能化、高精细化、高节能环保。

服务业中的无人超市和无人餐厅更是给消费者带来了新奇便捷的体验。无人超市如马云的 “淘咖啡”,顾客进门时用手机淘宝扫码开门,选好商品后直接出门,系统自动识别商品并从支付宝扣款,实现了 “无感知” 购物。店内运用扫码技术、RFID技术、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监控技术、自动结算等,打造出智能购物环境。缤果盒子作为全球第一款可规模化复制的 24 小时全自动智能便利店,自2016年落地广东中山后,迅速扩张,落地当月即实现盈利。

在餐饮界,上海的盒马餐厅由阿里巴巴投资,占地7000多平方米,顾客进门后用河马app选座,扫码点餐,机器人随后将食材放入冷柜预备,接着进行食品制作,最后通过传送带精准送餐。顾客还能通过桌前屏幕实时监控餐品制作过程,用餐高峰期也能在短短十来分钟内享用到美食。唐山的文旅・云餐智能餐厅同样精彩,顾客扫码进入、触屏下单后,将配菜盒放入 “机器人厨师机”,轻点按键,4分钟左右菜品便可出锅,餐厅24小时营业,还配备智能售餐柜监控食材存量,确保新鲜。

无人化浪潮之所以汹涌澎湃,其根源在于它为各行各业带来了诸多显著优势,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

在农业领域,无人农场的高效运作令人瞩目。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大量人力,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下。以播种环节为例,人工播种一人一天最多能完成一亩地,而如今一台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一小时就能播种5亩地,效率提升了数十倍。在收获阶段,无人驾驶收获机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大幅缩短了收获周期,原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的收割工作,如今变得高效快捷。这种生产效率的飞跃,使得农产品能够更及时地供应市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无人农场通过精准化作业,能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精准施肥、灌溉,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工业领域同样因无人工厂受益匪浅。爱仕达智能工厂便是典型代表,项目建成后,人力成本减少60%,库存下降70%,年产能提升2.5倍,达到3600多万套。传统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的局限性,往往容易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而无人工厂凭借高精度的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确保了产品的一致性和高质量。例如宝钢股份冷轧厂的 “黑灯工厂”,在汽车板制造末端工序,高速运行的摄像机能精准捕捉带钢表面 “针孔” 般大小的瑕疵,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服务业中的无人超市和无人餐厅,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便捷体验。无人超市打破了传统超市结账排队的繁琐,顾客只需通过手机扫码进入超市,挑选商品后无需排队结账,直接离开即可,系统会自动完成结算并发送账单,大大节省了购物时间。无人餐厅亦是如此,顾客扫码点餐,机器人快速制作并送餐,用餐高峰期也能在短时间内享用到美食,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需求。而且,无人餐厅通过大数据分析顾客的点餐偏好,能够精准调整菜品,为顾客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进一步提升了顾客满意度。

在无人化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其背后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在密集人工削减后,保障体系的缺失令人忧心忡忡。

随着无人农场、无人工厂等的兴起,大量基础性岗位被削减,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以制造业为例,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公司之一,在引入大量自动化设备后,人力需求大幅减少。曾经动辄需要数万人的工厂,如今人员精简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这些被削减的岗位,大多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技能单一的普通工人岗位,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本就薄弱,失业后再就业难度极大。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一些工业转型城市,无人工厂集中落地后,当地制造业的失业率短期内上升了5 - 8个百分点,且失业人员平均再就业周期长达6个月以上。

而社会保障体系在应对这一变革时,却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有限,许多灵活就业人员、临时工以及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未能被纳入保障范畴。例如,在快递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大量快递小哥属于劳务派遣或临时工性质,他们所在的劳务公司往往只为少部分人缴纳失业保险,一旦业务淡季或无人化配送技术进一步推广导致岗位减少,这些快递小哥极易失去收入来源,又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生活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再就业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地方政府组织的再就业培训课程,仍停留在传统的家政服务、简单手工制作等领域,而对于无人化催生的新兴技术岗位,如工业机器人运维、智能仓储管理等所需技能培训却十分匮乏。这使得失业人员即便有强烈的再就业意愿,也因缺乏相应技能,难以在新兴就业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

劳动权益保护同样面临挑战。在无人化的工作场景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变得更为复杂模糊。以电商直播行业为例,许多主播与平台或经纪公司之间的合作模式多样,有的是劳务合同,有的是合作分成协议,一旦发生纠纷,如拖欠工资、工作强度过大导致身体受损等问题,主播们往往难以依据现有劳动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在无人工厂中,由于现场操作人员减少,对于远程监控、运维人员的工作时间、劳动强度界定不清晰,加班加点现象时有发生,却缺乏有效的监管与补偿机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面对无人化带来的挑战,我们亟需探寻一条科技与人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让科技成为人类进步的助力,而非引发社会问题的源头。

政府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应出台具有前瞻性与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引导无人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例如,设立无人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积极采用无人技术、同时妥善安置员工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制定严格的劳动法律法规细则,明确在无人化场景下劳动者的权益界定,如远程操控人员、运维人员的工作时长、加班补偿、职业安全保障等,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另一方面,加大对教育与培训的投入力度,构建与无人化时代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联合高校、职业院校以及专业培训机构,针对无人化催生的新兴职业,如工业机器人编程、智能仓储管理、大数据分析师等,开发系统课程,提供定向培训。开展全民数字素养提升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普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基础知识,提升全民适应科技变革的能力。

企业作为无人化的推动者,同样肩负重任。在引入无人技术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工转岗计划,为可能受影响的员工提供内部转岗培训,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新岗位。例如,富士康在推进工厂自动化过程中,为员工提供了大量机器人操作、设备维护等新技能培训课程,并依据员工特长与意愿,安排到相应新岗位,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的双赢。同时,企业要加强与工会、员工代表的沟通协商,充分听取员工意见,让员工参与到无人化决策过程中,增强员工对变革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就业与保障体系完善。行业协会可组织企业间交流合作,分享无人化进程中的员工安置与再就业经验,推动行业自律。公益组织能为失业人员提供心理咨询、职业规划指导等个性化服务,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找准职业方向。社区则可利用自身贴近群众的优势,举办各类技能培训讲座、招聘会,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为居民就业创造便利条件。

来源:雾都农人雨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