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没什么文化,也没退休金,就靠着早年攒下的一点积蓄和政府给的那点补贴过日子,一个月满打满算也就几百块钱。
我叫李秀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妇,今年七十二岁了。
大半辈子都在黄土地里摸爬滚打,伺候庄稼,拉扯大三个儿子。
如今年纪大了,身子骨虽说还算硬朗,可到底干不动重活了。
我没什么文化,也没退休金,就靠着早年攒下的一点积蓄和政府给的那点补贴过日子,一个月满打满算也就几百块钱。
每到年关,村子里就热闹起来,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可我的心里却越发空落落的。
以往,按照约定,我轮流去三个儿子家过春节,想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心里也暖。
这本该是现实又温馨的老年生活,可今年,却全乱了套,轮到小儿子家,我却去不成了。
更让人心寒的是,大儿子、二儿子竟也对我闭门不见,还口口声声说轮到谁家就该去谁家,天经地义。
这年关的风,吹在脸上,咋就比平日里还冷呢?这日子,咋就过成了这样呢?
这是来自一个年迈的农村妇女的讲述,无奈又让人心酸。
腊月初,村里就开始弥漫着年味儿,家家户户都忙着杀猪宰羊,备年货。
我早早地就把自己那点家当收拾好,眼巴巴地盼着去小儿子家过年。
小儿子是我最疼的,打小就体弱多病,我在他身上操的心最多。
虽说他没读出啥大书,可为人老实孝顺,前些年娶了媳妇,在县城边上租了个房子,两口子在厂里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对我从不亏待。
那天,我满心欢喜地给小儿子打电话,电话那头却传来他媳妇的声音,“妈,今年咱家情况特殊,您看能不能……”
后面的话像一记闷棍,打得我晕头转向。
原来,小儿子媳妇的娘家爹妈今年身体不好,都要来过年,家里实在住不下。
她在电话里一个劲儿地道歉,我听着她带着哭腔的声音,心里的气也消了大半,可这年,我咋过呢?
没办法,我寻思着大儿子家宽敞,往年也孝顺,去他家应没问题。
我拖着个旧布袋子,装上几件换洗衣服,一步一步往大儿子家走去。
大儿子家在村子东边,盖了两层楼,在村里也算气派。
我到门口的时候,正瞧见大儿子在院子里晒太阳,“老大,我来了。” 我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大儿子抬头看见我,脸上闪过一丝慌乱,“妈,您咋来了?今年不是轮到老三那儿吗?”
我心里一紧,把缘由说了一遍,大儿子却皱起眉头,“妈,这可不行,咱当初说好的,轮流过年,不能坏了规矩,您还是去老三那儿吧。”
我急得眼眶泛红,“老大,你媳妇呢?我跟她说。”
大儿子别过头,闷声说:“她回娘家了,这事儿没得商量。”
我站在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风一吹,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我不死心,想着二儿子在镇上做点小生意,头脑灵活,平时也最会哄我开心,他肯定能收留我。
又走了好几里地,到了二儿子家。
二儿子正在店里忙活,看见我,脸上堆起笑,“妈,您这大冷天的,咋跑来了?”
我刚要开口,二儿子像是猜到了,“妈,今年我这生意亏了不少,过年还指望着多挣点,您去老三家吧,他家清净,您也能好好歇歇。”
我看着他,气得手直哆嗦,“老二,你睁眼说瞎话,店里生意明明好着呢,你就忍心看你妈没地儿过年?”
二儿子低下头,不言语了。
我瘫坐在二儿子家门口,心里满是绝望。
这一路的奔波,满心的期待,都化成了泡影。
想想年轻时,为了养活这三个孩子,我没日没夜地干活,哪怕饿着自己,也不能让他们受一点委屈。
冬天怕他们冻着,把棉衣都往他们身上裹;夏天怕他们热着,整夜给他们扇扇子。
如今我老了,就想有个地方,一家人吃顿热乎饺子,过个年,咋就这么难呢?
路上的乡亲们路过,看着我指指点点,我知道他们在议论啥,脸上火辣辣的。
可我已经顾不上这些,满心都是对往昔的懊悔。
要是我当年多留点钱,不都贴补给他们娶媳妇、盖房子,现在是不是就不用这般低声下气?
风越刮越大,我抱紧怀里的袋子,那里面装着给孙子们做的虎头鞋,如今看来,怕是送不出去了。
最后,我还是回了自己那破旧的老屋。
屋里冷清清的,我也没心思生火,就坐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发呆。
外面鞭炮声此起彼伏,村里的孩子嬉笑打闹,可这热闹都与我无关了。
这个年,我注定要一个人过。
我摸着墙上挂着的老伴儿的遗像,喃喃自语:“老头子,我咋就把日子过成这样了呢?咱辛辛苦苦一辈子,咋落得个孤家寡人……”
这一夜,我听着外面的热闹,心里五味杂陈。
以前总觉得养儿防老,可如今,现实却给了我重重一击。
但又能怪谁呢?怪儿子们不孝?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怪自己命苦?可这大半辈子不也过来了。
也许,人老了,不能总想着依靠别人,自己的日子,终究还得自己扛。
李秀英老人的遭遇让人感到痛心,她的儿子们实属不孝,放着自己年迈的母亲不管,还想着过什么年呢。
希望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别让老人在阖家团圆的节日里,寒了心。
来源:时事评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