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9年5G牌照发放以来,中国5G产业五年来屡创佳绩。网络方面,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基础设施方面,我国目前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应用方面,5G应用广泛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深入融合工业、医疗等重点领域
本报记者 谭伦 北京报道
走过商用第五个年头后,中国5G产业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自2019年5G牌照发放以来,中国5G产业五年来屡创佳绩。网络方面,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基础设施方面,我国目前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应用方面,5G应用广泛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深入融合工业、医疗等重点领域核心环节,“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了1.5万个。此外,我国的5G技术实力与产业链也不断增强。
“我国已提前完成‘十四五’5G建设发展目标。”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5G发展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我国5G网络已全面覆盖政务中心、文旅景区、交通干线等重点热点场所,并正在逐步向农村边远地区拓展深化。这不仅提升了重点区域的网络覆盖质量,也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更便捷的网络服务。目前,我国5G应用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效,5G网络正在向5G-A升级演进。
基础设施实现5G引领
回首5G商用五年多来,中国5G发展以四大运营商为主导,以网络建设为基础,由点到面,由面到网,建成了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5G商用网络。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419.1万个,比2023年年末净增81.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3.2%,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及中国广电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7.9亿户。
同时,根据三大运营商的公开财报信息,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信的5G套餐用户3.45亿户,渗透率81.6%;中国联通的5G套餐用户2.86亿户,渗透率83%;中国移动客户总数达到10.04亿户,其中5G网络客户数达到5.39亿户。
产业链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我国以应用带动系统,以系统带动设备,以设备带动终端,以终端带动芯片,把整个5G产业链的上下游串联了起来,实现了从算法、关键技术、标准、产品到应用的全链条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近2000款5G创新终端产品上市商用。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5G商用五年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研报显示,仅在2023年,中国以5G为代表的移动生态系统就创造了约800万个就业岗位。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预计,5G将使中国经济的大多数行业受益,预计在接下来的七年内,在智慧工厂、智慧电网和物联网赋能型产品等各种应用的推动下,5G领域60%的成效将来自制造业。其他将会显著受益的行业包括金融行业和信息通信行业,成效占比分别为11%和8%。
政策聚焦5G规模化应用
随着商用进一步成熟,应用成为5G获取市场价值的主要领域。随着5G融入我国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应用正在成为政策制定者与产业各方的关注焦点。
就在近日,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出,到2027年年底,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
此次的《方案》,也被视为指导我国5G产业规范发展的第二个三年计划。此前,在2021年7月,工信部就曾联合9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就我国5G应用的加速规模化作出具体要求。据工信部官方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各项既定目标全部超额完成,5G应用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Omdia电信战略高级首席分析师杨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如果说过去三年扬帆计划的重点在于5G行业应用,那接下来的关注重点应该是消费级应用价值的挖掘了。因为虽然近几年5G在行业市场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但从大众感知而言,5G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消费应用场景中。
因此,记者注意到,在此次的《方案》中,个人应用的价值获得了重点关注,并被要求与5G行业应用协同发展。其中,《方案》重点提出,面向个人应用,加速5G新通话、裸眼3D、云手机等应用创新,持续释放信息消费潜能。
以5G新通话为例,作为一种基于5G网络的增强型语音通话业务。除了传统语音通话业务外,也将提供包括智能翻译、智能客服、内容分享、远程协助等与AI融合的业务,从而为用户提供更新型的通话服务。本次《方案》提出,未来三年将实现5G新通话用户规模突破1亿户。
同时,工信部指出,将推动基于5G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移动终端、云设备等研发应用,并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面向公众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终端企业加快推进手机支持超高清视频显示及拍摄,促进5G超高清视频及直播在娱乐、赛事、电商等领域规模发展。
工信部表示,《方案》立足5G规模化应用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在前一阶段推动各行业5G应用广泛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凝练共性场景需求,全面强化产业、网络、生态等支撑能力,加速实现供需匹配和赋能效益升级,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全力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
向5G-A全面商用迈进
随着5G商用演进,“升级版”的5G-A也已到来。
5G-A,全称5G-Advanced(译作“5G增强”,业内也称为“5.5G”),即5G网络的优化版本,其不仅可保持5G原有的大带宽、低时延、万物互联能力,还增加了上行超宽带、宽带实时交互、通信感知融合能力,有望实现10倍于5G的网速提升,并更好地匹配人联、物联、感知、高端制造等应用场景。
2024年被认为是5G-A商用发展的关键之年,首个面向5G-A的技术标准——R18标准也于今年年中在上海宣布冻结。同时,据三大运营商公开信息,截至2024年11月末,国内已有近330余个城市启动了5G-A网络部署,全国逾百城运营商发布了5G-A套餐包,其中,北京移动仅在北京就已经开通5G-A基站超7000座。
具体部署方面,三大运营商也同样以领军者姿态领衔5G-A推进落地。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中国移动宣布2024年会在超过300个国内城市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5G-A商用部署,并联合全球产业合作伙伴重磅发布5G-A十大创新成果。
中国电信则围绕“能力”“应用”“创新”三个方面发布5G-A行动计划,包括八大核心能力、六大生态合作和九大核心应用。其中上海电信已部署超1.3万个5G-A基站,预计2024年内部署规模超过2万个。此外,中国联通也宣布在2024年内全国部署载波聚合,全网全频具备RedCap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5G与AI、北斗的融合创新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有望使我国芯片、模组等多个产业受益。
针对5G-A发展,张云明指出,我国5G发展已经进入应用深化、技术升级的“下半场”。未来,将持续推进网络升级,进一步筑牢数字底座。夯实全域优质5G网络覆盖,加速5G向偏远地区进一步延伸,加快推动5G轻量化(RedCap)覆盖县级以上城市,有序推进5G向5G-A升级,加强5G行业虚拟专网供给。
同时,张云明强调,也将持续推进产业升级,进一步强化创新引领。持续开展5G-A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品研发,深化5G与AI、北斗等融合创新,提升芯片、模组、设备、解决方案等产品供给水平。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