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滑雪爱好者摔伤之后会自嘲“雪道尽头是骨科”,网上甚至传说滑雪受伤的可能性高达 15%。
流言
“雪道尽头是骨科”
很多滑雪爱好者摔伤之后会自嘲“雪道尽头是骨科”,网上甚至传说滑雪受伤的可能性高达 15%。
流言分析
其实,并非如此。
滑雪是可能出危险,但是并不像传言中风险那么大,去正规场地,量力而行,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之下循序渐进,哪怕新手也可以体验滑雪的刺激与快乐。
到了冬天,骨科医生都会比较忙,除了天冷路滑不小心摔伤的,还有不少伤患来自各大滑雪场,有些甚至要做手术。很多滑雪爱好者摔伤之后也会自嘲“雪道尽头是骨科”,网上甚至传说滑雪受伤的可能性高达 15%,这也让不少新手觉得滑雪是一项特别危险的运动,并对此望而却步。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那么,“雪道尽头是骨科”的说法是真的吗?滑雪真有那么危险吗?
雪道尽头真的是骨科吗?
虽然“雪道尽头是骨科”这个说法非常吸引眼球,但实际情况较为复杂。
确实,滑雪运动中发生的严重创伤,常常需要前往骨科甚至进行手术治疗,这使得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尤其是当发生严重的滑雪事故时,似乎验证了这一说法。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然而,从整体参与滑雪运动的人数和实际发生严重伤害的比例来看,这样的情况并不普遍。关于滑雪的受伤情况和比例,我国与外国都有不少研究,综合各项研究结果来看,滑雪者受伤的比例并不高。
比如我国一项研究《中国崇礼某大型雪场大众滑雪者损伤情况分析》中的数据显示,每 1000 位滑雪者平均每日受伤病例仅有 4.5 例左右,略高于国外相关数据(每 1000 名滑雪者平均日损伤率为 0.5‰~3‰)。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滑雪远远没有那么危险。
外国也有一项统计显示,从损伤发生率来看,滑雪导致受伤的风险仅与跑步、网球、空手道这样强度比较大的运动相当。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滑雪有 10%~15%的受伤率属于无稽之谈。
当然,滑雪不像传闻中说的那么危险,不意味着滑雪没有风险,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不同水平滑雪者的常见损伤
1.新手损伤
假设你是个初学者,刚刚站上雪道,滑起来一点速度之后,心一慌控制不住方向,掌握不了平衡,眼看就要摔倒,那么你会怎么做?
相信绝大部分朋友第一反应就是用手撑地避免摔倒,但这么一来,手腕就很容易受到损伤,轻者几天举箸提笔刷手机敲键盘诸多不便,重的可能就得去骨科了。此外新手经常摔跤,往往容易出现软组织挫伤。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2.老鸟损伤
新手会成长,菜鸟也会变成老鸟。随便滑滑已经不在话下,速度是越来越快,还时不时来几个有点难度的酷炫动作。对于这些朋友,等闲不会摔倒,但一旦失控摔出去,往往都速度快且角度刁……这会让大关节损伤的风险增加,例如前交叉韧带撕裂或骨折,弄不好就得拄拐、卧床甚至手术。
3.强者损伤
雪场上有时候我们能看到技术特别棒的大神,要达到他们的境界除了努力和汗水,还要付出伤痛。在进行高难度动作时,甚至可能面临脊柱等处的严重伤害,职业运动员尤其如此,像徐梦桃、谷爱凌等滑雪运动健将,身上都有不少伤。不过咱们普通滑滑也达不到这个境界,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我们能做哪些事情让风险降低呢?
如何安全滑雪?
1.量力而行
首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量力而行。在滑雪圈内,有一个特别的现象被称为“鱼雷”。这指的是一些新手滑雪者过于自信,觉得能从雪道上冲下来且没有摔倒就是胜利,直接去挑战高难度雪道。
这样的滑雪者往往胆子大,但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只能堪堪维持平衡,但没法灵活转向刹车,从比较陡的雪道划下来速度非常快,常常冲出雪道或者撞翻其他滑雪者。这种情况在雪道上屡见不鲜,增加了伤害风险。因此,建议新手滑雪者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慎重选择雪道。
2.合格场地
规范的雪场往往设施完善,防护充分,配有初学者教练以及足够的急救人员,雪道状态也更好。这样的场地滑起来更安全。
3.防护装备
务必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头盔、护膝、护腕等,部分初学者还可以考虑护臀,以减少受伤风险。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4.技术训练
掌握基本的滑雪技巧,特别是如何正确地转弯和刹车,以及摔倒的正确姿势。
5.身体状况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包括力量、柔韧性和平衡感,以适应滑雪运动的要求。
6.休息充足
确保在滑雪前休息充足,避免在疲劳状态下滑雪。
7.了解雪道
在滑雪前了解雪道的难度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雪道。
总之,滑雪是可能出危险,但是并不像传言中风险那么大,去正规场地,量力而行,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之下循序渐进,哪怕新手也可以体验滑雪的刺激与快乐。
滑雪者在享受滑雪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要通过以上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受伤的风险。记住,滑雪虽然好玩,但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照“谣”镜
很多谣言往往会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在这个谣言中,“雪道尽头是骨科”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在通过极端的情境来引发公众的好奇和关注,且缺乏具体、明确的信息来源和证据支持,这些特点使得网络谣言成为一种极具破坏力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公众在面对这类谣言时要保持警惕和理性思考,避免被谣言所误导。
策划制作
作者丨黄涛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运动医学康复专家
审核丨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 研究员
审核丨丁崝
责编丨一诺
来源:科学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