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看来,就算单单为了参观一次龙门石窟,也得来一次洛阳。龙门石窟作为蜚声中外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代表了我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也是洛阳当仁不让的王牌景点。龙门石窟在洛阳南郊,山清水秀的伊水河两岸。由于东山与西山形似门阙,将伊水河夹在中间,往来的人们观之两岸犹如天
在我看来,就算单单为了参观一次龙门石窟,也得来一次洛阳。龙门石窟作为蜚声中外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代表了我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也是洛阳当仁不让的王牌景点。龙门石窟在洛阳南郊,山清水秀的伊水河两岸。由于东山与西山形似门阙,将伊水河夹在中间,往来的人们观之两岸犹如天然门阙,所以叫“伊阙”。隋炀帝建都洛阳后,因宫城大门直面伊阙,而古代皇帝常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隋朝时改伊阙为“龙门”,并沿用至今。
龙门石窟始于北魏,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同源。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汉化从平成(当时的大同)迁都洛阳,龙门石窟的营建随之拉开序曲。在后来长达1500年的岁月里,龙门石窟经历了前后十多个朝代的陆续营造,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它于唐代迎来鼎盛,最后终结于清朝。
龙门石窟包括夹河而对的西山和东山两个部分,现存洞窟像龛 2345 个,造像 11 万余尊。最大的造像高达17米多,最小的仅2厘米,造像题记和碑碣2600块左右,佛塔40余座。跨越千年,龙门石窟不断延续着自己的神话。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比如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等。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风秀骨,还可以领略唐朝的丰腴之美。
可惜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十三朝古都遍览繁华,也饱经战火。龙门石窟历史上曾被多次破坏,其中最严重的两次,一次是唐武宗时期的“会昌法难”,如今龙门多处被毁遗迹都是此时形成;一次是民国时期修建龙门西山临伊河道路,炸毁了大量佛龛。当然还少不了近代那些贪婪成性的西方侵略者,他们所到之处,无数佛像被偷盗,被破坏。著名的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便是在此时被盗卖至美国的。
如今参观龙门石窟,主要是游览西山崖壁,这里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龙门石窟最精彩的看点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万佛洞、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都在西山。时间充裕的游客也可以去东山,那里全是唐代的窟龛,但数量不多。我们这次的行程也围绕西山石窟展开,最后到伊水河对岸看大佛点灯。
潜溪寺
从景区进入西山参观的第一个大型石窟,开凿于唐初高宗年间(650-683),因北宋时建有仿木构前堂建筑而得名。窟顶浅刻着一朵大莲花,现已比较模糊;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唐代较为典型的佛教“西方三圣”造像石窟。主佛为女性形象,神情睿智,两眼流露出母性的慈祥与亲切,这一时期的佛像造型,世俗化与民族化的艺术倾向已十分清晰。它们不再是北魏早期石窟造像那种远离尘寰、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造型。
宾阳三洞
这是来龙门必看的石窟。由宾阳南洞、宾阳中洞和宾阳北洞组成,跨越三个朝代雕刻而成,因此佛像的造型表情各不相同。宾阳中洞始凿于北魏,是三洞中最具规模的一个,也是龙门石窟里北魏的代表性石窟。洞内共有11尊佛像,又分为正壁主像一组5尊和南、北壁各一组3尊。
北魏迁都洛阳后,进行一系列汉化改革,造像风格深受南朝士族审美的影响,崇尚以瘦为美,在龙门石窟开创了一种“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其中代表性的造像就是宾阳中洞的佛像。中洞内主尊和蔼慈祥,菩萨温润敦厚;仰望窟顶,飞天萦绕。放眼四壁,大型浮雕惟妙惟肖,让人目不暇接。
南洞与北洞,虽然也开凿于北魏,但因后来的战乱、宫廷事变和社会动荡而半途荒废;直到唐代三洞方开凿完毕。而这时窟内的造像风格,也已从北魏时期的刚健雄伟,逐渐向盛唐时期的生动活泼过渡,表现的是另一种艺术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龙门石窟的网红剪刀手佛像就是宾阳北洞里的主尊,佛像的右手原本是大拇指、食指、中指3个手指都朝上的,是一种极少见的佛教手印。后来因为长时间风化,拇指断掉了1节,而食指和中指之间又有些距离,所以远看就像“剪刀手”了。也就是说成为网红,纯属巧合。
摩崖三佛龛
开凿于武则天时期,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其稳固政权。后因武周政权结束而中止,因此这窟佛龛也是草草了事,显得十分粗糙,和龙门其他造像的水准截然不同。不过这里留下的半成品,却成了研究唐代雕刻工艺的重要资料。
万佛洞
唐高宗永隆元年所建,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是龙门石窟唯一由两位女性设计的洞,体现了武则天时期女性地位的提高。洞窟前室有二力士、二狮子,后室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也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
洞中那一万五千尊姿态不一、神态各异的小佛像,这数字可不是靠着数数得来。只需仰望窟顶,就能发现古人留下的秘密。窟顶有题记明确记载:“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在灯光的映衬下,题记清晰可见,人物、时间,内容一应俱全。
莲花洞
开凿于北魏年间,名字取自窟顶雕刻的一朵硕大精美的浮雕莲花,是此窟最为精彩之处。洞内正壁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尊面部风化严重;左侧弟子为迦叶,高鼻深目,手持锡杖,酷似西域苦行僧。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右侧弟子阿难头像于20世纪上半叶被盗凿后,现藏于中国台湾。
洞窟周围六身飞天萦绕,人民大会堂在进行吊灯设计的时候正是借鉴了莲花洞的藻井。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西山石窟的游览高潮,高高在上的奉先寺彰显了它在龙门石窟的地位,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里。主佛卢舍那大佛高达17米多,相当于六层楼高;头部高约4米,两耳大约高2米,比一个成年人的身高还高。据说,当年唐高宗为其父做功德,还是皇后的武氏捐脂粉钱20000贯,打造了这尊大佛。坊间不乏这样的传说,大佛的脸是依照武则天的脸雕刻而成,想知道武则天长什么样,看看卢舍那就知道了。
抛开种种传说,卢舍那本身就是一件无比精美的艺术品,面目慈祥端庄,仪表堂堂。在她的两侧,迦叶持重,阿难温顺,二菩萨盛装艳服,天王雄伟,力士勇猛,共同构成了一组生动的群体形象。千年来,他们在伊水河畔,注视着尘世的一切。
夜游龙门
天色渐暗,当石窟内的灯带亮起,便是龙门石窟留给大家的参观彩蛋。跨过伊水河,来到东山石窟边的礼佛台,隔着伊水遥望对岸的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最经典的一景,比在奉先寺近距离观摩更有氛围感。
夜晚6点当石窟上灯,蜂巢般的大小窟龛随山就势被逐渐点亮,顿时如佛国降临,金身显现,在场观众不约而同欢呼雀跃。在灯光的烘托下,奉先寺的造像瞬间“活”了起来,恍若穿越至千年前的梦境。
那一刻,仿佛我身处大唐的奉先寺里,身边响起悠长的经声佛号;那一刻,我如同置身大唐的洛阳,车如流水马如龙,通往京城的官道上人们虔诚的朝觐着卢舍那大佛,梦回神都。日升月落,四季流转,如今现代的红男绿女挤满山间,往昔繁华重回这烟火人间。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龙门中街13号
门票:成人门票90元,包含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
开放时间:8:00-17:30,18:00停止检票,19:00清场(3.1-10.31)
8:00-16:30,17:00停止检票,18:00清场(11.1-2.28)
来源:四月去旅行Apr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