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书能不能改变命运?当然能,但要跟大多数人反着读。因为众生颠倒,绝大部分人都是本末倒置的人,只有跟绝大部分人反着来人生才有更多可能性。
道一川,每天早上5点准时输出《道一川创富日记》,日日不断。
第00541篇|逆袭篇
读书能不能改变命运?当然能,但要跟大多数人反着读。因为众生颠倒,绝大部分人都是本末倒置的人,只有跟绝大部分人反着来人生才有更多可能性。
怎么反着来?
就拿读书来说,大部分人从小到大、从年少到年老读得几乎都是教科书,接收的几乎都是标准答案,但在现实世界里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读了十几二十年的书反而把自己读傻了,找不到工作,或者创业屡战屡败。
不是读书没用,而是只读大部分人都在读的书没用,以及像大多数人一样“死读书”没有什么用。
同样都是底层的普通人,同样都是打工或做生意,为什么有的人能杀出底层,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底层打转?为什么能杀出底层的人非常少?
当我翻开《富爸爸穷爸爸》第五遍时,终于在那些泛黄的书页里,找到了穿透迷雾的答案,窥探到了底层逆袭的秘密。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会掉进“老鼠赛跑”的深坑,越跑越累,越跑越迷茫,而那些从月薪3千到年入百万、走出"老鼠赛跑"的人都打破了这三重枷锁。
一、财商教育:藏在基因里的隐形鸿沟
老家的表哥曾是我们村的"读书种子",名牌大学毕业后进入国企,拿着12万年薪的"铁饭碗"。
每次回家探亲,他都会指着村子里的豪车感叹:"等攒够首付就买房。"直到去年春节,他突然辞去工作开起了电商公司,如今团队规模已经扩大到20人。聚餐时他翻开泛黄的笔记本,上面抄着富爸爸的一句话:"穷人买负债,中产买自以为是资产的负债,富人创造资产。"
我真没想到40岁的表哥竟然还有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我好几年前就已经读过四遍,并没有读出什么感觉,前两天我再次翻开认认真真地读第五遍时才发现一些秘密。
穷人买负债,中产买自以为是资产的负债,富人创造资产。"
这个极其朴素的真理,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残酷的现实。
我们小区菜市场的张阿姨每月把3千退休金存进银行,津津乐道于每年1.75%的利息,而王姐却用摆摊赚的钱盘下了两个档口,雇人经营后每天只去巡视一次。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财商的本质是识别"资产"与"负债"的能力。
能带来现金流的商铺是资产,每月还贷的豪车是负债,而大多数人都搞反了,随大流、从众,错把负债当成了资产,终其一生都在为银行打工。
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财富从不青睐勤劳的双手,而是流向懂得驾驭金钱的头脑。”
这句话在深圳三和人才市场得到了残酷印证:那里常年聚集着无数日结200元的"大神",他们白天在流水线挥汗如雨,晚上却把工资挥霍在网吧和游戏里,一直陷入在“工作、消费、负债”的死循环里,财商教育的缺失,让他们手中的金饭碗变成了镀金的枷锁。
二、思维定式:困住穷人的无形迷宫
我农村老家有一个拆迁户,七年前他拿到150万补偿款时,整个村子都羡慕他“一步登天”,可如今他坐在麻将馆里感慨:“钱怎么就没了呢?”
他是个很爱搞面子工程的人,他拿到补偿款后先是花60万买了辆进口车撑场面,接着跟风投资火锅店亏掉40多万,剩下的钱又被高息理财骗走一大半。
回顾他这七年的经历让我想起了富爸爸所说的那句话:“穷人缺的不是钱,而是驾驭财富的思维。”
这种思维定式就像温水煮青蛙,在体制内尤为明显。
比如有的人在事业单位干了十年,每天重复着“喝茶看报”的生活,嘴里总挂着“稳定最重要”,直到单位改制面临分流,他们才惊恐地发现,除了那张职称证书,自己竟没有任何安身立命的技能。这让我想起稻盛和夫的警告:"过度追求稳定,才是最大的不稳定。"
在这个时代,“稳定”只是一种幻觉,追求稳定的人最后都没了稳定,对自己狠、逼着自己改变的人反而越来越稳定。
富爸爸教会我最重要的事,是把自己变成“赚钱机器”——不是用时间换钱,而是让系统为自己工作。这种思维的转变,正是打破困局的关键。
三、风险认知:穿越迷雾的导航系统
经常有人说:“创业风险太大、投资风险太大”。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是对风险认知不足的体现。
其实无论做什么都有风险,就连吃饭、睡觉都有风险。
很多看起来没什么风险的事情,实际上风险都很大,比如一辈子打工的风险一点都不比创业和投资小,只不过打工的风险被后置了,很多人根本看不见,等到看见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做出调整和改变。这又让我想起富爸爸的话:“穷人害怕风险,富人管理风险。”
风险认知的差异,在投资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很多老股民(韭菜)经常跟风买入垃圾股,动不动就暴跌,只能盯着K线图直跺脚,而有的职业投资人却在仔细研究公司财报,他们的投资组合里永远保留30%的现金流。
正如巴菲特所说:“风险来自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真正的高手并不是不冒风险,而是懂得用概率思维管理风险。
日本企业家孙正义是马云的投资人,他的经历更具启示意义。
他在23岁时制定了“50年规划”,30岁前积累千亿资本,40岁前打造跨国企业。当大多数人嘲笑他“痴人说梦”时,他却通过精准的风险评估,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套现,又在低谷期重仓阿里巴巴。这种"战略性冒险"的背后,是对风险与机遇的深刻理解——就像富爸爸说的:"世界上最危险的投资,是把钱存在银行,让通胀慢慢吞噬你的财富。"
能从底层杀出来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学历,甚至也没读过理财书籍,但他们用行动印证了书中最朴素的真理:打破底层困境的钥匙,从来不在别人手中,而在我们敢于重构认知的勇气里。
当你还在为涨薪500元欢呼时,有人已经开始搭建自己的收入系统;当你抱怨社会不公时,有人正把危机变成转机。财商教育的本质,是教会我们用企业家的思维看待世界——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让金钱成为实现梦想的工具。就像王姐在煎饼摊前说的那句话:“摆摊不是终点,只是我通往菜市场霸主的第一步。”或许这就是少数人能冲出底层的真正秘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他们从不抱怨迷宫的复杂,而是亲手绘制了走出迷宫的地图。
你读完后有什么收获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观点,让更多牛人认识并关注你。《道一川创富日记》每天早上5点准时更新,有道、有术,有理论和方法,我们下一篇再会!
来源:川叫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