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月,肠促胰素双靶点受体激动剂穆峰达®(替尔泊肽注射液)正式在我国上市。西安市的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内分泌代谢病医院院长姬秋和教授的指导下,首次使用这种创新疗法进治疗。这意味着肠促胰素双靶点受体激动剂正式落地西安。
2025年1月,肠促胰素双靶点受体激动剂穆峰达®(替尔泊肽注射液)正式在我国上市。西安市的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内分泌代谢病医院院长姬秋和教授的指导下,首次使用这种创新疗法进治疗。这意味着肠促胰素双靶点受体激动剂正式落地西安。
罹患糖尿病人群基数大,患者血糖达标率低
作为“碳水之都”的西安以其丰富的面食文化而闻名。而糖尿病患者日常需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血糖异常。除此之外,糖尿病严重时可引发包括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不仅高度危害患者健康,也会增加患者家庭和社会总体经济成本的支出。
虽然目前治疗药物选择丰富,但我国仍有近一半的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日常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理想的临床标准(7.0%)。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其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提升糖尿病管理患者的血糖控制率”,规范糖尿病健康管理。
姬秋和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现有资料来看,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但知晓率低,清楚自己得糖尿病的患者占比约50%~60%,而且知晓这个过程中,达到有效治疗的大概占比是一半左右,所以说相当一部分人不知晓,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即便知道自己患病了,也没能良好控制疾病。因此我们说糖尿病未来将会是危害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
创新药物直击病理缺陷,有效改善多个代谢指标
据姬教授介绍,首位使用双靶点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是一位50多岁的肥胖女性。她的血糖水平未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过7%,且体重指数(BMI)显著偏高,达到29.43kg/m²。此外,她已经出现了轻度的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上可见小的出血点,这需要眼科进一步诊治。同时,她还合并高血压,且正在服用降脂药物,但血压控制情况仍不理想。结合多年诊疗经验,姬教授还表示,很多患者都是第一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在这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血糖不正常,其实他们肥胖的身体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姬教授说:“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比例约为40%。而对于血糖、血脂和血压这三项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综合达标率,控制良好的比例在我国仅不到5.6%。这一现实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综合达标率仍然不足,以刚才提到的这位患者为例,血糖控制不佳且体重明显超重,这为糖尿病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穆峰达是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T2DM)的每周一次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目前穆峰达已在国内获批用于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并已于近日正式上市。
在姬教授的建议下,患者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增加了替尔泊肽。姬教授介绍,这是一种双靶点受体激动剂,能够同时激活GIP(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分泌多肽)和GLP-1(胰高糖素样多肽-1)两个受体。这两个受体的激活能够产生良好的肠道激素作用,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抑制食欲,以及调节脂肪分布。此外,GIP还具有抑制胃排空的作用,从而产生饱腹感。有研究表明,替尔泊肽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还有助于改善体重。因此,对于体重较重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开具这类药物可能带来双重获益。
姬教授还提醒:“这类药物由于其减重效果,可能间接改善血压。虽然不确定是否存在直接的降压作用,但体重的下降通常会导致血压的改善。”此外,这类药物还可能有助于改善血脂谱,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姬教授介绍。
据悉,除了2型糖尿病适应症外,穆峰达长期体重管理适应症也已在国内上市,即用于在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基础上,初始体重指数(BMI)符合≥28 kg/m2(肥胖),或≥24 kg/m2(超重)并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等)的成人患者。
来源:脏腑呵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