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冬天一到,大家都开始裹得严严实实,可偏偏有一种“小妖精”总能见缝插针——那就是流感。
流感和普通感冒不一样,它让你鼻塞、咳嗽、发烧,还可能让你一整天躺在床上,头痛欲裂,甚至严重到需要住院治疗。
但更让人头疼的是,流感到底该吃什么药?怎么预防?有的人说不用吃药扛过去,有的人却赶紧囤起了抗病毒药,到底谁对谁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流感的那些事儿,别再被误导了。
很多人提到流感,会不以为然地说:“不就是感冒嘛,过几天就好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但很危险的误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或其他病毒引起,二者的病因完全不同。
流感的传染性更强,症状更重,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肺炎、心肌炎,甚至危及生命。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每年流感季节都会导致数十万人感染,重症病例中大多是儿童、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流感相关的超额死亡人数高达8.8万,其中约80%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流感确实是可以致命的。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他平时身体不错,觉得自己“抵抗力强”,出现高烧和乏力时没当回事,硬扛了三天。结果突然出现了呼吸困难,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发展成了重症肺炎,最后在ICU里住了整整两周才脱离危险。这种案例每年都会重复上演,提醒我们不要低估流感的危害。
一提到治病吃药,很多人就容易走入两个极端:要么盲目迷信抗生素,要么拒绝一切药物,认为靠身体“自愈”就行。而针对流感的治疗,科学用药才是关键。
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个常识: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根本没用!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感染,比如咽喉炎、肺炎等由细菌引发的疾病。但很多人一感冒就想吃点头孢、阿莫西林,这无效,还可能导致抗生素滥用的问题。
只有当流感引发了细菌性并发症,比如细菌性肺炎、鼻窦炎时,医生才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抗生素治疗。
针对流感病毒,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类抗病毒药物是奥司他韦(达菲)和帕拉米韦。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但有两个使用前提:
早用:抗病毒药物需要在起病48小时内使用,越早越好。如果病情拖得太久,病毒已经大量繁殖,药物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对症:并不是每个流感患者都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一般来说,轻症患者可以通过对症治疗缓解症状,而高危人群(如65岁以上老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和重症患者才需要优先使用抗病毒药物。
流感带来的高烧、头痛、肌肉酸痛常让人难以忍受,这时可以适当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止痛药(如布洛芬)来缓解症状。但一定要按照医生建议用药,尤其是儿童,千万不能随意使用成人药物。
有人说,得了流感再治也不迟。但流感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毕竟谁也不想和床和药瓶“相依为命”好几天。
流感疫苗是目前公认的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它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流感和发生重症的风险。很多人觉得:“去年打了疫苗,今年就不用打了吧?”其实不然,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变异,每年的流感疫苗成分也会跟着调整,因此需要每年接种。
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建议所有6个月以上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婴幼儿优先接种疫苗。虽然疫苗不能保证100%不感染流感,但即使感染了,症状也会轻很多。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却能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流感,因此平时要注意饮食均衡、多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特别是儿童和老人,家人要多关注他们的饮食和作息,尽量减少受凉和过度疲劳。
流感疫苗并不是“防弹衣”,但它确实可以降低感染和重症的风险。很多人因为一次接种后仍然感冒,就误以为疫苗没用,其实这可能只是普通感冒或者疫苗无法覆盖的病毒株。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虽然有限,但它是目前最有力的预防措施之一。
流感引起的发烧其实是身体对抗病毒的一种正常反应,并不是所有的发烧都需要药物干预。一般来说,体温超过38.5℃时才需要服用退烧药,而低烧时可以多喝水、注意休息。
维生素C确实对增强免疫力有一定帮助,但它不能直接预防流感。与其迷信保健品,不如通过均衡饮食来获取足够的营养。
作为一名医生,我见过太多因为忽视流感而付出惨痛代价的案例,也见过许多通过科学预防成功避开流感侵袭的人。流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轻视。如果你能记住以下几点,就能在流感季节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 接种流感疫苗,提前构筑免疫防线;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
· 科学用药,不滥用抗生素或盲目抗病毒药;
·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尤其是高危人群。
流感季节已经来临,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流感的防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别再因为错误的认知而掉入“健康陷阱”。
1.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
2.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流感防治相关数据
3. 《柳叶刀》关于流感死亡率的研究报告
4. 《中华传染病杂志》相关医学论文
5. 国家疾控中心流感防控科普资料
来源:健康小助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