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意大利米兰,旧水塔被改造成了彩虹塔,身上覆盖了10万块五彩瓷砖,它曾是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礼物;
在意大利米兰,旧水塔被改造成了彩虹塔,身上覆盖了10万块五彩瓷砖,它曾是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礼物;
在荷兰新莱克兰,一座建于1915年的水塔被设计成一处舒适的居所,并赢得了2020年荷兰水塔奖,这是一个专门给最佳改造水塔者设立的奖项;
国内近年也有过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水塔改造项目。
比如位于龙泉市龙泉溪边的最近大火的MOJ水塔咖啡店;
沈阳铁西区的一个老厂区内,废弃水塔身上的窗洞、采光口等,一经改造,变成了观景点或是戏剧舞台……
当原始功能不再被需要,独坐高楼的水塔通常陷入两难:拆毁费事费钱,改造难度很大。
一个工业遗产,如何变成一个文旅新作?
在莫干山,新鲜出炉了一座水塔的重生故事,值得一听。
蒋煜超第一次留意到水塔,是2020年的一个春天。他在劳岭水杉林跑步,不经意往东面方向一抬头:山上怎么有一个高高的建筑?
蒋煜超是德清本地人,在莫干山做过不少民宿配套,在空间美学和中古家具上颇有心得,在他过往的民宿、咖啡馆作品里,无论桌子还是咖啡杯,都有来处。
蒋煜超一直记挂着跑步时看到的那座山。寻访时得知,这座山有名字,叫乌龙山,山顶上那个高高的东西是废弃的水塔。
水塔建于2007年,当时为了德清人民的水源供应修建的——有点年头,却不足够有年代感。
再往前寻,水塔并非师出无名。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是日本人的碉堡;再追溯,民国时期,有位隐士曾住在乌龙山洞里;再寻下去,乌龙山脚下还有旧石器时代遗址……
因为有莫干山,德清的其他小山都显得籍籍无名,乌龙山却给了蒋煜超无限的想象。
尽管2019年后,自来水管在全域范围内接通,水塔随之废弃。
站在水塔顶,放眼是树林、麦田、村庄……那是和土地同在的感觉;再结合手中的谷歌地图,会发现,此刻所在的乌龙山,正是莫干山之眼。
水塔,自带一种孤独感。
灯塔飘零在海面,水塔孤绝于山中。也只有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想象力才能被无限放大。
某次直播中,水塔的一位住客留言说,有种住进阿加莎克里斯蒂悬疑小说里的感觉,是《无人生还》里的孤岛,也是《东方快车谋杀案》里一时半会儿很难跳出去的列车。
青芷·水塔,是一开始就定好的名字,进入的动线也早早设定。
自驾穿过农田,在山脚停下,借着青芷的接驳车,弯弯绕绕方能抵达(步行上去也行,就当爬山)。
借助外力才能进入,水塔神秘的氛围感从踏上接驳车那一刻开始。
停车场是进入水塔的序章,一个小型的中转站,可以停下来喝杯咖啡,仰望水塔;心情也会在这里转换变化,从日常到度假,从紧绷到松弛、好奇……
站在水塔下,仿佛面对时间。水泥混凝土的工业感,调和得恰如其分的一抹绿——这种绿,分明就是八零后学校教室里常见的墙壁色。
在冬日江南的萧瑟天气里,水塔静默;换到夏日,水塔热烈,仿佛正在演一出《发条橙》。
水塔记录了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这也是蒋煜超对二楼住宿空间的赋予。
1135平米的4层水塔里,客房只有4个。
因为水塔外立面是圆形,占据1/4个圆的4个房间拥有了不同视野。
剩下的空间都是公共区域:200多平米超大客厅,内含桑拿、洗衣房和公共洗手间,以及户外泡池——夏天当泳池也未尝不可。
蒋煜超看过上百遍《成长的烦恼》和《老友记》,享受独处,和朋友共享欢聚空间,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定义。
我后来在书里看到过另一种中式表达「同堂吃饭,各自修行」,颇有相似的内核。「睡自己的觉,和朋友玩」,成了不分国界的幸福感来源。
聊天聊着便想顺势在客厅这张玫瑰木的餐桌上吃饭,提前和管家打声招呼就行。不用出门再上楼去餐厅,度假更接近于日常。
管家仅从外楼梯穿过边门送上饭菜,主门不动,家的温馨感便没有被打扰。
内外两道螺旋楼梯,是对水塔的不同解读。
外楼梯仿佛桅杆,只不过海面变成了松涛。人在森林迷雾中,就像伍尔夫说的那样,仿佛周遭事物都在提示你要更多去观照自己的内心。
内楼梯仿佛船舱,无论是舱门式的宽门,还是互相挨着的房间,再或是大开大合的玻璃窗。没有电梯,慢慢踱步于宽大且有弧度的楼梯,脑中蹦出的是聂鲁达的名句:「我喜欢海员式的爱情,接个热吻就匆匆离去。」
三楼是水塔餐厅,咖啡、茶、轻食都有,开放给未必住宿的客人。
提前预约是方便接驳,并不因为座位有限。而且,就算坐满也不会对二楼的住店客人造成影响;
四楼是塔台,也就是天台,天冷之前,也作为一处露天餐吧。蒋煜超后来告诉我,旁边那座不起眼的小山也有名字,叫「海珠山」。「乌龙闹海珠」是不是很有意思?
一楼入口处是书局,阶梯式阅读分享空间,一流的选品,其中也有不少从原来的产品里转移过来的中古家具。
如今快成噱头的中古家具在2015年左右是民宿圈里的稀罕物,蒋煜超收了很多。
拥有明显使用痕迹的中古家具能够拉近人和物的距离,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度假空间里的阅读是随机事件,有趣的是,择书也是心境的映照。
我曾在神仙居看完了高村光太郎《山之四季》,他写山中的雪,是对身在自然里的我的启示;
身在水塔,击中我的是星野道夫的《旅行之木》。他在好友丧生山难时意识到,我们不是活在用日历和时钟的指针篆刻的时间里,而是活在某种更模糊、更脆弱的时间里,活在各自的生命时间里。
青芷·水塔,就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从水塔被发现,到开门迎客,青芷·水塔的重生耗时三年,也在某种程度上拉了蒋煜超一把:
把他从疫情带来的一切蝴蝶效应里解救出来。
做一件事,并投身于其中,能够带来诸如多巴胺似的鼓舞。
比起在平地造房子,水塔是稀缺的,也使得无论建造还是体验,都有更多的乐趣和期待。
改造自然不乏各种施工难度,林间道路、水电,以及圆形建筑的改造,每个参与的人,都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对水塔的理解,注入其中。
水塔依然是工业时代的纪念碑,那是它的来处;穿上了新衣后,水塔有了新的去处,高于日常体验。
有那么一些时刻,我偷偷想:最好大雪封山。
青芷·水塔
地址:德清莫干山镇燎原村后村68号乌龙山顶
2024「雪鹿奖」如期而至
联合专业机构和专家评审,
以大数据为参考维度,设立年度榜单;
聚焦年度现象和出圈案例,探寻文旅发展的新路径;
年复一年,寻找下一次旅行风向标;
力求「让好民宿,路人皆知。」
「雪鹿奖」报名要求
*民宿/精品酒店/非标住宿产品
*不限体量、不限新旧、不限地域
来源:文旅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