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父母最明智的选择:选对3件事,让子女脱离“底层人”

B站影视 2025-01-03 09:18 2

摘要:古代,为官者都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成才得以袭爵,为商者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勤奋好学得以继承家业,为民者更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勤学苦读考中秀才或状元,一朝脱去穷苦衣,暮归登上凤凰台。

当代父母最明智的选择:选对3件事,让子女脱离“底层人”,很多人不知道!

可怜天下父母心,当子女降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

古往今来,这种夙愿也是一直一脉相承。

古代,为官者都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成才得以袭爵,为商者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勤奋好学得以继承家业,为民者更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勤学苦读考中秀才或状元,一朝脱去穷苦衣,暮归登上凤凰台。

总之,已在高层的希望继续在高层,在底层的希望尽快摆脱底层的桎梏,登科及第,光耀门楣。

现如今,依然在遵循着这样一种夙愿和轨迹运行。为官、为商者希望子承父业,富及千秋万代,为民者希望寒门出贵子,打破阶层的藩篱,踏上进阶的阶梯,成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

然而,夙愿往往都是美好的,现实往往都是残酷又骨感的,寒门贵子岂能轻易得来,阶层的牢笼岂能轻易打破?

所以,要想翻身逆袭,不得一番痛彻的蜕变,怎能轻易达成夙愿。所谓,不经寒彻骨,哪有梅香来。

故《易经》中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蒲松龄的自勉联中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李白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其实,当代父母最明智的选择:选对这3件事,让子女脱离“底层人”。

第一个选择:读书是打破阶层牢笼,改变命运,成本最低的一条“捷径”。

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正是通过勤学苦读,积累才干,最终成就了一代文豪,也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英国首相丘吉尔,大家知道他的多数是他身居高位一国之首的光鲜与靓丽,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人生的前20年是穷困潦倒不堪回首的,有次还差点丢掉性命。

那是什么让深陷底层的他,能够翻身站在了最高层,是读书,通过读书让他成功完成了逆袭,改写了命运,并挽救了自己的人生。

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有句名言说:“知识改变命运。”

想当年,一个穷困的少年,没有人脉,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凭借自身的勤奋与智慧,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财富积累,创造了资本界的神话。

他用敏锐的判断力和长远的眼光,抓住别人察觉不到的机遇屡屡出手赚的盆满钵满,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左右逢源,堪称足以载入人类史册的商业实战教程。

试想,这份过人的才智和魄力,要是没有通过勤奋读书假以时日的积累,没有知识武装头脑,开启智慧,祛除愚钝,他怎么会有如此神话?

毕竟商场如战场,要是没有金刚钻,没有真才实学,那早晚会输的连底裤都不剩,就算凭借运气可能会一夜暴富,但是,没有知识、思维、认知、格局、魄力、能力、眼光的加持,早晚也会凭借运气输得一干二净。

自古以来,阶层的差距始终存在,而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原因固然与家世、资源、人脉脱不了关系,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内因和外因之区别。

即使,祖辈们拼下了富甲一方的财富,得力的人脉圈子,雄厚的资源,如果,后代人不成才无所作为,挥霍无度,不务正业,早晚也会败光所有家产。

正所谓,“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代,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仔细观察,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是富二代身份的人,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背景,身边的人大部分都是穷苦出身,但是,依然有混的好的,有混的差的。

同样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宁愿花高一点的薪酬录用名校毕业的那个人,而不愿意录用那个普通大学毕业的人。

在企业中当面对两个能力差不多的人,在选择让谁晋升的时候,学历、学校的背景、甚至导师的背景影响力,就都可能会成为了最后的决定评选项。

我的身边,有很多都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在城市打拼十年左右能力强的基本上都已经是公司高管或者体制内领导。

即使那些稍微差一些的虽然没有跻身高层,但也位列中层,有些没有职级但亦是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傍身的人,相对于父辈来说已经实现了阶层跨越。

反观,那些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或兄弟们,没有通过知识走出农村的人,他们干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最低的薪酬,苍老的特别快,他们依然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艰难的挣扎。

如果你可能觉得在城市中发展的不是很好,但是,现实往往是没有对比就没有感觉,等你退休回老家后,与在老家的同龄人一对比就一目了然。

所以,时代在飞速的发展,知识在飞速的更新换代,要想不被社会淘汰,脱离底层人的命运,作为父母,首先要打开自己的认知和格局,知识一定是我们普通人改变命运,打开上升阶梯的唯一“捷径”。

首先,要从小树立培养孩子爱学习爱读书的习惯和意识,科学曾经表明我们大部分人的智商水平都是相差无几的,孩子将来是不是学习的材料,关键在于父母从小的教导和培育。

其次,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孩子擅长的领域、孩子的性格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帮助指导他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和赛道,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长板优势,体现长板效用,快速晋升突围。

再次,读书切忌死读书,一定要学以致用,不要把孩子的学习寄希望于各种价格不菲的课外辅导班,一定要耐心培养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

当一个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思维意识建立起来后,主动学的效果一定要比被逼着学强百倍千倍,只有主动学才能将知识内化,变成将来立足社会的能力和盾矛。

第二个选择:每代人都要努力,做好家族接力,才能代代相传,越走越高。

在中国历史资料中有一传奇大家族——弘农杨氏。

它是杨姓家族的一脉,最初杨氏祖先杨硕也是处于底层穷苦百姓的行列,在刘邦起事后,他率领八个儿子随刘邦南征北战,其中他的第六子杨喜英勇善战,胆识过人,一举击杀项羽,从而一跃封侯。

而他的另外七个儿子也都不差,均被封为了大将军。从此,杨氏一族开启了家族接力的接力赛。

杨喜的第四代孙杨敞更是一举成为西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杨敞的玄孙杨震东在汉光武帝时官居太尉,人送称号“关西孔子”。

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都继承了杨震东遗风,且均官至太尉,被称为东汉的“四世三公”。

到了后来,武则天的母亲也是杨氏,宋代满门忠烈杨家将亦是影响至今,可谓,名垂千古,载入史册。

这个家族的发展轨迹,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发:一个家族的兴旺,绝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代代人都肝脑涂地、鞠躬尽瘁,奋力向前,不断努力、积累的结果。

古语有云:“积跬步以至千里”,祖辈们拼尽全力往前进步一小步,后辈们继续接过前进的接力棒,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走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纵观现在,拿一个普通家庭从农村走进城市的路程来说,至少也要需要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够将第三代人安稳的扎根在城市。

第一代,那些努力进取的父辈除了在土地上种地外,还积极开拓别的出路,比如到县城做点小买卖,养一些牲畜家禽等,让家底慢慢殷实起来,温饱之后有余钱供应子女上学读书。

第二代,子女通过父辈的谆谆教导和自己的勤苦努力,如愿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农村,脱离了土地。大学毕业后,不用再当农民,而是可以在城市拥有一份工作,慢慢积累。

工作五六年之后,在父辈的帮衬下付了首付买房、结婚,生子,持续不懈的努力,维持家庭的安稳,继续积累财富,抚育下一代。

第三代,在前两代的辛苦努力下,就已经稍显从容了,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接受更多的资源,家中也可能不止一套房子,从一出生就有房了,一出生就已经在繁华的城市中了。

这既是家族接力,代际相传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到了第三代基本上就可以称之为彻底脱离了农村,在城市扎根了。

相反,那些不努力的父辈,日子得过且过,只靠种地,不想方设法突围,因为家里穷导致子女上不起学,那么他们的结局就是代代在底层挣扎。

所以,为人父母既然选择了担负这个使命,就要竭尽所能,将后代子女托举的更高一点,才是对后代子女最大的爱和担当。

因为,只有父母努力打拼了,自己好了,家庭才会好,孩子也才会好,他们有所成就,有所出息的几率才会更大。

第三个选择:着重培养子女立足社会,独面人生挫折的“软实力”。

有句话说,一个人真正强大,是从他的内心强大开始的。

如果说,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自身高超的技能,健康强壮的身体,家庭后盾的支撑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他的硬实力的话。

那么,一个人在社交、抗挫、性格、思维、认知、格局等方面的优秀品格和修养,就可以看作是他行走江湖的软实力。

一个人对于一项新技能、新知识,可能会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能够学会并熟练运用。

但是,一个人在思维、认知、格局、品格方面的素养,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漫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才能养成的。

人的一生,二十几岁之前,父母还可以为你保驾护航,但是,二十岁之后,人生之船的舵手只能是你自己,无论是遇到狂风暴雨还是晴天碧日,要驶向何方,要如何渡过难关,别人都爱莫能助,只能靠自己。

无论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荆棘,必定是阴晴不定,风雨有时,冷热亦有时。

一个人在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作为父母就应该提前锻炼子女拥有一颗豁达、强大的内心,做好时刻经历社会捶打的准备。

这样的孩子即使身处低谷,也会拥有一颗抬头望明月的坚强内心,才会拥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和力量。

经典电影《教父》中有一句话:“一秒钟内看透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命运必然截然不同。”

一个人在踏入社会后,面对诸多的诱惑和难题,要具备一眼就抓住并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这种能力就需要具有创造力、敏锐性的思维、认知、和格局来作为后盾基石。

日本电子之父松下幸之助说:“请觉悟'与人共同生活'的重要性,常怀感恩的心,以不忘恩,不忽略感谢,尊重义气的心与人相交往。”

一个人进入社会即意味着不断地在人事之间转圜,因此,与人交际的能力必不可少,父母一定要从小培养子女语言社交的能力。

获原塑太郎说:“社交的秘诀,并不在于讳言真实,而是在讲真话的同时也要不激怒对方。”

父母要教导孩子大方谈吐,但是,不要总觉得童言无忌,话该不该说,怎么说,如何说,在孩子小的时候,除了自己多读书悟出道理外,重要的还在于靠谱的父母的殷勤教导。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人在江湖走,要学会保护好自己,要学会正直有德做人的同时,懂得衡量利弊,审时度势,谨慎言行,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否则将跌入深渊万劫不复。

恰如,清·王豫《蕉窗日记》中言:“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

明·文皇后《内训》中言:“口如扃,言有恒;口如注,言无据。”

西·切威廉斯说:“人生是一次航行。航行中必然遇到从各个方面袭来的劲风,然而每一阵风都会加快你的航速。只要你稳住航舵,即使是暴风雨,也不会使你偏离航向。”

正如大师卡耐基说:“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自古刘向的《触龙说赵太后》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孩子长大成人,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活出自己的人生和价值,对个人有益,对社会和国家有益。

正如老话说:“有人才有希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育人,成才成德才是功德圆满。”

父母尽自己所能,培育好下一代,即使没有达到最好的,也依然是伟大并骄傲的,此生足矣。

我想,这既是对于所有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众生最好的褒奖。

来源:乐乐说历史

相关推荐